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空间行为分析方法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0548
  • 作      者:
    作者:王德//朱玮//王灿|责编:石珺//李嘉佳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共分9章,从最基础的行为调查方法开始,对经典的Logit模型、个体行为模拟、多代理人模拟方法、叙述偏好法、离散选择模型、认知地图方法、语义差别法进行详细的阐述,并辅之以案例以强化认知。最后对空间行为分析方法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每个方法的介绍,首先简要总结方法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随后说明基本原理,通过模型公式详细阐述具体的方法,并辅以相应的文献说明实际应用方式,使读者做到融会贯通。 本书适合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国土空间规划及其他涉及空间行为研究的行业从业人员、研究者、学生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行为调查方法
  1.1 概要
  获取数据是展开时空行为研究的前提。基于环境行为学、空间行为地理学、交通规划等领域在行为数据获取方法的探索,规划设计与空间研究应用的行为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 1-1)。一是特定空间内人群时空行为调查,如商业街、购物中心消费者购物行为、公园游人游憩行为等;这类研究主要通过行为观察法、行为问卷调查获取居民在空间中的实际行为或虚拟行为,以总结空间服务人群使用规律、偏好需求并进行行为模拟,基于此指引建筑与城市空间规划设计。二是个体或家庭长期与中短期特定时空行为调查,通过行为问卷调查、日志调查、质性访谈等调查方法,获取居民居住、就业迁移轨迹及通勤、购物、休闲等日常行为时空轨迹,研究居民活动时空分布规律、预测居民迁移、交通出行等行为需求。三是个体对空间的认知调查,包括通过认知地图、语义分析法等调查方法捕捉个体对空间的认知程度,把握个体对空间的喜好、态度与评价程度,以及进行城市意象等方面的研究。
  表 1-1 规划设计与空间研究中涉及的行为研究内容、数据支撑及调查方法汇总表
  本节首先从理论与方法、调查内容、调查技术、抽样等方面对行为调查发展进行系统的梳理与介绍,然后结合实际研究案例对常见的行为调查方法——行为观察法、行为问卷调查法、日志调查法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认知地图调查本书以单独章节的形式进行详细介绍,本节中不再赘述。
  1.2 调查发展
  1.2.1 理论与方法
  行为调查是人类学、社会学、环境行为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等诸多学科应用的研究方法。其中,当下城市空间研究中采用的行为调查方法主要源于环境行为学、行为地理学与时间地理学、交通规划领域对人类时空行为数据获取的方法探索。
  环境行为学领域主要通过行为观察法和行为地图(behavioral mapping)观测和收集人在空间中的活动。行为地图是由 Ittelson等(1970)发展起来的,用以记录发生在所设计的建筑物中的行为,力图把设计特点与行为在时间、空间上连接起来;这种方法既适合较小的环境尺度(如一间房间),也适用于更大范围的空间研究(李道增,1999)。虽然居民访问、行为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采用,但获取“行为地图”昀基本的方法仍然是行为观察法,同时,行为观察法也是当下建筑内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分析方法之一。
  交通规划领域对于交通需求的预测与模拟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时空行为数据,并由此发展了家庭出行调查等调查方法,同时这也是当下可规模化与规范化的时空行为调查方法。交通规划领域时空行为调查主要依赖于日志调查(diary survey)形式,伴随着交通研究范式的演进,调查内容经历了由出行调查到活动调查的发展演变。早期的交通研究主要关注机动车出行,后来随着对人类出行与活动的关注,其研究范式由基于机动车(vehicle-based)的范式扩展至基于出行(trip-based)、基于活动(activity-based)、基于态度(attitude-based)、基于动态模型(dynamics-based)的四次研究范式的转变,每种范式都有其数据采集要求(琼斯, 2014)。调查由昀初的机动车出行调查发展为出行日志(trip-based dairy)、活动日志(activity-based dairy)等多种形式(焦健和王德, 2020)。日志调查方法目前是世界各国与地区规模化交通调查的主要方法,调查体系发展较为成熟的包括自 1965年起的全英出行调查、自 1969年起的全美家庭出行调查等;我国自 1981年以来,借鉴国外经验,先后在天津、上海、徐州、沈阳、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的交通综合调查中增设了居民出行日志调查(陆化普,2006)。
  地理学者、城市规划学者在时空行为研究中往往需要获取详尽的时空行为轨迹信息,除采用活动日志调查方法外,行为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是获取时空行为信息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基于不同的空间特征与研究目标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调查问卷,学者们在商业空间的消费行为(王德等,2004,2011,2013)与景区游客时空行为(黄潇婷, 2009;黄潇婷等, 2016)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以研究特定行为特征规律为目标的研究,如迁居行为、交通出行行为、购物行为、休闲行为等,往往需要根据研究目标设计个性化的调查问卷,结合显示性偏好法(revealed preference,RP)与叙述性偏好法(stated preference,SP)等调查技术,获取真实行为信息或虚拟行为选择信息。此外,伴随着时空行为研究时间维度上的拓展,一些研究结合家庭生命周期(life cycle)、生命历程(life course)等理论,基于详尽的个案质性访谈与生命日历调查(life course calendar)等方法获取个体居住选择、交通出行等行为在生命历程中的变化(柴彦威等,2009;Schoenduwe et al.,2015)。
  1.2.2 调查内容
  伴随着时空行为研究理论与研究主题的不断发展,行为调查涵盖的调查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研究所需的行为信息有所差异,除样本基本社会经济属性信息外,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行为时空轨迹,即个体或人群一段时间内到访的地点位置与对应的时间信息。例如,对于商业区、景区等特定空间内的行为调查,即个体或人群在空间内的游览时间与空间轨迹;对于居住行为调查,则通常为个体或家庭以年为时间单位记录的长期迁居轨迹。②活动内容,即个体或人群在特定时空间内发生的活动。可事先根据研究内容对活动类型进行细分,在调查中依据分类对活动进行记录,也可先对观察到的活动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记录,事后再根据研究目的对活动进行归类。
  ③活动同伴,即“与谁一起活动”,为研究者从社会交往层面理解活动与出行的产生机制提供信息。④工具设备信息,如交通工具、是否使用电子信息设备等。⑤主观感受与评价,对被调查者从活动满意度、实时情绪、空间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访谈与记录,从真实感受层面直接获取被调查者对空间使用的评价。⑥行为产生的背景信息,调查这类信息的目的是获取被调查个体行为产生的上下文信息,以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景区游客行为调查中从游客以往游览经历、整体出游计划等方面询问了解游客对景区的熟悉程度、景区与游客其他旅游目的地时空衔接关系等信息。⑦惯常活动信息,由于短时间的行为信息具有一定偶然性,不能反映被调查者真实的行为特征与行为习惯,一些调查会对被调查者惯常的活动地点、活动频率、出行方式与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查。⑧行为偏好信息,除真实的行为信息外,通过设定情景(如政策、空间场景、天气、费用、时间等),研究人们的行为选择及其偏好。例如,通过 SP调查技术设定由不同的出行时间、交通工具与出行费用组合而成的出行行为选项,观察人们对出行方式的选择。
  1.2.3 调查技术
  在调查技术形式上,除了在案例地实地发放问卷以外,还包括入户面对面等传统调查、计算机辅助与网络调查、定位技术辅助调查等技术形式,每类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表 1-2)。在传统调查技术中,入户面对面访谈虽然时间、人力成本高,但调查过程具有灵活性、数据质量较高,仍然是大规模居民行为调查的主要方法。计算机辅助与网络调查也是当前应用广泛的技术,美国、英国等地区全国性家庭出行调查主要采用这种技术,这种调查形式通常由电脑按程序抽样拨号,访问员按标准化的访问内容进行访问,与此同时直接将受访者的回答输入计算机数据库中,提高了数据精度(焦健和王德, 2020)。网络调查虽然样本代表性受到质疑,在大规模调查中一般作为补充调查,但在 SP调查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Iragüen and de Dios Ortúzar,2004)。定位技术辅助调查要求被调查者携带 GPS设备或下载手机应用程序,实现 5~10min记录空间位置与时间信息,大大提高行为数据的时空精度,在小规模的行为调查(如公园、景区游客行为调查)中有较好的应用;但由于设备成本高昂,目前在大规模的行为调查中往往作为补充调查形式。
  一些研究者对不同调查的精度进行了研究对比。传统回忆式时空轨迹问卷调查与 GPS作为目前获取行为轨迹的主要调查方式,二者的精度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李渊以鼓浪屿游客时空行为调查为例从个体层面路径重合率、行为链匹配度、时间花费匹配度与集合层面的距离差异、空间差异等维度对两种调研手段进行精度对比,发现传统回忆式时空轨迹问卷调查与 GPS的路径重合率为 30%~50%,行为链精度为 40%~50%,停留时间的相似精度为 20%~50%;在差异原因上,除个体因素外,记忆遗忘、道路复杂、建筑相似、景点众多、业态趋同也是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李渊, 2016;李渊等,2017)。尽管 GPS在数据精度上存在优势,但精度只是数据质量的一个维度;黄潇婷(2014)在颐和园游客的研究中发现传统回忆式调查数据在数据有效率与样本代表性上更具优势。
  表1-2不同调查技术的优缺点与发展趋势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1章行为调查方法1
1.1概要2
1.2调查发展3
1.2.1理论与方法3
1.2.2调查内容4
1.2.3调查技术5
1.2.4调查抽样8
1.3调查方法说明8
1.3.1行为观察法8
1.3.2行为问卷调查法12
1.3.3日志调查法15
参考文献16
第2章选择行为模型19
2.1概要20
2.2基本原理20
2.3方法解说21
2.4应用案例28
参考文献30
第3章个体行为模拟31
3.1概要32
3.2基本原理32
空间行为分析方法
3.3方法解说33
3.4应用案例37
参考文献42
第4章多代理人模拟方法43
4.1概要44
4.2基本原理45
4.3方法解说46
4.4应用案例52
参考文献60
第5章叙述偏好法63
5.1概要64
5.2SP数据优势64
5.3基本原理65
5.4方法解说71
5.5应用案例80
参考文献84
第6章离散选择模型发展进展85
6.1概要86
6.2离散选择模型基础86
6.2.1一般原理86
6.2.2应用价值87
6.2.3基础模型形式:多项Logit模型88
6.3离散选择模型的精细化发展90
6.3.1嵌套Logit模型90
6.3.2混合Logit模型94
6.3.3多项Probit模型99
6.4其他重要的研究关注点100
6.4.1多种模型形式的结合100
6.4.2不同类型的选择数据101
6.4.3基于受限理性的选择103
6.4.4选择的时空背景104
6.5总结106
参考文献107
第7章认知地图方法117
7.1概要118
7.2概念与特点118
7.2.1相关概念118
7.2.2认知地图的特点119
7.2.3认知地图的研究内容119
7.3调查方法120
7.3.1自由描画法121
7.3.2限定描画法122
7.3.3圈域图示法122
7.3.4空间要素图示法123
7.4应用案例124
参考文献129
第8章语义差别法131
8.1概要132
8.1.1定义132
8.1.2特点132
8.2理论与实证研究134
8.3方法解说135
8.3.1形容词对选择及数量136
8.3.2评定尺度136
8.3.3评定测试136
8.3.4评定测试结果分析136
8.4应用案例137
参考文献145
第9章空间行为分析模拟软件与应用案例147
9.1概要148
9.2CCSIM软件介绍148
9.2.1开发概况148
9.2.2技术路线149
9.2.3适用范围151
9.2.4软件优势151
9.3CCSIM软件的主体功能及使用方法154
9.3.1基础数据输入154
9.3.2空间行为的描述性分析157
9.3.3空间行为的建模解释158
9.3.4空间行为的模拟与预测160
9.4CCSIM软件的应用实例——上海大宁国际商业广场163
9.4.1案例概况与研究目的163
9.4.2数据处理与输入164
9.4.3消费者空间行为偏好分析167
9.4.4基于消费者行为模拟的多方案比对171
9.4.5总结17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