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行政规则研究/松湖政法论丛
0.00     定价 ¥ 5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404579
  • 作      者:
    作者:沈亚萍|总主编:强昌文
  • 出 版 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作者简介
  沈亚萍,女,1978年生,汉族,江苏连云港人,东莞理工学院法律与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现任东莞市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副主任,东莞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非常任委员,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方评查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地方立法学。2000年、2003年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和诉讼法学硕士学位;2015年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2017-2018年赴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访学。主持或参与完成多项省部级、厅级社科课题,主持起草或参与东莞市多部地方立法草案及项目论证,并在《广东社会科学》《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内容介绍
  从宏观角度,将行政规则置身于一个产生、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总体考察,同时结合微观细致的理论界定和法律规制研究,是构成该书整体框架的两个着眼点。该书的总体架构从行政规则的现象和本质开始引述,对行政规则的概念、特征、本质和类型展开行政法学视野内的观察和论证,在此过程中,基于外向外效型行政规则对行政实践和行政法理论的重要功能,详细论述了对其形成和规制必须通过严格细化的法律程序和制度来完成。在此基础上,该书以对行政规则发展前景的前瞻性评论作为结束语。
  《行政规则研究》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行政规则基础论;第二章行政规则类型论;第三章行政规则形成论;第四章行政规则规制论;第五章行政规则前景论。
展开
精彩书摘
  《行政规则研究》:
  (五)审查处理机制
  1.人大备案审查处理机制
  启动备案审查程序后,需要建立一整套处理机制来保障审查顺利完成:一是建立被动审查的反馈机制。在收到法定主体的审查要求或公民法人的审查建议后,要将相应的审查结果及时反馈给申请审查人。二是建立异议处理机制,一方面处理审查机构内部的不同争议,另一方面更是要对申请审查人对审查结果的异议提供一个救济的途径。三是要完善纠错机制。在审查发现行政规则确有违法或不当的情况时,要进行及时适当的纠错。纠错机制是整个备案审查制度中的最后环节,也是最有价值的环节,虽然不是所有接受备案审查的行政规则都能被审查出问题,但一旦有问题被发现,就必须予以处理,否则整个备案审查就失去存在的必要。根据《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0条的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不符合相应审查标准的,有权予以撤销。四是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履行相应义务的制定机关采取给予通报批评、责令改正等措施;对主管人员或直接负责人给予行政处分。但目前只有少数省份规定了严格的追责机制,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
  2.与政府备案审查处理机制的比较
  政府法制机构经过审查后,发现行政规则存在违法或不当的情况,基于行政系统上下级层级监督,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对该行政规则直接予以撤销、变更或责令制定机关改正。而人大对行政规则备案审查结束后发现违法或不当情况的,基于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国家权力结构,应当依照职权通过与制定机关沟通协商、向制定机关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建议制定机关自行修改或者废止该规范性文件。只有当制定机关收到书面审查意见后,对不适当的行政规则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才由备案审查机构采取进一步措施,由有关专门委员提出撤销该规范性文件的议案,通过相应程序作出决定,直接撤销存在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规则。可见,人大备案审查处理机制由于涉及两套不同的权力运行体系,虽然立法机关的外部监督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正当性,但直接行使撤销权,有可能会对制定机关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实践中应当更理性柔和的处理。
  综上所述,行政规则的政府备案审查制度和地方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在审查主体、审查方式、审查标准和内容、审查处理机制等方面既有共性,也有不同。总的来说,作为地方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行使的一种外部监督方式,人大备案审查具有比政府备案审查更充分的正当性和公信力。但是从审查的实效性角度来看,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并未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力度,虽然近些年各地都在不断完善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建设,但和政府备案审查制度相比,在监督的专业性、效率性和监督的深度、广度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一方面是制度建设比较晚,人员配备和编制不足导致的客观缺陷;另一方面是和国家权力结构有关。理想中的人大和现实中的人大在权力运行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人大备案审查制度的乏力。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行政规则的政府备案审查与人大备案审查制度由于在审查内容和标准上的相似,使得这两种备案制度显得重复和浪费资源。因此提出政府备案审查作为常态必备的全面审查机制,人大备案审查只在特殊情况下基于审查要求或审查建议而被动启动,将人大备案审查作为政府备案审查的补充。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前提是建立在政府备案审查制度理想化的审查效果基础上,不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首先,虽然两种审查制度在审查标准和内容上有重合之处,但是作为由不同审查主体进行的备案审查,两种审查制度在性质上截然不同,即人大备案审查是来自于权力机关的立法监督,政府备案审查是行政机关自设的行政自制规制。内外之别使得两种审查制度不可能是互相补充的角色。其次,人大备案审查虽然建立得比较晚,但其实是近现代权力监督制度中最传统的“立法机关至上”理念的反映,由代表民意的立法机关对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进行外部监督,是在现代国家中被检验过的理论和运用多年的实践,具有最高的权威性,由其对行政规则进行备案审查,不仅是简单地审查行政规则的合法合理性,更是在审查的基础上,发挥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公民权利的角度进行更高层次的审查。为了能让人大备案审查更好地发挥实效,可以考虑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关于人大备案审查的行政法规,更好地完善审查启动机制,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和备案审查公开机制。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行政规则基础论
第一节 行政规则的概念阐释
一、作为最终核心概念的“行政规则”
二、行政规则理论与制度之概况
三、行政规则概念的具体阐释
第二节 行政规则的本质
一、行政法学视野下的考察:类法律而非法律
二、行政学视野下的考察:类政策而非政策
三、行政规则的本质属性定位
第三节 行政规则的产生与兴起
一、行政规则兴起的行政背景
二、行政法治模式的变迁与行政规则功能之强化
第四节 我国行政规则的现状与问题
一、行政规则的现状分析
二、行政规则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 行政规则类型论
第一节 行政规则类型化的标准体系
一、行政规则类型化之意义
二、行政规则类型化之标准和方法
三、行政规则之新的类型化方法
第二节 外效型行政规则
一、外效型行政规则的创制及其意义
二、外效性行政规则的界定与分类
三、外效型行政规则的法律属性
四、外效型行政规则的司法适用力
第三节 内向内效型行政规则
一、内向内效型行政规则概述
二、内向内效型行政规则的类型
三、内向内效型行政规则的效力特征

第三章 行政规则形成论
第一节 外向外效型行政规则形成过程的法定化
一、制定主体与起草主体分离
二、制定程序的法定化
三、第三方参与的正面价值
第二节 内向外效型行政规则形成过程的正当化
一、制定主体与权限的合理分配
二、公众参与的豁免与专家参与的强化
三、对外公开的范围与效力

第四章 行政规则规制论
第一节 行政规则的自制体系
一、行政规则政府备案审查制度
二、行政规则的后评估制度
三、行政规则清理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四、行政规则复议附带审查制度
第二节 行政规则的立法机关规制
一、行政规则人大备案审查制度概述
二、行政规则人大备案审查制度基本内容
第三节 行政规则的司法规制
一、行政规则司法审查的确立
二、对行政规则实施司法监控的独特优势
三、司法审查的具体内容

第五章 行政规则前景论
第一节 行政法学视野下行政规则的发展趋势
一、外向外效型行政规则的法源化
二、内向外效型行政规则的法治化
三、内向内效型行政规则的制度化
第二节 法社会学视野下行政规则的扩张和限缩
一、行政规则的功能性扩张与依据
二、行政规则的规范化限缩与原因
三、行政规则发展的中国情境:从规则之失到规则之治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