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的能力做加法”,方法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常识。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扎根一线教学20余年,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即通过减去不必要的负担提升学习效率。他在教学中奉行“三不政策”——不加课,不拖堂,不布置硬性作业,学生看似学时少,但往往能厚积薄发,实现逆袭。
在本书中,于老师将多年的洞察与实践和盘托出,帮助家长在功利化盛行的环境中保持理性:遵循教育规律,宁慢勿快,宁拙勿巧;尊重八大常识,智慧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提升成绩之外的软实力——自主学习力、自控力和想象力,塑造健全人格;夯实根基,在大语文时代获得受益终身的综合能力。
孩子的成长,需要深耕一条长长的路。慢慢来,才会比较快;看得远,才能走得更长远。
推荐序一 顾德希(北京四中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推荐序二 周融荣(于晓冰学生,青年作家,策展人,任职于北京大学)
自序 二十一年,我在教学现场
上篇
第一章 教育做减法,能力做加法
学时做减法,成绩做加法
快是断肠草,慢是还魂丹
英雄问出处,分数问来路
狂热追求高分,既是病态也是无知
课外班绝非灵丹妙药
小升初成绩大跳水,全是吃了短视的亏
第二章 回到常识
常识一: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常识二:好的教育,都有边界感
常识三:孩子才是学习的第一责任人
常识四: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常识五:逆袭不是天上掉馅饼
常识六:热爱是最大的内驱力
常识七:教育不等于管教
常识八: 想象力不是培养出来的
第三章 除了关心分数,还应关心什么
理想: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
自控力:发展自控力的关键在“自”而不在“控”
规则意识:家长是孩子的参照物
质疑精神:会质疑、能质疑、敢质疑
网络和手机:利用好网路才能避免网瘾
假期:不要把假期变成另一个学期
择校:缓解焦虑的关键是扫除未知
升学:升学志愿到底谁说了算
下篇
第四章 “大语文”时代,让孩子爱上阅读
阅读能力和所有学科息息相关
语感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
以考试为驱动的阅读,只有死路一条
阅读不是“开书单”“做习题”
时时处处学语文
建立一本记忆存折
我推荐这些好书
第五章 语文学习有巧招
别相信网上那些“答题技巧”
学好文言,没有秘诀,但有方法
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关键
古诗文背诵默写三大常见题型
通过古诗词学写作
考场作文:心态、选题、审题
后记
附录 2020—2021学年课堂教学及家长交流日志(节选)
这几乎是一个人人上补习班的时代,教育培训机构众多,有全国性的“巨无霸”机构,也有专注于某个地方的培训机构;有全科的培训机构,也有专注于某一学科的培训机构。
作为一线老师,我看到的情形是,很多学生早晨七点多到学校,下午五点多一放学,就背着书包赶场一样赶到课外辅导班,都没有踏踏实实吃晚饭的时间。晚饭常常是家长或者辅导班的老师帮助订好了快餐,随便解决。两个多小时的课外班结束,通常要到八点半甚至更晚,回到家通常要九点多,这本该是上床睡觉的时间,但对很多学生来说,四五个科目的家庭作业时间才刚刚开始。
我在所教的班级中做过一些调查,完全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的学生屈指可数,这么多年,我只遇到过三四个这样的学生。大多数学生每周至少有一两个辅导班,多者有五六个,几乎到了每天都有的程度,甚至双休日不止一个,这种情况在毕业班尤甚。
“一对一辅导”“快速提分”“一线名师”,这些是辅导班宣传中*常见的关键词。辅导班宣传广告可以说无孔不入,我每一次开完家长会,在校园门口必然遇到各种辅导机构的小伙子、小姑娘,拿着印有机构LOGO的环保袋和各种印刷精美的宣传页,卖力地宣传。
我在班级中布置过一篇作文,题为“我因拼搏而成功”。
有学生交上来,我一看,开头是这样的:
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雄鹰穿过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我因拼搏而成功。
再看另外一篇:
虽然我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然我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我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只要心存高远,跌几个跟头之后,终会占有蓝天。我因拼搏而成功。
不用说,这两个学生一定是同一辅导机构的老师教出来的。我把他们找过来,一问果然如此。学生告诉我,辅导班老师说了,这样一开头就用排比句,可以增强语势,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容易给阅卷老师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满分作文开头的秘诀。
我跟学生讲,我教你们写作文*关键的三个字是“说人话”。不要不管什么作文,一上来都是“大海如何,小溪如何;青松如何,小草如何;雄鹰如何,骏马如何。*后是我如何”。那些东西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别来那些“假大空”的东西,要言之有物。
虽然我告诉学生,我在负责中考作文阅卷时,凡是这样“假大空”的作文,我都要求阅卷老师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学生还是不服气、不甘心,说他们的爸妈花了大价钱,给他们请的某辅导机构的名师,怎么可能出错呢?他们还让我上网看一段这位名师的中考试题分析的视频。我看了十分钟,挑出至少五个讲错的地方。
学生和家长都特别愿意相信“十节课搞定中考化学”“二十节课搞定中考物理”这样的宣传,认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达到这么好的效果,这个钱花得值。但有没有人想过,既然课外辅导班能够做到这一点,为什么那些在课外辅导机构兼职的老师,在学校里不这么做呢?干吗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做实验给学生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呢?干脆直接告诉学生结论不就得了?
各种课外辅导机构,竭尽“忽悠”之能事。我们家长似乎也越来越明白了,为了免去一层中介的费用盘剥,开始自己“攒班”。十来个人,商量好了,组好班,找口碑好、靠谱的老师过来上课。各得其所,大家都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