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破历史与哲学的分野,回到诸子百家的竞技场,看古代哲人如何应对大时代的风云变幻。
☆ 《经济观察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8年度好书《四夷居中国》姊妹篇,一部极具学术野心的原创力作!
黄河入海流:对诸子百家的直观认知
非常简略地整理了“诸子与诸国”的脉络联系之后,本书已经走向尾声。通过之前十一章篇幅的叙述,我们完成了东周列国与诸子百家思想发展的第一轮框架描述,而在本章上述的矩阵式分析中,则是对诸子思想体系的第二轮概括。诸子百家中的流派与哲人不可胜数,本书只涉及他们思想和事迹之万一,但相信所提出的分析体系或能有效地归纳其中的脉络。最后,针对乐于格物致知的读者朋友而言,要想形成对诸子百家更简明、直观的认识,其实还有第三轮更精炼的版本。
依照“前浪”与“后浪”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诸子百家的思潮最为粗略地分为两类:扶墙者与推墙者。当我们把东周时代的社会变迁过程,形象地想象为一堵向东出现倾斜的高墙。一开始,人们往往都选择站在扶墙的一边,想尽各种办法,或努力让高墙恢复原本直立的状态(儒家),或至少维持现状,不要继续倾斜(墨家)。然而,随着事态的发展,高墙倾斜的趋势增无减,让扶墙者渐感受挫。于是,有人开始放弃、逃离撑扶的任务(杨朱)。
当然,高墙倾斜的幅度和速度,在起始阶段总发生得较为缓慢,或让扶墙者的努力看到一线希望(子夏之儒),或期待产生“四两拨千斤”之效(兵家)。不过,高墙倾倒的进度,总会因着自身斜率增加和扶墙者的减少,而逐渐加速。此时,在预感到倾覆不可避免之际,人们开始思考不同方案。除了彻底放弃者外,有人决定孤注一掷,押注毕其功于一役(黄老),还有人选择寻找后路,避免在废墟落下时一同牺牲(老庄)。至于剩下的其他人则作出了更决绝的选择,索性站到了斜墙的另一侧,以推墙者的身份,寻求打破这终日令人惴惴不安的局面(法家)。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固然是美好的愿望,但人类迁移的趋势不可违,社会变迁的方向不可逆。大厦颠覆之后,还有新的高楼重新立起;前浪拍岸之时,仍有后浪层层叠叠,日夜不倦。
黄河流域人群迁移的故事永不停歇,如同水流从上游潴蓄于山西高原西侧后,东临平原,一泻千里,奔流入海,在下游平原留下大大小小的湖泊、河道,而那些人类开掘的陂塘堰坝,则记录了当时人们对水流趋势、脉络的理解与思考。
与此同时,这些奔腾入海的人流并没有就此抵达终点,而是如同水流在河、海交汇后,经过蒸发作用,再次化为丝丝雨露,飘过辽西山脉,沿着阴山、大青山的支脉,重新散聚于黄河上游。有朝一日,他们将复以涓涓细流之姿,再一次汇入从黄河上游到下游的旅程。
代前言:诸国与诸子 / 001
西周第一 / 001
早作打算 / 003
先辈的辉煌 / 006
周人的事业 / 009
体系的挑战 / 012
西周的崩塌 / 015
继承人们 / 018
周、郑第二 / 021
郑伯克段于鄢 / 023
王师为用 / 027
周、郑一体 / 031
王室的分裂 / 035
被弑的君主们 / 038
齐国第三 / 043
齐桓公的霸业 / 045
齐国始弱 / 048
管仲的对策 / 051
尊王乎?攘夷乎? / 055
区区之齐在海滨 / 058
晋国第四 / 061
公子重耳的一生 / 063
祖上三代 / 066
晋献公的选储原则 / 069
秦晋之好 / 072
晋、周间的诸戎 / 075
第二波迁移浪潮 / 078
楚国第五 / 081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 083
楚与周 / 086
楚与郑 / 089
楚与越 / 092
第三波浪潮 / 095
吴国第六 / 099
吴、越始壮大 / 101
子贡存鲁 / 104
楚强吴弱 / 107
越国居上 / 110
“能居”之地 / 113
孔子第七 / 117
幸运与不幸的孔子 / 119
孔夫子的理想国 / 122
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王国 / 126
君子之礼的失败 / 130
给未来一些变化的理由 / 134
魏国第八 / 137
魏国的兴起 / 139
晋分三家 / 142
在儒、墨间选择 / 146
从自给自足到劳动分工 / 150
奔流到海 / 154
田齐第九 / 157
齐,五战之国 / 159
田氏代齐 / 162
以弱胜强 / 165
黄老之学 / 170
有宗将坏,如伐于山 / 174
赵国第十 / 179
胡服骑射 / 181
受困中的赵国 / 185
异军突起 / 189
最后的外援 / 193
势不可当 / 197
秦国第十一 / 201
秦并天下 / 203
秦国向东 / 207
商君之法 / 210
亡于秦而取偿于齐 / 214
秦国之势 / 218
诸子第十二 / 225
春秋三前浪 / 227
战国三后浪 / 230
收支平衡 / 233
孔子的三个面向 / 237
诸子的方案 / 241
从儒家到法家 / 246
黄河入海流 / 252
参考文献 / 254
后 记 /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