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逝去,梦想破灭,自我丧失,生离死别……
从呱呱坠地到归于尘土,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丧失的过程。
这些丧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必不可少。没有丧失便没有未来。
心理分析大师朱迪思·维奥斯特的心灵成长之书,带我们走出偏执、纠结、消极的心理沼泽,教会我们去理解,去接受,去肯定, 与必要的丧失和解,拥有健康的心态。
序(节选)
衰老、羸弱、不容置喙的死亡,这些都是我一直研究的丧失——这些终生的丧失,这些必要的丧失,当现实铺陈于眼前,而我们又无所逃匿的丧失……
这些丧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们普遍存在、无法避免、不可阻挡。同时,这些丧失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失去、离别、放手才会使我们成熟。
这本书阐释得与失之间的重要联系,讲述了为了成长我们所要放弃的东西。
人的成长之路由放弃铺筑而成。终其一生,我们都通过放弃成长着。
我们放弃深交挚谊,我们放弃自己曾经珍爱的东西。无论是我们的梦想还是我们所钟情的人,我们都必须面对永远无法实现和无法拥有的现实。
情感的投入会使我们易受丧失之痛。有时,不管我们多么聪明,都必定面临丧失的结局。我们曾经邀请一个八岁的男孩就丧失一词给出自己的哲学评论。这个寡言少语的孩子回答道:“断奶。”的确,无论身处哪个年龄段,我们都会认同——丧失是艰难的、痛苦的。还是让我们来继续讨论丧失使人成熟这一观点吧。
实际上,我倾向于这样一种命题:我们对于生命核心的理解就是我们对于丧失的理解。所以我在本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我们成了什么样的人以及过着哪种生活都是由我们的丧失经历决定的,无论这些经历是好还是坏。
Chapter 20 重建联系:接受所有不完美(节选)
因为她已经长大,她的微笑中带着一丝怯意,她那一瞥之下,目光中透着深邃。现在,她意识到了你的存在所导致的丧失——只要你停留下来,就必须缴付这特别的租金。——安妮·迪拉德
我最小的儿子正在等待他所报考的那所院校的通知。他就要离开家了。我的母亲、我的妹妹和很多朋友都已经去世了。我正在服用钙片以免在中年患上骨质疏松;为了预防身体在中年发福,我依照瘦身食谱安排自己的饮食。整整二十五年了,我的丈夫和我一直保持着不完美的联系。离婚以及丧夫的危险一直环绕在我们周围。
我们带着丧失生活着。在我的生活中,也在这本书中,我一直在试图用很多不同的语言谈论丧失:学术语言和通俗语言,主观语言和客观语言,私人语言和公众语言,滑稽的语言和忧虑的语言。通过精神分析理论,通过生动而又精练的诗文,通过虚构的爱玛·包法利、亚历克斯·波特诺伊和伊凡·伊里奇的经历,通过陌生人和朋友们告诉我的秘密,也通过对自己经历的深度探索,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找到了慰藉。下文就是我所了解到的东西:
我认识到,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会离开别人,别人也会离开我们;而且我们要放弃很多自己所爱的人和所爱的事物。丧失是我们为生活所付出的代价,同时它也是我们得以成长和收获的源泉。此外,从我们出生到最后死亡这段人生路上,我们不得不带着丧失之痛前行,我们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自己珍爱的东西。
我们不得不面对必要的丧失。
我们应该明白,这些丧失与我们的收获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母子一体的状态下,母子之间的界线十分模糊,我们在这种状态下感到无上的欢乐。随着我们脱离母子一体状态,我们变成了一个有意识的、独一无二的、分离的自我。我们放弃了那种对于绝对庇护和绝对安全的幻想,转而带着焦虑成功地实现了独立。
随着我们屈从于被禁止的和无法实现的事物,我们变成了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成年自我。在一些必要的限制之下,我们发现了自由,并且拥有了各种选择。
在放弃那些我们无法实现的期望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被爱联结着的自我。我们放弃了一些理想化的幻象:我们不再渴求完美的友谊、婚姻和生活,不再幻想我们的孩子会变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我们接受了所有甜美的却不完美的人类联系。
面对因时间和死亡而产生的丧失,我们变成了一个哀伤而又适应了变化的自我。
我们发现,在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的任何人生阶段,我们都有机会进行创造性的转变。
***
每当我想到人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系列必要的丧失——必要的丧失和紧随其后的收获——我总是惊诧于这样一个现实:在人类经历中,对立的事物常常会结合在一起。我发现“要么”和“或者”这类词语并不能使人明白什么;“是这个还是那个?”我发现这类问题的答案通常是“两者都是”。
对于同一个人,我们既爱又恨。
对于同一个人,例如我们自己,我们可能会发现这个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
虽然我们被自己无法控制和意识不到的力量驱使,但我们也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
虽然我们生命的历程中总是有重复和连续的痕迹,但也频繁地发生变化。
的确,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的生命就有可能会重复童年建立的模式。的确,过去总是对我们当下的生活有着巨大影响。然而,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会产生一些状况,而且这些状况会动摇或修正过去的安排在任何年龄的顿悟都能使我们避免再度吟唱同一首悲歌。
虽然我们的早期经历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那些早期的决定因素是可以改变的。单独从连续的角度或者仅从变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理解我们的过往。我们必须既着眼于过去,又关注生命的连续发展才能理解自己的过去。
除非我们能认识到我们的过往既包括外在的现实也包括心理现实,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自己的过去。因为我们所谓的“经历”,既包括那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外在事件,也包括我们如何在内心中诠释那些事件。
例如说,一个吻不仅仅只是一个吻——它也许会让人产生一种亲密而又甜美的感觉;它或许也会使人觉得自己受到了无礼的侵犯;它甚至也可能只是我们头脑中的一种幻想。对于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外部事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心里产生与之相应的感受。因此,我们的过往经历必须既包括外部事件,也包括相应的内心感受。
另一组相对的因素是本性和教养,它们倾向于在现实生活中彼此融合。因为我们那些与生俱来的特质——我们的遗传特质和先天特征——同我们后天获得的教养相互作用。所以我们既不能仅从遗传的角度看待发展,也不能单从环境的因素考虑发展。我们必须同时从两个角度看待人生。
至于丧失与获得,我们常常看到二者相依相伴,难以分开。为了成长,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经历丧失,就无法深爱所得的一切。如果我们无法放弃、离开,就无法成为分离的人、有责任感的人,无法成为联系着的人和内省的人。
Part 1 最初的分离:脱离母体
Chapter 1 分离焦虑:“我要妈妈”
Chapter 2 一体幻想:神秘的结合
Chapter 3 独立意识:大无畏的冒险家
Chapter 4 人格分歧:孤独的大写字母“I”
Chapter 5 爱的限制:“我要吞了你,因为我是这么爱你”
Part 2 成长的代价:内心冲突
Chapter 6 爱的分割: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宝宝
Chapter 7 危险欲望:从出生起就已然存在
Chapter 8 性别局限:当女孩成为女人
Chapter 9 内疚过度:我的植物死了,我就感到内疚
Chapter 10 责任领域:我们终于长大成人
Part 3 情感的挣扎:爱与哀伤
Chapter 11 理想褪色:生活是受约束的梦
Chapter 12 友情谅解:爱与嫉妒共存
Chapter 13 婚姻幻象:不要让期待变成失态
Chapter 14 放手孩子:“妈妈,现在去上学的不是我们——是我”
Chapter 15 角色分配:你会按照父母的意愿生活吗?
Part 4 中年的疑惑:韶华已逝
Chapter 16 迎接哀伤:我无法接受,看着你的墓地……
Chapter 17 人到中年:成熟年代,别样情怀
Chapter 18 生命衰落:我变老了……变老了……
Chapter 19 走向死亡:这个世界会永远继续下去
Chapter 20 重建联系:接受所有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