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篇 致良知学,教传之基
第一章 致良知哲学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答陆原静书》:良知本体性之专论
一、良知是超越时空的恒久万能存在
二、良知超越而不超然,是通贯体用的实存
三、良知无前后内外浑然一体
四、良知超越功利
五、“孔颜乐处”之“乐”是良知
六、以“镜”喻良知,以“病疟”喻功利私欲
第三节 《答欧阳崇一》:良知体用之辩论
一、先天良知是本体,后天知识是作用
二、良知是本体,思虑是作用
三、“集义”是致良知
四、致良知与逆亿(猜疑)
第四节 《答聂文蔚》:致良知工夫论及其效用境界论
一、“必有事焉”是致良知
二、“真诚恻怛”地应事接物是致良知
三、致良知之效:“天下大治”境界
第五节 结语
第二章 致良知经学
第一节 概引
第二节 《五经臆说》:致良知经学初建构
一、《五经臆说序》
二、《五经臆说十三条》
第三节 《礼记纂言序》:致良知《礼》学之阐述
第四节 《大学》学:致良知学之归宿
一、《大学古本序》
二、《大学问》
第三章 辨朱子,发象山
第一节 辨别朱子
一、《朱子晚年定论序》
二、袁庆麟《朱子晚年定论跋》
三、《答罗整庵少宰书》的辩解
第二节 发明象山
一、《象山文集序》
二、《答徐成之》二书的分辨
第四章 书院、学校记文阐发
……
第二篇 贬谪龙场,走向良知
第三篇 致良知教,推而广之
第四篇 后学弘教,域外播扬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