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本书被读者称作“更好的释梦书”。
【2】 凝聚作者三十年释梦经验、上百个释梦案例。
【3】 讲述科学释梦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
【4】 同时每个人都可以从中了解科学释梦的方法。
【5】 因为释梦为我们提供了解自己的新途径,它重要而且有趣。
【6】 简里里倾情推荐的释梦书和释梦法!
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梦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梦调适着我们的情绪,平衡着我们的能量,有时还指引我们找到新视角、新观点,进而去解决问题。
每天夜晚,梦都在寻求我们的注意,有时甚至异常强烈。梦的到来如同一种召唤,让我们对自己是谁、身在何处有了更为清晰的觉察。
我们或许没有在意梦,但是,当我们认真去倾听梦时,我们就获得了与我们某个层面存在的更广阔的联结,这将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引领与无尽的资源。
尽管当代心理学已经发展出对梦的强烈兴趣,并在如何理解梦方面有所进展,但在如何具体对梦进行工作方面依然有许多不确定性。
在这本具有开创性的书中,作者米杉不仅就如何释梦提供了—套完整的方法,而且为如何通过梦进行心理治疗与个人成长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来自中外不同种族、年龄各异的梦者的130个简洁而生动的梦例,他向我们展示了把梦作为治疗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创造性的方法。
这本书就如何对梦进行工作提供了具体而明确的方法,无论对个人还是团体都很适用。
我是谁?
“超个人”观点认为,在我们每日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认为的自己不一定就是自身。大多数人,或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有人都经历着不同的状态、不同的心境、感受、想法、身体状态,有时我们完全放任自己,任由自己沉入其中,倾向于把自己认同为我们某些方面的暂时存在。不知怎么的,我们在生活的体验中“丧失了自我”。我们也许感觉良好或有信心,也许感觉疲惫或压抑,也许感觉到爱或正在拼命地寻求爱……我们有自己的姓名,有自己的身体,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取一定的成就,有着明确的特质,携带着过往的记忆……然而,无论我们正在经历什么,无论我们对我们所经历的是喜欢还是痛恨,这些都只是经历,是我们在生命特定时段的经验。即使我们好像觉察出自己有什么反复出现的模式,这些也不一定就是我们“所是”。我们不是我们的感受,不是我们的想法,不是我们的身体,更不是我们的姓名、我们的过去、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角色、我们拥有或欠缺的技能……我们会失去或改变这一切,任何我们会失去的都并非我们真正之“所是”。
“我到底是谁?”这个问题,是我们所有人在某个时刻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当我们选择在某个时间停下来,而非不停地从一个事物追寻到另一个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显现出来。答案蕴含在我们自身询问这个问题的那部分,那个在探索更广阔的意识的部分。我们之“所是”蕴含于“存在”中。“我是”存在——我们存在的那部分经历和体验着生活,但我们并不把自己认同为那些经历和体验。表现出来的这种意识并不只是某种观点或见解,它与光亮、力量关联,与我们可以接触的所有特质关联。科学不得不对意识觉悟究竟是什么做出妥协和让步,一切都表明意识不是脑的产物,意识超越于脑及身体而存在。脑只是意识与身体间的界面。
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另一个信仰体系,这是科学,是可以观察与探索的现实:物质之上只有光——有组织的、活的、有智能的光。事实上,当你在探索无限小之后,你就会发现物质只是一种错觉,并不真实存在。
我想打一个非常简单的比方,这可以用在任何一个人身上:我们都像是(非常精准)一个个散发着亮光的灯泡,被一个个个性化的灯罩所环绕。结果,我们辐射到周围的光可能或明或暗,或温和或刺眼。当然,如果将我们自身与自己家里用的灯做个比较,我们自身这盏灯有两大技术升级:一是无线能源供给(这在当前社会易于被接受,因为我们已经使用越来越多的无线技术产品);二是我们的灯罩是用活的生物材料和高度精细的物质制造的,这使得它们具备根据我们的心境、想法和情绪而发生变化的奇妙功能。这些使得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与外在世界的互动上,而可能忘记或忽略了去映射内在的光亮。
现在,显而易见的问题是:我们实际上是谁?是闪着光亮的灯泡,光亮本身——这是基本能量的一个外显的表达,还是每一刻都在变化的环绕着我们的“人格”?我们要选择认同什么?每个选择又意味着怎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把“人格”定义为组成我们个人特性的部分,即基于基因、种族、群体和家族的遗传的,个体的记忆、后天习得的模式和技能,生理、情绪和智力的特点等,那么在我们的生活经验中这些方面都在持续变化着,都是非永久性的,都在此消彼长着……但我们还有另外一部分,它超越于此,更为恒定不变,能够觉察并整合我们的任何生活经验。它是超越身体、超越情绪与感受、超越思维的。它能够退后一段距离,为我们提供不可缺少的爱与智慧的源泉,引领我们的生活,激发我们的梦想,给予我们疗愈与学习成长的机会……这被称为我们的深层自我,我们的“更高的自我”(higher self),我们的真实“本性”(Essence)。
我们这个维度的存在拥有的智能超越了我们的理性头脑。我们的思维以及我们的认知模式经常在对抗这一“更高”的智能,而不是允许它成功通过。不过,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阻抗就不那么有效了。我们有意识的思维能力与梦所包含的智慧元素,有着天壤之别。梦常表达出我们对自己私密过往的深刻认识,对有关的潜力及未来愿景的清晰理解,因此,梦包含着与我们的生活进展有关的关键的线索和答案。有时,梦为我们提供可信的引导。
当我们的头脑处于平和、安宁与接纳的状态时,当我们的右脑功能被激活时,我们就可能敞开自己去接触我们本性中更开阔的智能。我们的思维可能会获得灵感,我们的语言会被赋予力量,这是梦能够给予我们的,这是梦(至少是一些梦)对我们的召唤:敞开自己面对我们真正之所是;或者“回家”,让我们的人格与我们的深层“本性”和谐一致。
当我们关注梦,进而去理解梦的意义时,我们只会对我们“深层自我”的智慧发出惊叹。通过本书中的很多实例,我希望传达一种感受——对梦绝对的精准与相关性而感到惊叹。如果你对深层自我的存在有所怀疑,你只需要考虑这些简单的问题:“谁——我的什么部分——创造了我最令人振奋的梦?我的什么部分好像了解我很多,甚至比我的理性头脑所知道的我更多?我的什么部分对我的生活的理解要超越当下,甚至可以扩展至未来?
我衷心祝愿这些梦能够给你带来灵感,激发你——我的读者——去倾听并走近你的内在。
一、睡眠周期与梦
我们的身体犹如依据自然节律的生物钟一样,有其特定的节律。这些节律是昼夜交替的。很长时间以来,研究者们对睡眠周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我们知道睡眠遵循一定的规律,即以每90~120分钟为一个周期,在深度睡眠和浅睡眠间交替进行。从生理学上来说,依据脑电及其他生理功能的变化,睡眠可分为四个阶段(或“睡眠水平”)。睡眠的这几个阶段如下。
阶段1:人进入浅睡,特点是肌肉松弛、体温下降、心跳减速、很少眼动,这被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身体准备进入深睡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仅持续5~10分钟。
阶段2:体温进一步下降,肌肉进一步松弛,脑电速度很慢。免疫系统重新平衡身体,腺体分泌激素。在这个阶段,个体完全进入睡眠。这个阶段还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眼动完全停止。
阶段3:新陈代谢水平极慢。睡眠依然很深,脑电活动下降至极慢的δ波形。这个阶段依然以非快速眼动睡眠为特点——没有眼动,没有肌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人更难在这个阶段醒来。理想而言,这在睡眠周期中是最长的阶段,至少在我们刚开始睡觉的几个小时是这样。这个阶段在睡眠后期倾向于变短,当然也会存在个体及年龄差异。
阶段4(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在睡眠周期的最后阶段,个体的血压再次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变快、变浅且不规律,脑电变快。这个阶段的睡眠,可以持续10~20分钟。个体的眼球快速来回转动,这是这一阶段称为快速眼动睡眠的原因。然而,尽管脑电又开始活动,但个体的肌肉就像麻痹瘫痪了一样:全身的肌肉紧张完全被抑制了。这个生理机制好像是为了适应生理功能——阻止睡觉者在梦中付诸行动。那些最生动的梦确实都发生在睡眠的这个阶段。人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脑电与人在清醒时的脑电极其相似,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梦中会有栩栩如生的体验:我们在梦中的情绪反应与觉醒时的反应极其相似。梦境与肌肉活动之间的不关联使得梦境体验在完全安全的状态下展开。
90分钟4个阶段的睡眠周期在我们整晚睡眠时不断地反复,8个小时的睡眠大概相应会包括5个睡眠周期。每晚的第一个睡眠周期会有相对较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和较长的深睡期,但晚些时候,快速眼动睡眠期加长,深睡期变短。在接近早晨时,我们倾向睡得更浅、更少或没有深睡期。因此,我们可能有来自夜间不同时刻的有意义的梦,尽管大多数人只是记得醒来前经历的梦。尽管最有影响的梦通常都与快速眼动睡眠有关,但研究表明,梦可以发生在睡眠周期的所有阶段。依我个人的经验,我可以确认这一点,虽然我个人认为必须区别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梦:“瞬间梦(flash dreams)”(讯息到来)和“屏保梦(screensavers)”(持续的梦境状态)。我将在下一章对此展开阐述。只有“瞬间梦”能够提供真正有影响的体验。据我所知,这种梦只会出现在快速眼动期。
二、梦的研究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
由于过去30年关于梦的研究,人们现在普遍接受这一观点:梦并非仅仅受到愿望、幻想或任何单纯的生理能量的促发。梦似乎是“思维和情绪保养”这一需要的结果。无论我们是否记得梦,梦都会参与到我们的内在平衡的工作中。
同样有充足的证据表明,梦境与我们的学习过程和记忆相关。有梦的睡眠只出现在能够把不平常的信息吸收进神经系统的物种里。快速眼动睡眠使得更复杂的学习成为可能,而无快速眼动睡眠的物种(如鱼),它们只有很有限的吸收新信息的能力。所有哺乳动物都会做梦。
人们想象并提出了很多试图解释做梦机制的理论模型。人类的梦的功能看起来极其复杂,所以一些理论和模型有时会相互矛盾。据我所知,大多学术研究都只有非常有限的治疗价值。作为一名心理咨询治疗师,我的主要兴趣在于实际操作方面,即如何将梦作为治疗和个人成长的工具。因此,我只在此简要介绍有关梦的研究的某些方面,以帮助我们澄清对梦的理解及开展对梦的工作。
引言
我们为什么要伤脑筋记梦?
我是谁?
第.一章 梦的事实
一、睡眠周期与梦
二、梦的研究
三、一些重要的“梦的事实”
第二章 梦的类型
一、性质的差别
二、不要把似梦体验与梦混淆
三、内容的差别
第三章 梦的工作
一、记住你的梦
二、记录梦境故事
三、识别梦境要素
四、解码并转译要素
五、改述梦境故事
六、识别讯息
七、梦的处理
八、梦的孵化与问题解决
第四章 梦的解析
一、梦在谈论我们自身
二、解读梦境要素
三、梦里的次人格
四、感受与情绪
五、梦中的死亡与濒死
六、梦中的时间:一个从“现在”延展开去的视角
七、梦与灵性成长
八、梦中的性
九、转世再生类梦
十、梦境混淆
十一、文化和个人因素
第五章 梦的象征意义:梦境要素的翻译指南
一、梦中的自然元素
二、梦中的动作、行为
三、梦中的人物和角色
四、梦中的房屋、建筑与地点的象征意义
五、梦中的交通工具和道路
六、其他物体的象征意义
七、梦中的身体元素
八、梦中的动物
九、梦中的数字
十、梦中的颜色
第六章 梦的治疗
一、对来访者介绍梦的工作
二、梦的故事
三、澄清梦的前后情境
四、识别信息
五、梦的处理
六、识别相关的“真实生活事件”
七、相信梦
八、对暗示性创伤的梦进行工作
九、弄清梦中与治疗进展有关的指示
十、个案研究
附录Ⅰ 梦廊
附录Ⅱ 梦的索引
附录Ⅲ 梦境要素索引
◎专家推荐
“有一些梦是人压抑下去的,意识层面尚未准备好接受的信息。在心理治疗里面,梦有其不可替代的、自我探索和情绪工作的意义。米衫帮助我在我的几个梦上面工作过,给了我极大触动。这本书前三章是关于梦的研究,后面几章是大量的与梦一起工作的治疗案例。对梦感兴趣的童鞋,推荐之。”
——简里里
◎读者推荐
“非常棒的一本书,很实用。将以前解开过的梦再代入这本书的解释,变得更加清晰明了,特别是很多元素也得到了更好的解释。”
——风筝
“比较正统的心理咨询类书籍,没有什么超自然现象,案例丰富,在仅有的心理咨询的解梦书书籍里面算是比较靠谱的了。”
——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