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精)/中西哲学比较与文明史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08277
  • 作      者:
    作者:俞宣孟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西哲学比较不是一个新题目,但有鉴于中西哲学(思想)在语言和传统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鸿沟,以西方哲学为据或以东方思想为本强做双方的思想比较,常常有牵强附会之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常常无法找到思想比较的理据和方法,使思想比较变成了在不同里找相同的文字游戏。

在本书中,作者主张走出对西方哲学思想范式的依傍,提出了开启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富于原创性的方法——生存状态分析。该方法的运用不仅契合于中国传统思想的一贯主张,且呼应了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存在主义思潮。此外,作者主张突破知识哲学的局限、走向生命哲学的自觉、实现东西方思想的交汇和互通,对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展开
作者简介

  俞宣孟,浙江新昌人,1948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03年5月任哲学所所务委员会主任并主持哲学所工作,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任哲学所党总支书记。主要从事外国哲学研究,兼及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等。
  著有《本体论研究》等,译有《结构人类学》《从非洲到禅——不同样式的哲学》《二十世纪哲学》等,参与主编《探根寻源——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论集》。代表性的论文有《Ontology与语言问题》《西方哲学中“是”的意义及其思想方式》《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研究》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西哲学比较”不是一个新题目,但作者另辟蹊径,主张走出对西方哲学思想范式的依傍,提出了开启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极具原创性的方法——生存状态分析。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历程,提出中西哲学的不同不在于概念,而在于生存在世的结构;第二部分具体运用生存状态分析方法,分析中西生存状态的不同特征,旨在突破文本比较的困境,实现中西哲学的会通。
展开
精彩书摘

  《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中西哲学生存状态分析》:
  一 曲折的理解过程
  中西哲学的比较需要有一批学者对中西哲学双方有深入、准确的把握,这样才能在讨论对话的氛围中使哲学发展起来。对于我们中国学者来说,总是要在西方哲学方面多花一点功夫。这不仅是因为一般地说,我们天生站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而且是因为,对于一种外来文化的深入理解需要一个较长的学习研究的过程。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似乎思想准备不足。经常听到人说,目前中国学者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要比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的了解深,这个结论难以验证。在我们还没有进一步深入了解西方哲学之前,我们总是容易认为西方哲学就是我们已知的那样多,只有当我们深入了解以后,回头一想,我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的了解是欠缺的。但是,正因为我们所了解的总是我们已经了解了的东西,于是,糟糕的是,对于尚不了解的东西往往根本就不知道有那么回事的存在,这主要不是指学问的广度方面,而是指深度方面。为了说明这种情况,可以用中国历史上接触、理解、消化佛学的过程举例。佛学初传到中国的时候,中国人开始是根据自己已经理解的东西去理解佛学的,即以已知解未知,这也是一般理解全新事物时会出现的情况。反映在翻译中,这叫作“格义”。例如,对于佛学中追求的最根本、原始的境界,中国人曾经把它标识为“道”。到了隋唐时,中国才有人真正懂得了佛学,其间过去了少说有五六百年。至于佛学被吸收到儒学中,那是在宋以后,距佛学的传入大约有一千年了。我们现在能说西方哲学就比佛学浅吗?从思想方式上来说,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距离恐怕比佛学与中国哲学的距离要大呢。即使现代的交通更方便了,我们接触西方哲学毕竟只有大约一百年的时间。可能在以后的某个时候,回头看才明白,说不定我们现在正经历着“格义”的阶段。
  事实上,只要对过去做一回顾就可以明白,了解西方哲学的过程并不是容易的。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经有一段时间,一部西方哲学史就被简单地介绍为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史,从最初的希腊哲学家到近代西方哲学家都按照这个标准站队。这种做法现在说起来可笑,不过却是真实的故事。至于现代西方哲学家则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关于他们的思想资料,是以《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批判资料选》的书名出版的。这种气氛当然无助于学术,也不可能使人真正了解西方哲学。直到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才开始走上学术的轨道。1981年9月9-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持召开了有国外学者参加的“纪念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200周年、黑格尔逝世150周年学术讨论会”,可以说标志着我国西方哲学研究新时期的到来。不过,就是在这种时候,整个气氛还是很小心的。记得李泽厚先生在大会上发言,说德国现在正发生一场争论,要康德还是要黑格尔,如果定要他选择的话,他选康德。这种现在听来很平常的话,在当时竟具有爆炸性的震撼力,因为它与我们平时经过教育树立起来的态度有明显反差,以至于有同事“纠正”他道,我们既不要康德,也不要黑格尔,而要马克思。又如,杨祖陶先生在发言中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学四者合一。这个观点在今天大概会被多数学哲学的人接受,但当时他同样受到了“纠正”,说马克思主义是不讲本体论的。马克思主义不讲本体论的这个结论我是接受的,但是不能因此就否认黑格尔的哲学是讲本体论的。在以上两件事情中,学术问题和政治观念都被做了不适当的联结。后来证明,李泽厚先生通过张扬康德而提出的主体性问题以及杨祖陶先生关注的黑格尔哲学的本体论问题都成为西方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并且通过对许多类似问题的研究,中国最近20余年来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才逐渐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带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展开
目录

前言
导言
第一部分 比较哲学的意义及其方法
第一章 当前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起点
第一节 走近西方哲学
第二节 研究西方哲学的新阶段
第二章 必须走出对西方哲学的依傍
第一节 早期的中国哲学史建设
第二节 金岳霖先生的《论道》——依傍西方哲学建设中国现代哲学的尝试
第三章 哲学观念更新的时代
第一节 比较哲学的回顾
第二节 非西方民族对自己哲学的呼唤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危机
第四章 开启生存状态的分析——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的方法
第一节 突破传统的比较方法
第二节 生存状态分析的观念
第三节 生存状态分析的线路图
第四节 同一根源的不同展开

第二部分 中西哲学的生存状态分析
第五章 形而上学与形而上学的态度
第一节 从文本比较到生存状态分析
第二节 西方形而上学的两种文本
第三节 形而上学“是论”(ontology)的特征
第四节 形而上学作为生存状态
第六章 中国哲学的形而上学精神
第一节 中国哲学形上、形下观念的起源——以《周易》为例
第二节 追求高远的得道之士——以《庄子》内篇为例
第三节 极高明而道中庸——以孔门儒学为例
第四节 以道为标志的中国形而上学
第七章 哲学的超越性及其生存状态基础——从比较文本到比较哲学活动方式的可能性
第一节 走出中西哲学文本比较的困境
第二节 关于“超越”的一场论辩
第三节 西方哲学普遍观念的超越性质
第四节 超越的生存状态意义
第五节 客观真理的主观态度

附录 将形而上学进行到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