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3931243
  • 作      者:
    作者:慧海|责编:周佩芳
  • 出 版 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作者简介

慧海:

       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热爱传统文化。执教多年,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次获得国内知名教育组织颁发的奖状证书等,单次(线下)讲座听众可达万人以上。

       他着手创立了“319智慧学习法”,研发了“智慧父母99问”,编撰出版了《智慧家庭》《智慧学习法》系列丛书。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6岁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能错过的*教育期!孩子从婴儿期就开始接受外界的刺激,继而引发各种反应,学会更多本领;孩子自出生开始,在听觉、视觉、嗅觉及触觉等方面的能力就比我们想象的发达许多,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家长只要把握好这一黄金期对孩子进行指导和引导,孩子就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潜能健康成长。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0~3岁孩子的情感和人格发展

       ◆特点

       自我意识迅速萌芽

       0~3岁,孩子对外界的想法变得更加成熟,除了能分清性格上的差异,一些孩子还能分清年龄和性别,而这就是自我意识萌芽最关键的一步。


       这天,刘女士带着女儿去商场购物,路过玩具店,女儿走了进去,挑了几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女儿不仅喜欢玩具,而且还喜欢漂亮衣服,只要一看到其他小朋友穿新衣服新鞋子,就恨不得立刻将其穿在自己身上或脚上,片刻都不想等。此外,女儿还特别喜欢听夸奖的话。


       刘女士的女儿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孩子到两三岁时都会陆续出现这种状况,变得爱美,关注外表。孩子的这种状况让家长很焦虑,孩子这么小怎么就开始变得如此爱美了。

       其实,这是正常现象,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发展的过程中,而爱美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一部分。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孩子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认识外界,同时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认识自己。对于0~3岁的孩子,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孩子的自我意识就会受到各种影响。

       自我意识的萌芽标志着孩子开始拥有自己的审美观,有了爱美之心,并喜欢评价自己。在评价过程中他们还能找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辨别事情的好坏。

       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即认识自己。有了自我意识才能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的个性更加完整。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性格等)、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与作用)。心理学家指出,人并不是生来就有自我意识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到达一定阶段才会形成自我意识。

       1. 4个月内的婴儿,无法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存在

       初生的婴儿无法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存在,也就是说,4个月内的婴儿并不知道自己是有身体的,更不知道自己有手有脚。就像蛋壳中的小鸡,自我意识还没有破壳而出。他们只会将手指脚趾当作玩具玩耍和吮吸,意识不到“这原来是我的手”。

       2. 5~9个月的孩子,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各部分

       (1)随着认识能力的发展和家长的教育,孩子长到5~9月时会从吮吸手指到将注意力转向外部环境,喜欢摇摇棒、发声的玩具。

       (2)他们喜欢嘬手指,会用自己的小手搬弄小脚,同时发出“呀呀”声,从中获取不同的感受,继而认识到手和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玩具不是,因为感觉不一样。

       (3)意识到“这是我的手”这件事后,孩子就能用手去抓东西了,同时对别人呼唤自己的名字也有了反应。当家长用一个名称来呼喊孩子时,他们会知道这个说的是我。这时候,手的探索功能逐渐增强,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发展。

       (4)孩子开始对镜子感兴趣,喜欢对里面出现的小家伙进行注视、接近、微笑并咿呀作语,但并不知道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对着镜子,他们只会想:“那个家伙到底是谁?”

       3.  9~12个月,开始认识自己的动作

       孩子长到9个月的时候,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动作,以及动作带来的主观感受。然后,通过一个偶然的动作,他们会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和结果之间的特殊关系,并不断地重复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例如,孩子不小心把手里的毛绒玩具扔出去很远,就会有意识地把玩具反复扔出去,在反复的过程中,逐渐区分自己的动作和玩具之间的关系。

       4. 12~15个月,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

       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婴儿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他人进行区别了。比如,


       家长问:“这个苹果是谁的?”

       孩子答:“彤彤。”

       家长问:“谁想吃苹果?”

       孩子答:“彤彤。”


       但是,这时的他们仅将名字理解为自己的称号,而不是“这是我的名字”。因此,遇到跟自己同名的孩子时,他们就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对方为何跟他的称号一样。

       5. 1岁半至两岁,对自我躯体的认识

       1972年,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婴儿熟睡时,工作人员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工作人员将婴儿抱到镜子跟前,结果发现: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多数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会出现这种行为。由此,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婴儿的自我意识,大约在1岁8个月时形成。

       6. 两岁以后,认识到自我心理活动

       (1)脸红和害羞。两岁之后,孩子知道了“我想做”和“我应该做”的区别,做错事后会脸红,这是非常讨喜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叫羞愧感。羞愧感是孩子自我评价形成的前提,此刻的他们只是停留在感受层面去体会,还没有上升到系统化地自我评价。

       (2)自我评价。孩子会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得出简单的自我评价。例如:“姐姐高。”只不过受认知水平的限制,这时候出现的自我评价内容非常简单,且依赖于家长的评价,孩子喜欢用复制的语言来复述外界。

       (3)占有欲。3岁以内的孩子对玩具有着极强的占有欲,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带来不愉快感。但是,这却代表着自我意识的成熟发展。发生类似的情况,家长要肯定地说:“对,这个就是你的,不是他(她)的。”然后,再给予孩子关于“分享”的引导。两者的顺序非常重要,一定要先提醒“是你的”,之后再“可以分享”。


展开
目录

上篇 0~3岁是孩子情感、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第一章 0~3岁孩子的情感和人格发展

       ◆特点 / 2

       自我意识迅速萌芽 / 2

       独立性逐步形成 / 6

       表现欲越来越强 / 8

       ◆关键点 / 10

       1岁: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是玩耍  / 10

       两岁:孩子身体的协调性逐渐增强 / 13

       3岁:孩子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 / 15


第二章 人性本善:有爱心的孩子,才能拥有好性格

       ◆让善良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发芽  / 19

       ◆培育、保护孩子的同情心  / 21

       ◆培养孩子的爱心,不能忽视了感恩教育  / 25

       ◆引导孩子关心他人  / 27


第三章 健康阳光:内心充满阳光,才能更乐观、更自信

       ◆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  / 30

       ◆让孩子信任自己 / 33

       ◆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  / 36

       ◆努力挖掘孩子的幽默潜质 / 38


第四章 活泼开朗:每个人都喜欢活泼灵动的孩子

       ◆不要让孩子整天宅在家里  / 41

       ◆让孩子跟其他孩子一起动起来  / 44

       ◆鼓励孩子提高参与热情 / 47

       ◆不要忽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48


第五章 坚强勇敢:跌倒了,就要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让孩子积蓄坚强的力量  / 53

       ◆不要让孩子做“蛋壳”  / 55

       ◆引导孩子不轻易说放弃  / 58

       ◆如何对待爱哭的孩子 / 61


第六章 懂得担当:孩子肩膀弱小,但照样能担当

       ◆引导孩子勇于认错 / 66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70

       ◆拒绝孩子的软磨硬泡  / 73

       ◆试着让孩子承担责任  / 75


第七章 善于分享:懂得分享,更能感受快乐

       ◆告诉孩子,占有等于自私  / 78

       ◆鼓励孩子的交换行为 / 80

       ◆让孩子学会分享 / 83

       ◆让孩子大方起来,不小气 / 86


第八章 文明有礼:受欢迎的孩子都懂文明礼貌

       ◆礼貌用语,这样教更有效  / 89

       ◆引导孩子从打招呼开始讲礼貌 / 92

       ◆让孩子学会待客,甘当小主人 / 95

       ◆文明用餐要从小培养 / 98



下篇 4~6岁是孩子性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


第九章 4~6岁孩子个性和观念的发展

       ◆特点 / 102

       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都感到好奇 / 102

       好提问:语言逐渐形成与发展 / 105

       喜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 108

       ◆关键点 / 110

       4岁:孩子的独立性差,但模仿性很强  / 110

       5岁:懂得合作,能够合作  / 112

       6岁:兴趣和爱好有了明显的差异 / 115


第十章 世界观: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不偏激

       ◆告诉孩子,世界究竟什么样 / 118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120

       ◆让孩子读历史,拓展视野,提升高度 / 122

       ◆告诉孩子,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 125


第十一章 人生观:让孩子知道人生应该是什么样子

       ◆幸福观: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 129

       ◆苦乐观:告诉孩子,吃苦是好事 / 132

       ◆羞耻观:告诉孩子,知廉耻,才高贵 / 136

       ◆生命观:告诉孩子,珍爱自己,珍爱生命 / 139


第十二章 金钱观:让孩子树立对金钱的基本态度和认识

       ◆认识金钱: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硬币和纸币 / 143

       ◆学会储蓄:给孩子准备一个存钱罐 / 146

       ◆分配金钱:列出优先次序,让孩子学会取舍 / 148

       ◆零用钱:科学合理地给孩子零用钱 / 151


第十三章 无所畏惧:勇敢的孩子,最无畏

       ◆放开手,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 155

       ◆让孩子胆子大一些 / 157

       ◆告诉孩子,小伤小痛是成长的代价 / 161

       ◆教孩子正确认识安全和危险  / 163


第十四章 言行果断:少了犹豫,孩子的成长就会多一份助力

       ◆告诉孩子,想好了,就去做 / 167

       ◆告诉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缩手缩脚 / 169

       ◆告诉孩子,虽然做错了,也没关系 / 171

       ◆引导孩子果断拒绝对方 / 173


第十五章 甘于忍耐:能够忍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告诉孩子,无论怎么发脾气,都是徒劳无功的 / 176

       ◆让孩子“等一等”  / 179

       ◆对于孩子随心所欲的欲望,不予回应 / 182

       ◆告诉孩子,做事要善始善终 / 185


第十六章 求新求变:懂得创新,孩子才更容易出成绩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 189

       ◆告诉孩子,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 195

       ◆告诉孩子,多问问题,才能理解得更深入 / 197

       ◆告诉孩子,创新不是凭空想象,要多动手实践  / 201


后   记 / 20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