《一往情深遵义辣:红军长征与遵义辣椒的故事》:
古式巷更名为幸福巷,具原因是长征时期红军领导在巷内住过。几十年下来,对古式巷这个老名称一股人倒不清楚了。
古式巷尽头,离领导居住处约五六十米的地方,有块坝子叫作坛神坝。坛神坝虽是一个小小的坝子,却连着通往新东门、穆家庙上下几条不宽不窄的巷子。因此它算得上是小有规模的四路通衢了。
坛神坝有家铺子,格局不算大,但却颇有些名气。因为这家铺子经营的酱醋及辣椒加工品远近闻名,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这里买店家的莽椒、糟海椒、油海椒、糍粑海椒、辣椒酱等。
这家铺子古色古香,打理得十分洁净。铺子侧面立着一块黑漆底金字招牌,上面是遵义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鼎鼐调和”四字。字写得方正遒劲,颇具功力。据说,这几个字,书法家没要店家酬谢的现大洋,而是讲明以后店里负责供应他喜欢吃的糟海椒就行了。
铺子老板姓万,方脸盘,大喉咙,满脸红光。他喜欢聊天交朋友,平常生意均由手下两个伙计打理,他却常在酱油铺对面的茶馆里喝茶聊天。
1935年1月7日半夜,红军进入遵义城。8日,老万的铺子只停业了半天,后来看到一切如旧,既没有土匪抢劫,也没有乱兵骚扰,下半天又照常营业。
老万在茶馆里听消息灵通人士讲,红军那天晚上是从南边来熏门进的城。红军化装成黔军进城后,吹了一通冲锋号,守城的侯家军就从北门跑了,根本没费一枪一弹。
古式巷当年住过一些有名的人物,如张肇奎、刘伯庄等。万老板和他们都熟,这些人从来不端架子,过上过下总会主动和万老板打招呼。
红军进城没两天,古式巷一幢小楼住进了几位红军首长。万老板听人说,这几个人在红军队伍里面是说话算得了数的人物。
红军住进的那幢小楼原是黔军侯之担手下的一位旅长的私宅。几位红军首长住进来时,黔军旅长正带着他手下的残兵败将四处溃逃。他的夫人也带着家人逃到泮水镇的老家去了。
这幢小楼建得很别致,从1932年建到1933年,历时一年多。这幢占地600多平方米的“走马转阁楼”与柏公馆(今遵义会议会址)都是遵义当时有名的几大公馆建筑之一,相当的气派。这幢小楼与柏公馆都是当年名满遵义城的四川木匠黄金山修建的。说起来,柏公馆建成的时间比这幢小楼要早两年多。当设计新颖、用料上乘的柏公馆作为遵义城最上档次的豪华建筑出现在大家眼前时,这位旅长甚为羡慕。不过,旅长的钱没有柏师长的钱多,档次也就稍次了一些。这幢小楼刚建好就让红军领导来住,这是旅长始料不及的事。
现在来说万老板与红军的故事。万老板当然不知道离他铺了几十米远的这幢小楼里究竟住的哪几位红军首长。但是,这几个人住在这里,却给他带来了财运。万老板的生意一下子就火起了来。一开始,只是一位长着胡子、年纪有点大的红军米到万老板的铺子买佐料。不两天,胡子红军对万老板店里的辣椒制品有了兴趣,他一来就是十斤八斤的买。胡子红军对糟海椒、辣椒酱的用量特别大。万老板跟胡子红军攀谈之后才知道,胡子红军是部队的司务长,祖籍湖南湘潭。胡子红军说:“有不少红军首长都喜欢吃我买的辣椒食品,其巾有位领导是湖南人,每次吃后他都啧啧称赞,说是辣得过瘾,香得舒服。”就这样,一来二去的,万老板跟红军司务长就成了好朋友,红军司务长也常常带着红军战士来这里买货。同时,古式巷酱油铺的辣椒制品在红军队伍里就出了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