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教育研究与设计(实证研究方法实务)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5439
  • 作      者:
    编者:刘六生|责编:朱丽娜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包括教育研究导论、教育量化研究与教育质性研究三个模块。其中,第一个模块包括认识教育科研、把握教育问题、申报教育课题、学做教育科研、教育研究基本方法、产出教育科研成果六个部分;第二个模块包括主要的量化研究设计、量化研究的内容和程序、测量与操作化、量化研究中的抽样、量化研究数据分析、教育研究数据库来源介绍六个部分;第三个模块包括质性研究概述、质性研究方法的介绍、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质性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质性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性、质性研究报告的撰写七个部分。 本书适用于教育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同时也适用于中青年社会科学研究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模块 教育研究导论
  【内容概要】本模块系统地讲解了教育研究的基础性知识与一般性过程。首先,基于教育科研的内涵与外延,介绍了教育科研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论及其多样性;其次,从课题研究要素与问题分析范畴两方面讲解了如何把握教育问题,并基于一般知识与申报书样例阐述了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再次,从如何做好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分析论证等方面讲解了教育实证研究的关键步骤,并重点分享了文献研究法(简称文献法,亦称文献综述法)、教育调查法与教育比较法三种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最后,以如何撰写与发表研究论文为例,探讨了教育研究成果的产出。
  【学习目标】
  通过本模块内容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 理解教育科研的内涵与外延、方法论及其多样性。
  2. 把握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要素、过程及分析范畴。
  3. 初步建立教育科研意识,树立科学研究的态度。
  4. 了解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撰写步骤及要求。
  5. 掌握教育课题申报的一般知识和活页论证技能。
  6. 初步学习教育科研的三种基本研究方法。
  7. 掌握利用文献法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领。
  8. 掌握教育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学习重点】
  1. 把握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要素、过程及分析范畴,掌握教育课题申报的一般知识和活页论证。
  2. 学会利用文献法撰写文献综述,掌握教育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学习难点】
  1. 把握教育问题的三组范畴。
  2. 撰写教育类课题研究方案。
  第一章 认识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内涵与外延
  学习导航
  教育科研的相关概念
  教育科研的方法论
  教育科研的多样性
  第一节 教育科研的相关概念
  199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指出教育是能够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持续的交流。①根据这一标准,只有符合“交流”“学习”“有组织的”“持续的”四个特征的行为才是教育。然而,从教育现象学视角出发,教育是意识的交流,是关系中的存在,发生于体验。
  教育既包括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因素,又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层次,是一个包含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从教育的基本概念来说,有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离不开对人的社会属性的考察,教育不是抽象地传递生活经验,培养抽象的人,而是结合具体的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进行的,这意味着教育具有阶级属性的规定性,同时具有社会属性的规定性,并以此实现其社会功能。此外,顾明远先生还从生命视角出发论述了教育的本质,认为教育的本质在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①这是教育具有个人属性的规定性的表现,目的是实现教育的个体功能。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教育的个体属性应回归社会属性。总的来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具有社会属性与个体属性的质的规定性。
  我国学者对教育的界定多从集体主义视角出发,以社会实践为落脚点对其定
  义进行阐释,有的从探索教育本质属性的角度进行概念界定,有的从广义与狭义之分的角度进行概念界定。学界对“教育”一词的理解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较多,比如,袁振国教授指出,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传承社会文化、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从狭义上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②在西方拉丁语系中,教育指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途径、媒介,把受教育者内在的天资、禀赋、能力、知识、智慧、美德等引导出来的一种人类社会实践活动。
  一、何为“教育科学”?
  (一)教育科学及其发展
  教育科学属于科学中的社会科学范畴,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它系统反映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是人类对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并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关注教育的自身规律。教育科学提供了一套关于教育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整体特征的知识体系,其*大用途在于解释和预测,对教育实践的指导集中于深层次的思想和意识。
  教育科学具有开放性。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教育科学,其概念体系在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上是开放的。科学与常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育科学是由常识概念构成的话语系统。外部世界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可在教育系统内部找到其缩影,即社会上发生的任何变化均可引起教育系统内部的一些相应变化。此外,相比其他学科,教育科学更容易接受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以为自身的研究活动服务。
  (二)教育科学的概念
  教育科学是指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比如,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是从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理论,即经过长期实践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纵观历史,17 世纪初到19 世纪中叶出现了专门研究教育一般规律的教育学,并逐步发展成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使现代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立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创立为教育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20 世纪初,实验教育学进一步推动了教育学的科学化,随后逐渐向完备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教育学不断与其他相关学科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学等;另一方面,教育学又逐步分化为许多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如课程论、教学论、各科教学法等,以及根据不同教育对象分化发展的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等。
  二、何为“教育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
  何为科学研究?可谓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科学研究是人们探索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认知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系统而有意识地在前人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客观事实加以掌握、分析和概括,进而揭示其本质,探索其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潘懋元教授分析指出,从广义上理解,科学研究指一切在理性原则指导下并遵循严格规范的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科学研究是遵循自然科学规范的研究。①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研究是广义上的,即先认真且严格地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与分析相关信息,力图达到解释或解决问题的目的。刘献君教授认为,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环节。②科学研究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可分为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还可以依据方法论的不同分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
  科学研究具有不同于一般认识过程的形式和特点,是一种人的创造性活动。它要求研究人员具备一定的特殊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并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社会性,即科学研究是一种带有社会性质的活动,需要多人配合;创新性,即科学研究是指向未知的探索活动;客观性,即科学研究要求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继承性,即科学研究需要在前人或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料加工;控制性,即科学研究过程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系统性,即科学研究应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研究活动。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简称教育科研,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认识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及构建教育理论的过程,即是以教育现象和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收集、整理和分析有关资料,以获得教育规律为目标的过程。
  教育科研具有以下属性:从研究目的来看,它以解释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为目的;从研究过程来看,它是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开展研究的过程;从性质来看,它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从本质来看,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具体特点表现为:研究目的具有针对性;研究内容具有微观性;研究场所具有自然性;研究范式具有平民性;研究成果具有实效性。
  教育科研按照性质和实用性划分,可分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按照研究层次划分,可分为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按照一般方法论划分,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按照研究目的与任务划分,可分为描述研究、分析研究、规范研究。
  教育科研是一种特殊的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同于对自然物质的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关涉到人,必然涉及人的观念、意识形态和其他社会影响因素。因此,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既要强调严肃的科学性和严密的科学方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模块教育研究导论
第一章认识教育科研—教育科研的内涵与外延3
第一节教育科研的相关概念3
第二节教育科研的方法论7
第三节教育科研的多样性14
第二章把握教育问题—研究要素与分析范畴20
第一节课题研究的四维要素20
第二节分析问题的三组范畴23
第三章申报教育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论证32
第一节课题申报的一般知识32
第二节教育课题申报书样例37
第三节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44
第四章学做教育科研—教育实证研究关键三步骤51
第一节文献综述:提出问题及新的假说52
第二节研究设计:构建分析框架与策略56
第三节分析论证:得到研究结果与结论62
第五章教育研究基本方法—文献法、调查法与比较法66
第一节如何撰写文献综述66
第二节教育调查研究法68
第三节教育比较研究法70
第六章产出教育科研成果—研究论文的撰写与发表84
第一节我们为何要写论文85
第二节论文长什么模样86
第三节怎样才写得好论文94
第四节论文投稿有何讲究106
参考文献112
第二模块教育量化研究
第七章主要的量化研究设计117
第一节调查法118
第二节相关法120
第三节实验法121
第四节量化方法之比较122
第八章量化研究的内容和程序125
第一节量化研究的内容要素125
第二节量化研究的程序128
第九章测量与操作化130
第一节测量的基本概念130
第二节测量的尺度132
第三节测量的格式134
第四节概念的操作化与测量140
第五节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42
第十章量化研究中的抽样144
第一节抽样的意义144
第二节常用的抽样方法146
第十一章量化研究数据分析149
第一节量化研究数据分析的基本思路149
第二节资料的整理与录入153
第三节调查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169
第四节相关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177
第五节实验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193
第十二章教育研究数据库来源介绍209
第一节教育机构数据209
第二节学生数据218
第三节教师数据235
第四节其他类数据242
参考文献256
第三模块教育质性研究
第十三章质性研究概述259
第一节什么是质性研究259
第二节质性研究的发展历程261
第三节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268
第四节怎样开始质性研究272
第十四章质性研究方法的介绍275
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方法论和研究方法276
第二节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的区别277
第三节多维数据源的结合278
第四节扎根理论282
第五节田野调查方法285
第六节行动研究286
第七节案例分析289
第十五章质性研究的数据收集291
第一节观察法292
第二节访谈法301
第三节文本法310
第十六章质性研究的数据分析317
第一节什么是数据分析318
第二节数据分析的步骤319
第三节数据分析的注意事项329
第十七章质性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332
第一节尊重人权333
第二节研究方法的合理性334
第三节尊重参与者的隐私权及知情权335
第四节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性337
第五节研究透明性及避免利益冲突337
第六节负面影响*小化338
第七节研究过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338
第十八章质性研究的可信度和准确性343
第一节什么是可信度,什么是准确性343
第二节质性研究中的可信度和准确性344
第三节如何建立与提高质性研究中的可信度和准确性345
第四节主位视角和客位视角348
第十九章质性研究报告的撰写350
第一节质性研究成果的类型及撰写351
第二节质性研究报告的质量评估354
参考文献358
附录一《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标准364
附录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370
附录三教学设计样例379
后记38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