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思想与中华文明的精神突破
导论
一、“成圣”与“王道”问题的思想史背景
二、“成圣”与“王道”问题的哲学分析及理论困境
三、“成圣”与“王道”共同价值根基及“礼”秩序原则的还原与建构
四、结语“成圣”与“王道”问题对“经子关系”历次转向的启示
第一编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还原与设立
第一章荀学研究发展史的一般叙述
一、以孟荀关系为线索的荀学研究的四个阶段
二、现代学科化视野下的荀子思想研究
三、“人”与“礼”作为荀子思想研究中核心问题的说明
四、对荀子思想研究中核心问题自洽性的追问
第二章“道统”与“治”: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反思与荀子思想核心问题意识的确立
一、“道统”:对荀子思想研究背景的深入反思
二、“治”:荀子思想真正核心问题意识的确立
第三章“经子关系”:先秦两汉时荀子思想发生及承续的背景还原与设立
一、荀学研究与清代“经学”
二、清代“经子关系”流变及其涵义 _
三、荀学研究对古典“经子关系”的证成 _
第二编荀子思想中“礼”的概念还原与“成圣”作为“王道”唯一基础的理论建构
第一章、“治之经,礼与刑”:荀子思想中“礼”概念的功用还原_
一、“礼”在修为层面对“人”呈现出的基本原则
二、“礼”在社会层面对“人”呈现出的基本原则
三、“刑”对“礼”与“人”相互关系的积极作用
第二章“礼者,治辨之极也”:荀子“礼”思想的价值根据何在
一、“礼”对“成圣”的理想规定
二、“礼”对实现“王道”的理想规定
三、“成圣”“王道”何以可能与“礼”价值根基的追问
第三章、“成圣”决定“王道”——荀子“礼”思想特质的还原与生成机制的建构
一、荀子“礼”的功用、特质及问题
二、“成圣”与“王道”:荀子“礼”的目的指向与理论背景
三、“称情立文”:荀子“礼”的生成机制与关键环节
第三编荀子思想中“天”“性”“群”的概念还原与“涂人成圣”的框架建构_
第一章“天有其时,人有其治”:从“天人关系”的角度解决“成圣”“王道”价值根基何在的可能性
一、“天命”与“天道”对荀子“天人关系”的影响
二、“天人相分”与“治”:荀子“天人关系”下“人”主动性的凸显
三、“天人相参”:荀子“天人关系”下“人”给“礼”提供的价值依据
第二章、“涂人何以为禹”——荀子思想中“群”作为先天价值根基的再考察
一、公民与社会:荀子“群”思想的当下理解向度
二、“涂人”与“圣人”:荀子“群”思想的诸子学向度
三、“群”与“周文”:荀子思想中价值根基的历史来源
第三章荀子思想中“性”的概念还原——《性恶》的文本结构与荀子的思想体系
一、“性朴论”与《性恶》文本结构的重审
二、荀子之“性”的几种理解向度:以诘辩“性善”的方式展开
三、荀子“性论”自洽性的追问:以“问者曰”的方式展开
四、“质”与“具”:荀子之“性”的确切涵义及相应理论体系
第四章、先秦孟、荀“性论”的概念及理论体系还原
一、孟、荀之“性”原始涵义辨析
二、“天行有常”命题对荀子“性论”的确证
三、先秦孟、荀“性论”理论体系的文献例证
第四编荀子思想中“心”的概念还原与“涂人成圣”的方法论建构
第一章“心”:“涂人何以成圣”的内在方法
一、荀子之“心”的基本特质
二、“心”的运行与“治”的达成
第二章“辨”与“辩”:“涂人何以成圣”的外在方法与“王道”秩序原则的展现
一、“辨”与“辩”:“人”达成“治”与“礼”的具体路径
二、“辨”与“辩”的形式及对应的“成圣”原则
三、“辨”与“辩”的能力差异及“王道”对应的理想差等秩序
结论对荀子思想还原、建构的总结与延伸
第一章荀子思想的理论统一性与意义
第二章“成圣”伦理与“王道”政治——“诸子学”整体之思
一、晚明以来诸子研究思潮之内理
二、“诸子学”的历史分期与义理转向
三、“诸子学”的内在基本脉络与重要观念、逻辑系统
参考文献
初稿后记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