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非鱼也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30686836
  • 作      者:
    王清松
  • 出 版 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清松,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福建省安溪县长卿镇玉湖村人,笔名冷水先生、冷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安溪县作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铁观音》《泉州文学》《青年文学家》《文学月报》等期刊。曾获2022年中共安溪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安溪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主办的“清溪长官杯”廉政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2022年福建省作家协会、中共安溪县委宣传部等主办的“喜迎二十大茶乡正春风”文化遗产征文大赛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非鱼也》是一部散文集,由“故乡原风景”“蜂蚁垒巢居”“鸟鸣桐华芳”和“风雨听鸡鸣”四辑组成,并附序言三篇和后记一篇。
  《非鱼也》中收录的散文是作者近十年来的写作辑录,其中有对故土风景的描摹叙说,有对亲情友情的礼赞颂歌,有对安溪茶乡的哲理思索,也有对邑中贤能的采访撰写。
  《非鱼也》文章多以作者的身边人、身边事以及亲历的日常为写作对象,取材丰富、视角独特,将奋斗的青春、进取的人生、故乡的风物、生活的烟火以散文的形式一一呈现。
展开
精彩书摘
  《非鱼也》:
  五阆山绝非一座平凡的山。清相国李光地曾作《忆阆山赋》,文曰:“惟阆山之高大,耦华岱而与齐……罗童髻之诸峰,水淙淙而环流,覆异卉之青葱……群荒蹊而颓莽灌……邈天地其无穷,谅兹山之不老……”读罢斯文,五阆山的重岩叠嶂、瀑水涧流、异卉神木便会迎面扑来。
  下草埔,卧于五阆山山腰,北高而南低,东西走向。众所周知,闽南属于亚热带气候,常年刮东南风或西北风。而五阆山东南麓的湖头——号称小泉州,地势平坦,海拔低,终年温热。此地气流受热膨胀骤升,另外东南奔腾的西溪径流量大,空气流动也快,于是气流便迅速顺势爬升到东南朝西北走向的五阆山之上,加之海拔700多米的下草埔东西向的“狭管效应”的神力,如此种种,造就了下草埔的天然风口,成为永动的“鼓风机”。
  “鼓风机”天生具备,铁矿石埋在山里,一挖便有,俯首即是。除二者之外,冶铁,还要非常重要的“催化”“还原”剂——木炭。庆幸的是,横亘四乡镇连绵五公里的五阆山,林茂树壮,松柏苍翠,要知道,坚硬木头闷烧出的木炭,燃烧值更高,持续时长更久。于是,“伐薪烧木炭五阆中”,炭自给自足,无须花钱“进口”,燃料免费,何其幸哉!
  地利得天独厚,只待人和!
  历史车轮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做出恰到好处的拐弯。五代十国,中原乱,簪缨散。以“三王”为首的中原人,率部人闽驻泉驻榕,带来了各种先进的耕作手工技术,尤其是王审知主政闽国,休养生息三十余年,让八闽大地迈向发展的康庄大道。
  据青洋(阳)余氏族谱记载:“入闽始祖章公,系出河南光州固始人氏,为唐光禄大夫,后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同王潮之弟审知人闽,至后梁开平三年(909)以审知为闽王,我章公精于岐黄术,擢为王府医正,居三山。”“自章公起至此五世,肇基青阳鼻祖一世四十九公,讳昉,号东园,以武庠生备干城之器,领乡兵抚安流寇李大昌等有功,为朝廷擢用,赐官指挥使,超升云南都督府,曾建戍北之勋,声振边陲,年老辞位归乡,人以为有广受之风焉。由漳平四嘉山寻隐于龙兴里寨口村。”寨口村即今日青阳村寨口尾,现已复建其祖宇,而祖宇东侧即下草埔。依此推测,当时来到下草埔的冶铁匠师们,肯定有不少是“三王”的部属随从或部属随从的后代。
  青阳余氏一世祖余昉退隐寨口尾曾作诗云:“久抛弓箭作耕夫,闲步青山冶铁炉。信使直须求野草,鸱皮幸不殉江湖。”一句“闲步青山冶铁炉”告诉后人,当时下草埔就是冶铁的世界!
  自2019年以来,考古发掘表明,下草埔冶铁始于北宋,单单此处冶铁遗址核心区就达五千多平方米,今天发掘的二千多平方米中,就有六处冶铁炉、三处房址,冶铁生产区、铁务官署区、工匠生活区悉数备焉,功能区分明。在这里,大量宋元时期的铁矿石、炉渣、瓷器、铜钱、铁器胚件、建筑构件等重见天日,这一切无不昭示着,当年下草埔人声鼎沸,风鼓呼呼,炉焰冲天,炉渣奔流,铁锤叮当,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未来,下草铺倘若发掘出有关兵器或与军营有关的铁制品,我想,这肯定与青阳余氏一世祖余昉的贡献紧密相关,毕竟他“以武庠生备干城之器”“赐官指挥使,超升云南都督府,曾建戍北之勋”,对于兵器等的制作定然烂熟于胸,当一个技术总工或顾问绝对没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匠人们充分利用下草埔梯形田垄的特点,在上垄田开膛造炉:“先是深挖基槽,再于槽内挖浅穴修建炉底,深槽内修建炉腹和部分炉颈,续以黄土填平炉体与基槽间的空隙。炉颈上部高于基槽口与炉周围的操作面,修炉简便,使用舒适。”要特别指出的是,匠人们就地取材,挖用当地的白黏土,拌以红沙土,将炉颈修建得一米多高,炉颈下面大,与炉腹相连,就是说圆圆的炉颈自下而上逐渐缩小,最终上方颈口大小在一尺之内。这与农村先前的土灶相类似,只不过土灶的烟囱置于灶的末端,且上下一般粗;而冶铁炉的烟囱下部则与炉腹几乎一般粗,往上渐小,简直是一个“将军肚之人”的上半身。
  为什么要如此修炉呢?
  一是利于保持炉膛里的冶炼温度。因炉膛几乎封闭,颈上端出口小,散发的热量就相对少而小。二是便于观测。炉膛内的铁矿石在高温中煅烧,在这个过程中,炉颈口的火焰会显示不同的颜色,有经验的匠人对颈口“察言观色”后,判断炉膛内冶炼的程度。三是作为填充原料的唯一入口,在冶炼过程中,便于将矿石、木炭分层分批从炉颈口投送入炉膛。
  在青阳,山底下蕴藏的多是高品位的磁铁矿和锰铁矿。那么,这无数的矿是如何在这些“八卦炉”中华丽转身成“铁”的呢?
  原来,在天然鼓风机和木制风箱的合力作用下,木炭在炉膛内熊熊燃烧,燃烧得更全面,燃烧温度的升高比雨后春笋拔节更快。据查,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时燃烧温度达到1700摄氏度,要是在纯氧中燃烧温度会超过1700摄氏度,但木炭在开放的炉子里燃烧温度一般不超过1000摄氏度,如果有风箱加持燃烧可达1300摄氏度。然而,铁的熔点是1538摄氏度,所以这种野家土炉即使得到五阆山风力的积极配合,也很难达到熔铁的温度。然而,1300摄氏度的高温足以熔化这里的锰矿等,因为锰的熔点是1244摄氏度,所以锰铁矿石,在下草埔的熔炉中,其中的锰直接熔化成浆,流出炉口,而铁则直接“躺平”于炉膛底部。
  ……
展开
目录
第一辑:清溪铁韵
下草埔的风水哲学
一祠一碑又一馆
桃舟已不载鸭蛋
盘岭之上不内山
东坑岂止青绿
致敬广泽尊王
虞森土楼的遐想
缘结犀山,夙志清澄
半发酵人生
洁癖人生铁观音
做饭·制茶
品茶闲章

第二辑:凤麓玉鸣
明湖堂里鉴明月
一心事茶,乐于奉献
迈步在山城公益的大道上
医者仁心青春无悔
浩气存胸心怀大义
有诺必行不忘初心
桐华之子:刘文辉
永泉之文朴且真
校长作家吴奋勇之文洒脱潇然

第三辑:茗乡古风
长卿赋
尚卿赋
且赋科名中学并序
补陀岩记
达摩岩记
铜钹山记
骑虎岩记
游玉湖漈仔坑
再游漈仔坑
三宝溪祖宇重建记
泡温泉记
……

第四辑:风物有道
第五辑:情动形言
第六辑:蜂蚁垒巢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