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思想与时代(第1辑何为当代)(精)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24376
  • 作      者:
    编者:孙周兴//王俊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编辑推荐

《思想与时代》由抗战时期的浙江大学先贤创立,出版53期后停发。新时代的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再续《思想与时代》,汇聚国内著名哲学家新作,旨在拓宽思想的面向,不再自限于学院之内,而是直面当下社会现实,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关注对在世的人的哲学思考。该书的出版将会拓展中文哲学著作的边界。

本书为《思想与时代》第一辑。本辑内容涵摄广泛,讨论深入,包含“本刊约稿”“儒家理论专题”“纪念《逻辑哲学论》发表100周年专题”“翻译”“书评”等多个专题,其中既有对传统哲学的问题的新研究,也有对时代问题的哲学讨论;既涉及当代哲学的新流派和新学说,也关注当代哲学的跨学科发展(如数学哲学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孙周兴,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绍兴人,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社员。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校学术委员;1999-2001年在德国Wuppertal大学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德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教授、同济大学哲学与社会学系主任等,2006—2016年担任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后任同济大学艺术与文化产业系主任以及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美学等,尤以海德格尔研究、尼采研究和艺术哲学为重点。

王俊,浙江临海人,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2002),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2009),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现任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哲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自然辩证法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等。出版德文、中文研究专著三部,译著六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和多种A&H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项。主要研究领域为现象学、当代欧陆哲学、跨文化哲学、非洲哲学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抗战时期,张其昀、张荫麟、谢幼伟、钱穆等一批人文学者在浙江大学创办《思想与时代》,1941年8月发行第一辑,1948年发行最后一期即第五十三辑之后停发。浙江大学哲学学院秉承先贤学统,探讨时代论题,再续《思想与时代》,以既切近在场又面向未来的思想姿态,充分审视和阐发当今时代的新问题、新技术、新存在。 本书为新刊第一辑,基于“思想与时代”的思想框架,发“何为当代”的时代之问,旨在以强烈的时代感和责任感重塑当今哲学和人文学科学术共同体的思想面貌。
展开
精彩书摘

  《何为当代》:
  第二,时空——从线性时间到圆性时间,从虚空空间到实性空间。我们知道,时空问题一直是一个哲学和科学难题。时空经验是生活世界经验的主体,也是其他经验的基本尺度。所以在自然人类生活世界向技术人类生活世界的转换过程中,时空问题成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此转换过程中,马克思是第一个探讨新时空经验的。他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人类活动的要素。”我认为,马克思关于时空的洞见是十分深刻的,他看到了一种与物理-技术的时空观完全异质的新时空经验的可能性。传统线性时间观和虚空空间观是自然人类精神表达和价值构成体系的基础,而今天在技术生活世界里,我们需要另一种时空经验,需要另一种时空观来支撑编织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基本经验,来衡量我们的生活世界的基本经验。
  我前面已经讲了现代哲学特别是尼采对传统线性时间观的批判。尼采的逻辑似乎很简单:世上本无直线,故不可能有线性时间的永恒流逝。星移斗转,昼夜交替,我们以各式时钟计时,此为线性时间,是“物的时间”。但后来的相对论物理学也已经证明,物的时间也不是牛顿式的绝对时间,更不消说“事的时间”了。空间亦然。什么叫空间?我刚刚进门后,马上会完成长、宽、高的三维空间测量。我们已经习惯于这种物理-技术的空间观了。但只有这样的技术空间概念和空间经验吗?今天各位跟我很友好,我觉得这个空间和场域十分温暖,我也讲得很愉快;万一在座有一位精神病患者或者不怀好意者虎视眈眈地盯着我,我今天的报告肯定讲不好了。这种空间关系十分具体,是不可测量的。亚里士多德说,空间是包围着每个物体的边界,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空间。可见在他那里,还没有形成后世那种抽象的空间观念。我以为,这种具体的位置空间,正是后期海德格尔所思的“艺术空间”。
  技术工业的进展使人类突破了传统的线性时间观和虚空空间观,也即物理-技术的时空观念。可以想见,技术人类生活世界中将生成更为多样的非物理-技术的时空经验,包括艺术的、日常生活的以及其他的时空经验。唯如此,方有未来的艺术和哲学。否则的话,如果沉没于物理-技术的时空计算中,那就不会有艺术和哲学的地盘。
  第三,思维——从超越性思维到关联性思维。这又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其意义尚未得到完全确认。如前所述,传统的两种超越性确信方式即存在确信和救恩确信基于线性时间观以及相关的超越性思维。为什么在20世纪的哲学中,现象学具有真正的开创性的贡献?因为现象学启动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现在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现象学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在西方传统中首先启动了“关联性思维”,呼应了技术工业带来的普遍可交往性和互联世界。以前的西方形而上学,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是“超越性思维”。但今天这个被技术工业改造和规定的世界是一个普遍交往的世界、一个关联世界。在这个互联世界实质性地开启之前,现象学已经实施了思想方式的转型。那么,我们可以设想一种与之相应的“关联性确信”吗?对此话题,我们今天只能存而不论了。
  第四,信念——重建有关生活世界的基本信念。在后神学-后哲学的技术生活世界里,我们有必要区分“信仰”与“信念”,降低对“信”——确信——的期望。胡塞尔堪称“最后的哲学家”,他试图恢复一个从古希腊开始的哲学传统和知识理想,重振哲学的存在确信。这当然只可能是一个梦想了。胡塞尔有意思的地方不在这里。胡塞尔首先打通了感性世界与超感性世界的分隔,揭示了它们的关联性,认为感性世界就是一个生动的、富有意义的世界。但胡塞尔又心怀旧梦,试图回归先验哲学的绝对性。今天和未来的哲学恐怕要恢复日常生活的稳靠性(安全)假定,即被胡塞尔放弃的自然思想态度的“意见”和“信念”,诸如事物的相对恒定性、他人的可接近性、虚拟关系和虚拟实存的实在性,等等。
  第五,方法——自然与技术的二重性。方法问题同样十分麻烦,既涉及思维,也关乎姿态。在可预计的未来时段中,所谓“人类世”将是自然与技术二重化的世代。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二重性”(Zwiefalt)或可助力,为我们提供一种差异化的思想策略。所谓二重性不是二元思维,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对立统一的辩证法,而是多元差异化的运动。差异化运动意义上的二重性意味着,我们要承认这世界和这现实的碎片化和多元化,肯定多元性和相对性,容忍张力和冲突,而不是以同一性思维方式敉平一切异质性。
  如何重建人类世的确信?此事应小心为妙。因为弄不好,我们就会重蹈覆辙。一方面,要警惕复古旧梦。传统人文科学的尚古习性看起来是无害的,其实会让人分裂,更失去了本有的未来责任。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人文科学越来越被边缘化,也就是无法对现实做出有效的反应。其根本原因,当然是自然人类文明和自然人类精神表达体系的衰落。但我以为,其中也有人文学者们自身的原因,因为当今大部分人文学者依然偏于传统,越来越成为对这个社会来说多余的人物。我们总是在做梦,总是认为古代是好的、古代世界比今天好,认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恢复古代的美好。一些学者甚至主张要回归先秦的生活,恢复儒家的传统伦理,慢慢就变得不合时宜了。做着这样不着调的复古梦的遗老遗少,当然是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当然是不为社会所需要的。我以为,人文科学的当务之急是改弦易辙,接受挑战,直面这个技术生活世界,弄清楚这个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弄清楚作为自然人类的我们如何在新世界里重组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经验。这才是正当的和积极的姿态。
  ……

展开
目录

本刊约稿
当代哲学与当代
如何重建人类世的确信?
存在与真理——海德格尔真理论探详
经典是经常被误读的——写在《<正义论>评注》出版之际
“现象”与“直观”——盖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方法初探
论“新数学”及其基础何以可能

儒家理论专题
再论关怀伦理对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基于比较哲学方法的反思
平衡与统一——儒家自由与规范关系的两种诠释

纪念《逻辑哲学论》发表100周年专题
论维特根斯坦的宗教观——兼论维特根斯坦与路德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式先验唯心论
论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的连续性问题——一个概略式考察
再谈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连续性”

翻译
成问题的存在
为偶然辩护——关于人的哲学思考

书评
当代西方哲学中的维特根斯坦——评江怡新著《维特根斯坦与当代哲学的发展》
从新实在论到多元主义——《为什么世界不存在》简评
在这个时代我们该如何自处——《感知&middot;理知&middot;自我认知》书评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