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之说始于宋代,然而作者认为“以历史的眼光观察,应当从上古时代说起”。并大胆提出,“中国以前只有理学,没有什么叫做哲学”,“中国以前只有理学,没有什么叫做科学”的见解。
作者在中外文化比较的角度上总结概括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本着辨真伪、取客观的态度,以时间先后为序,采用提出历史人物带起理学主张,并究其起源与特征,辨其联系与区别的方法,较系统地整理了中国理学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观点。是研究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教育史等问题的重要资料。
墨子的非命,确在吾国理学史上放一异彩。虽十六世纪以后科学世界之见识之议论,亦不过尔尔,不得不感叹吾国开化独早,人民智识发达最先。不过墨子既不信命,何以又信天,又信鬼?非命以外,偏偏有天志明鬼;难道命与天矛盾不并立?那末孔子所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是两桩事么?
第一编 绪 言………………………………………… 001
第二编 上古理学史……………………………………… 005
第一章 三代以前的理学…………………………………007
(一)伏羲……………………………………………………………007
(二)神农……………………………………………………………008
(三)黄帝……………………………………………………………008
(四)尧………………………………………………………………009
(五)舜………………………………………………………………010
第二章 三代的理学………………………………………011
(一)夏………………………………………………………………012
(二)商………………………………………………………………013
(三)周………………………………………………………………014
第三章 儒 家……………………………………………015
第一节 孔子……………………………………………………015
(一)孔子的事绩……………………………………………………015
(二)孔子的著作……………………………………………………016
(三)孔子的言行……………………………………………………018
(四)孔子的仁说……………………………………………………020
(五)孔子的德治说…………………………………………………020
(六)孔子的观人法…………………………………………………021
(七)孔子的人格……………………………………………………022
(八)孔子的门人……………………………………………………023
第二节 子思……………………………………………………024
(一)天命性道………………………………………………………025
(二)中和与中庸……………………………………………………026
(三)诚………………………………………………………………027
第三节 孟子……………………………………………………028
(一)仁义说…………………………………………………………029
(二)性善说…………………………………………………………031
(三)王道说…………………………………………………………032
第四节 荀子……………………………………………………034
(一)性恶说…………………………………………………………035
(二)礼乐说…………………………………………………………037
(三)非十二子说……………………………………………………038
第四章 道 家……………………………………………040
第一节 老子……………………………………………………040
(一)道说……………………………………………………………041
(二)修为说…………………………………………………………043
(三)政治说…………………………………………………………045
第二节 杨子……………………………………………………047
(一)万物定命说……………………………………………………047
(二)处世说…………………………………………………………049
第三节 列子……………………………………………………051
(一)万物生存说……………………………………………………052
(二)万物定命说……………………………………………………053
(三)修为说…………………………………………………………054
第四节 庄子……………………………………………………055
(一)道说……………………………………………………………056
(二)反智说…………………………………………………………057
(三)修为说…………………………………………………………059
第五章 墨 家……………………………………………061
第一节 墨子……………………………………………………061
(一)兼爱说…………………………………………………………062
(二)非命说…………………………………………………………066
第六章 其他诸家…………………………………………068
第一节 法家诸子………………………………………………068
(一)管仲……………………………………………………………068
(二)申不害…………………………………………………………069
(三)商鞅……………………………………………………………070
(四)韩非……………………………………………………………071
第二节 名家诸子………………………………………………072
(一)邓析……………………………………………………………073
(二)尹文……………………………………………………………073
(三)惠施……………………………………………………………074
(四)公孙龙…………………………………………………………074
第三节 杂家诸子………………………………………………075
(一)尸佼……………………………………………………………075
(二)吕不韦…………………………………………………………076
第七章 秦 代……………………………………………077
第三编 中古理学史…………………………………… 079
第一章 两汉理学…………………………………………081
(一)训诂学…………………………………………………………081
(二)词章学…………………………………………………………082
第一节 董仲舒…………………………………………………082
(一)天人合一说……………………………………………………083
(二)性说……………………………………………………………084
第二节 刘安……………………………………………………085
(一)性道说…………………………………………………………086
(二)反仁义说………………………………………………………087
第三节 扬雄……………………………………………………087
(一)玄说……………………………………………………………088
(二)性说……………………………………………………………089
第二章 后汉学术的经过…………………………………090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隋学术的经过………………………092
(一)傅玄疏…………………………………………………………092
(二)裴崇有论……………………………………………………093
第四章 唐代学术的经过…………………………………095
第一节 韩愈……………………………………………………096
(一)正老佛说………………………………………………………096
(二)道说……………………………………………………………097
(三)性说……………………………………………………………098
第二节 李翱……………………………………………………098
第四编 近世理学史………………………………………101
第一章 宋代理学…………………………………………103
第一节 周敦颐…………………………………………………104
(一)太极图说………………………………………………………104
(二)道德说…………………………………………………………105
(三)政治说…………………………………………………………106
第二节 邵雍……………………………………………………107
(一)先天学…………………………………………………………108
(二)经世论…………………………………………………………108
(三)性说……………………………………………………………109
第三节 张载……………………………………………………110
(一)太虚论…………………………………………………………111
(二)性说……………………………………………………………113
第四节 程颢……………………………………………………114
(一)宇宙论…………………………………………………………115
(二)性说……………………………………………………………116
第五节 程颐……………………………………………………119
(一)宇宙论…………………………………………………………120
(二)性说……………………………………………………………121
第六节 程学后继………………………………………………125
(一)谢良佐…………………………………………………………125
(二)杨时……………………………………………………………126
(三)吕大临…………………………………………………………127
(四)胡宏……………………………………………………………128
(五)李侗……………………………………………………………129
(六)张栻……………………………………………………………130
第七节 朱熹……………………………………………………132
(一)哲理说…………………………………………………………132
(二)心性说…………………………………………………………134
(三)修为说…………………………………………………………135
第八节 朱子门人………………………………………………136
(一)蔡元定…………………………………………………………136
(二)蔡沈……………………………………………………………137
(三)黄干……………………………………………………………137
(四)陈淳……………………………………………………………137
第九节 陆九渊…………………………………………………138
(一)性理说…………………………………………………………139
(二)修为说…………………………………………………………140
第十节 陆子门人………………………………………………141
(一)杨简……………………………………………………………141
(二)袁燮……………………………………………………………142
(三)舒璘……………………………………………………………142
第十一节 浙东独立学派………………………………………143
(一)吕祖谦…………………………………………………………143
(二)陈亮……………………………………………………………143
(三)叶适……………………………………………………………144
第十二节 朱学后继……………………………………………144
(一)魏了翁…………………………………………………………144
(二)真德秀…………………………………………………………145
第二章 元代理学…………………………………………146
(一)许衡……………………………………………………………146
(二)刘因……………………………………………………………147
(三)吴澄……………………………………………………………147
(四)赵偕……………………………………………………………149
(五)郑玉……………………………………………………………149
第三章 明代理学…………………………………………151
第一节 守仁以前的明儒………………………………………151
(一)吴与弼…………………………………………………………151
(二)薛瑄……………………………………………………………152
(三)胡居仁…………………………………………………………153
(四)陈献章…………………………………………………………153
第二节 王守仁…………………………………………………154
(一)心即理说………………………………………………………154
(二)知行合一说……………………………………………………155
(三)致良知说………………………………………………………156
(四)格物致知说……………………………………………………158
第三节 守仁同时的学说………………………………………159
(一)湛若水…………………………………………………………159
(二)罗钦顺…………………………………………………………160
第四节 王子门人………………………………………………160
(一)徐爱……………………………………………………………161
(二)王艮……………………………………………………………161
(三)王畿……………………………………………………………161
(四)钱德洪…………………………………………………………162
(五)邹守益…………………………………………………………162
(六)薛侃……………………………………………………………162
(七)聂豹……………………………………………………………162
(八)魏良器…………………………………………………………163
(九)张元冲…………………………………………………………163
(十)胡瀚……………………………………………………………163
(十一)刘邦采………………………………………………………163
(十二)杨东明………………………………………………………164
(十三)刘宗周………………………………………………………164
第四章 清代理学…………………………………………165
(一)孙奇逢…………………………………………………………165
(二)黄宗羲…………………………………………………………166
(三)顾炎武…………………………………………………………167
(四)李颙……………………………………………………………167
(五)陆世仪…………………………………………………………168
(六)汤斌……………………………………………………………168
(七)陆陇其…………………………………………………………169
(八)颜元……………………………………………………………169
(九)戴震……………………………………………………………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