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导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持续致力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他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大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出发,深刻阐释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为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教师而言,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先自身就应该成为这样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统一者。
**节 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研究的战略需求
知所从来,方明将往。教师素养和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培养质量。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作为教师素质的内核,可以统帅、引领教师其他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准,甚至左右国家教育发展的质量。发展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教育质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有力保障。
一、提高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教师素养和能力的重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尤其是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教师教育模式的创新、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促进等方面均提出新要求,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和能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并明确强调“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22年,***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下同)教师队伍”。一系列重要教师政策文件的颁发,标志着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深入系统思考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一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建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教师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教育发展的**资源。新时代的中小学教师要争做“四有好老师”,同时要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好“四个引路人”“四个服务”“三个牢固树立”,要成为“大先生”,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
“人师”统一者,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已成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2018年2月11日,***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做出了具体部署。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这标志着党和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深入系统思考教育评价问题,启示人们重视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评价,通过以评促建,促进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打造中国式高素养和高能力的教师队伍,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强大支撑力量,为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雄厚的“筑梦人”基础。
二、提升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国际趋势
20世纪 30年代,教育家巴格莱(W. Bagley)强调:“教师问题的重要性,可以说,超过其他所有问题加在一起的综合的重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已经成为近百年来全球教师教育领域*重要的目标之一。20世纪60年代,欧美等发达国家逐渐把中小学教师入职的学历标准提高到大学学历,人们对教师地位的认识越发明晰。1966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简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联合发布《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认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它是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通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要求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的教育和福祉具有个人的和共同的责任感”,*次明确了教师的专业地位,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1980年的《世界教育年报》(World Yearbook of Education)更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为主题,主张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教师素养和能力逐渐成为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内容。1973年,美国知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 C. McClelland)提出“胜任力”概念,开启了教师能力研究的新方向,推动了能力本位教师教育的研究工作。美国于1983年发布的《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强化了人们对教师能力的认识,进一步推动了教师能力的研究,“教师职业能力测验”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掀起高潮。哈格里夫斯(A. Hargreaves)和富兰(M. Fullan)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证明,教师自身素养对学校变革的意义非凡;古德森(I. Goodson)对英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梳理也证明了这一点。可以说,世纪之交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寻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制度的重建,积极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解密教育成功的密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重视教师素养,相继出版《学会生存 —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均内蕴着教师自身素养和能力对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的论断。特别是1998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报告三次着重强调教师素养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更直接体现了这一国际性组织对教师素养与教学质量关系的重视程度。
进入21世纪,世界进入一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国际社会对教师素养的关注空前高涨,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项目更是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推向新的高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将他们作为全面推动变革的力量。”提升教师质量,特别是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和能力成为世界发达国家教师专业标准关注的重点。例如,美国于2022年颁布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强调教师要具备五项标准,即掌握学科内容和教学知识、能够有效进行教学实践、具备教师专业素质、促进学生成长、保证教学质量并持续改进,其中,教师专业素质标准内容*多,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规范、教学能力等。美国优秀教师资格标准强调优秀教师应具备五项本领:增进学生的学习、掌握学科内容、监督评价学生、反思与学习、与社区沟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