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莲项链
0.00     定价 ¥ 5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0048966
  • 作      者:
    作者:刘德进|责编:胡青松
  • 出 版 社 :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德进,1958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一个军人家庭,当过兵,经过商,曾侨居海外多年。21岁开始发表作品,22岁加入省级作家协会,发表有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古莲项链》讲述了北方白洋淀一个连姓家族几代人的变迁,作品以作为家族“传家宝”的一条古莲子串起的项链,贯穿起跨越近一个世纪的故事脉络。这部小说为中国生活和精神的剧变与恒常提供了一种新的叙事。面对时代的变迁,传统观念与现实生活的冲突,这串古莲项链始终是饱含家族门风、家国情怀的精神寄托。在翻天覆地的大时代中,作者写出了中国人的选择和敞开、融入和奋进,这个家族的变化成为家国兴盛的缩影,彰显出全新的时代力量。
展开
精彩书摘


张国擎

 

收到这部书的电子稿,我随即开读。随着作者的故事情节的进展,我很快断定: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而且题材很别致,跨度大,虽适合各个年龄层面的读者群,但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未必能一览而尽兴;七老八十的长者,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倒是容易入戏。因为生活的经历使得这群人中又有几个不在曾经当事中?自然会引发共鸣,“回首不堪明月照今影”!我问起作者的创作动机。回答竟是想了却年少时的文学梦想。有这样的想法者,在我身边不乏其人。想当年,千百万知青上山下乡,八亿人民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各行各业凋零,唯有文学能够做到千百万人共同艰难攀登一条羊肠小道。然而,又有几人能够真正成功的?若不是粉碎“四人帮”造就的新局面,羊肠小道哪有“金光大道”“文学的春天”。从那个年代过来的我,深有感触。虽然我借改革春风开始发表一些作品,但对于还在文学“崎岖山路”上攀登的后进者,我俨然成了“老师”。围在我周围的业余作者像刘德进这样的人不算少,但随着文学这门学问的要求越来越“精”“刻”“尖”,同时社会各门类大门敞开,文学之途上的攀登者渐渐稀薄。但是,转一圈几十年后,回过头来还这么执着地追求圆却当年的文学梦者,甚少也!年少的一个梦,到了花甲之年还没有放弃。可见刘德进的纯真折射出的是他的人品。这样的人,当今少之又少矣!

随后,他发了一些作品给我看看,有散文、随笔、诗歌,以短篇小说为多,产量还挺高,可见此君才艺多多。这使我想知道他是怎么支配时间的。他告诉我,他从部队转业后在体制内工作,不能马虎,但心里总是痒痒的,像丢了件什么东西,他知道,是写作。到了退休,轻松了,拿起笔(应该是电脑),创作的闸门打开,往日构思的作品如瀑布喷泻而出,于是就有了大量的作品……

他说得很对,从他的这些作品都可以看出,大量的生活素材积累,丰富得不得了。如果搁在契诃夫、海明威、马克·吐温、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这些名家手里一定会成就不朽名著。但出自今天的刘德进之手,就存在着问题。其实这也不是问题,大堆做佳肴的原料,看在谁的手里处理。刚才说了那些名家,那就轻松多了。在刘德进手里,因为内功不足,一时很难整理出高档“成品”!好在他不气馁,而且很谦虚,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反复修改。他还说了一句话:我把别人打牌、钓鱼的时间用来写作,作为业余爱好,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打发生命中最后宝贵的时光,不也乐乎!

一般来说,第一部长篇小说总是积累作者多年的心血,是最好的小说。这是古今中外历史所证实的,然而在今天的社会潮流涌动中,我的这一老经验过时了。当今的网络写手,是从量上求“精”的。如果按网络写家的质量来衡量刘德进这部处女长篇的话,当属精品了。

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他展示出来的布局与起点,都比当今的网络小说高上千百倍。我相信下一部出自刘德进的长篇小说一定是在精品门槛里面,或者起码也是骑到了“门槛”上。

我期待着,我相信着,我等待着……

 

《百花洲》是七十年代末创刊的文学杂志,当年的声誉极高,要不然,怎么会由一个杂志演变成今天的出版社?

《百花洲》是我敬仰的文学杂志,在八十年代文学大潮中,这一佼佼者与国内几个名刊一起引领了那个时代的文学,无数的文学弄潮儿都在《百花洲》得到了“牛奶与面包”。在这里,我说说自己与“她”的交往吧。当年我在一家地方报社任职,接到家乡浙江杭州“初阳台文学笔会”邀请书。这在当时(1985年),可是全国首个私人创办的有特色的笔会。通过电话,主办方坚持要我去几天,参加开幕式,我只好将手里的工作简单交接几天,赶到杭州。这个笔会有许多来头大的人物,包括毕朔望在内,时间计划是一个月。但我因为工作关系,只能待三天。事后,我接到了《百花洲》杂志邹镇的来信,这个年轻人热情洋溢的约稿信我并没当回事,搁一边就忙自己的工作了。不到几天,连续接到三封来信,我才不得不认真对待,将我创作的《吴越后裔》系列小说前三篇《二先生》《原配》《葱花》寄给了他。没几天,大概就是邮路的时间,我收到了邹镇的来信,表示《百花洲》会挤出版面全部刊用,请勿再投他刊(当年抢稿之风甚烈)。接着没多久,邹镇来信说他离开南昌到广州,小说已交给社长蓝力生。大约是1987年下半年,我收到蓝力生的来信与电话,他很诚恳地向我道歉,表示一直想全部一起发表,但怎么排都挤不出那么大的版面,经编辑部商量后,先发表《二先生》。于是,《百花洲》1988年2期发表了我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说《二先生》。蓝力生退休后,朱焕添任社长,我们关系渐渐更紧密了。

这里要提到我曾经奉有关部门指示,于1992年夏去深圳采访邓小平南方谈话后的深圳变化,数月采访过程中,碰到深圳发放股票认购券一事。一件在今天看来很正常的事,在当时的深圳恰恰形成了风潮,惊动当时国务院两位副总理朱镕基、邹家华。凭着记者的条件,我介入采访,完成了18万言的内参稿。经有关部门审查后,同意公开刊登一次,我选择了《百花洲》,并向洪亮同志作了介绍。有一天,朱焕添给我电话,说到一个情况:深圳股票事件中,市长被平调江西省任分管农业副省长,得知这部“内参”被准允公开在他任职的江西发表,赶紧调去看看。结果,这位副省长也不得不承认稿子反映的情况都属实。1993年1期《百花洲》发表了18万言的《最后的晚宴》(几乎整本,占用一期篇幅)。

朱焕添经常打电话与我谈稿源情况,有一次,他在电话里说到有部《吕凤子传》,编辑部审稿通过了,等了几年,都没有版面安排。我听了记在心里,特别想到自己从文学少年,经过20年的勤奋创作,人到中年才由《百花洲》发表《二先生》而一举成名,深感一般作者,特别是名不见经传初入文坛的作者之苦恼。当朱焕添又一次电话里告诉我将发表我的小长篇《煮火》,我想起了《吕凤子传》,便问此稿如何了?他说还没有排上,我立刻告诉他,请将我的《煮火》暂时拿下,上《吕凤子传》。为了守信,我写了信,以文字为据。我此举一时在《百花洲》成为美谈。一年后的1994年5期《百花洲》还是发表了《煮火》(后来在远流出版社出单行本)。那篇《葱花》没有能在内地发表,却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1993年12月23日—30日连载,获当年马来西亚首届世界华文小说奖。后来国内众多刊物纷纷发表《葱花》全本、短篇本、中篇本……

这样一个杂志,我在他们这里经历的还真不算什么。但能让人惦记着曾经有过这样的杂志,是中国文坛的美事,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漏掉的一个细节。正是这些无数的细节,才使得中华民族的文学变得丰满妖娆,有勇气立足于世界文学之林的前列!

借刘德进的“地盘”,一吐几十年没有机会说的话,深感快哉!

 

2022年12月28日于南京市卫岗五十五号前线大院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书法家、教授)

 


展开
目录
《古莲项链》无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