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杰话三苏
三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决然想不到,他们在眉山纱毅行五亩园子的故居,竟然会变成占地一百多亩的纪念祠堂;也一定想不到,当年离家时略显破败的宋式宅院,几百年后会变身为精心维护的蜀派园林。当而立之年的苏轼兄弟最后一次凝视生于斯长于斯的宅院,何曾想到挥手从兹去,命运如飘蓬,二人最后的归宿竟会在千里之外的河南郏县小峨眉山?有家不能归的思恋,风雨不能对床的遗憾,该是怎样的一种从骨头缝里生长出来的疼痛?倘若九泉之下有知,子瞻子由该喜极而泣,抑或泣极而喜?
三苏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苏轼为代表的三苏父子,以其深邃的哲学思想、卓越的政治实践、辉煌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三苏文化,为中华文明谱写出一曲灿烂的乐章。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虽同出一源但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练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颍滨”,父子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三苏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循理无私,清廉正直,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深受古今中外景仰和赞颂。
由于三苏父子的巨大声名和影响,自元代以来,三苏故居改宅为祠,被辟为三苏堂,引来众多文人墨客拜谒祭祀。高丽有位诗人叫李齐贤,被誉为韩国古代三大诗人之一,曾在中国研学26年。李齐贤对三苏父子,特别是对苏东坡十分景仰,延祜三年(1316),他路过眉山去峨眉山进香,写下一首《眉州》诗:
若使北来,得与中原贤士大夫进退词林间,虽不敢自比于苏家父子,亦可以名动一时。顾水陆千里,干戈十年,所处而安,无慕乎外。故天下莫有知之者。
眉州僻在天一方,满城草木秋荒凉。过客停骖必相问,道傍为有三苏堂。
三苏郁郁应时出,一门秀气森开张。
渥洼独步老骐骥,丹穴双飞雏凤凰。
联翩共入金门下,四海不敢言文章。
迩来悠悠二百载,名与日月争辉光。
这首诗流露出李齐贤对三苏父子的推崇之意,开篇即说眉山偏僻荒凉,但因三苏而名扬天下。读李齐贤的诗,除了能从中感知到一位外国诗人对伟大的中国诗人的致敬外,还可知早在元朝,眉山就有纪念三苏的“三苏堂”了,其时距三苏的时代已经二百多年。
据《四川通志》载:“三苏祠在州治西南,即纱毅行苏洵故宅,元建为祠,洪武间重修。”《眉山县志》亦有记载:“明洪武中,即其地建三苏祠。”明代翰林学士、眉州青神人余承勋在《苏祠祀田记》中更写下了明代维修三苏祠的缘由:“眉山旧有三苏先生祠,累祀弗治,堂庑闰墉,日听于败而已。”明代洪武二十九年(1396),三苏祠始添建维修。嘉靖九年(1530),巡按御史邱道隆命眉州知州莫钝扩建三苏祠,并割九寺田产为苏祠祀田。明末清初,三苏祠毁于兵燹,仅存“五碑一钟”。“眉有苏祠,三苏先生之故址也。自沧桑后,悉被焚毁。”(清戴伊任《重修苏祠置买祀田记》)呜呼,三苏故园及明代添建的屋宇,被一把大火烧得干干净净,令人心痛齿寒。劫难后,三苏祠残垣断壁,时有蛇鼠野窜,虎豹出没。浙江海宁人朱嘉征有记:“初入眉,春城草木极望。虎豹守其闾,不得上。再至,命工斩木杀荆,烧草除道,用爆竹先驱,始得达,乃知为苏文公故居耳。址方顷亩,圜之废沼者,故瑞莲池也。改宅为祠,不知起自何代,第见断简累累,萦蔓草矣。”据康熙二年(1663)的统计,经明末清初的战乱,眉山全县仅存2094户,男女5940丁口,可谓“万户萧疏鬼唱歌”。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