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哲学研究(2022年第1辑总第3辑)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11321
  • 作      者:
    编者:詹石窗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2-07-01
收藏
编辑推荐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展开
作者简介
  詹石窗,1954年生,厦门市人,哲学博士,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生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十三五规划”文化重大工程《中华续道藏》首席专家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首席专家)等课题10余项。出版《道教文学史》、《中国道教思想史》(副主编)等著作30余部,其中2部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2部入选“中华学术著作外译”项目。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0余篇。论著获省部级奖15项,其中一等奖5项,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哲学研究》(半年刊)是理论性、专业性的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国内外关于生命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相关学术书评与学术札记等;追踪与生命哲学有关的重大热点问题,并展开探讨;报道国内外生命哲学的研究动态,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本辑为第3辑,围绕生命哲学主题,分别从儒家生命伦理、老子哲学思想以及现当代生命哲学等视角展开研究。如《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认为,老子以“教父”的规格论说“强梁者”,通过反面教训,彰显了“谦逊、守柔”的生命哲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对于个体生存而言具有教训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关系的协调来讲也具有独到的指导意义;《朱子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合论》则指出,在致良知宗旨提出之前,诚意是其工夫体系的核心,格物是诚意之功,致知没有独立的工夫地位;致良知标揭之后,致知就是致良知,推致此人人本具、完具的天理于事事物物,格物便是事事物物皆得其应有的理则。
展开
精彩书摘
  事实虽然是一种外在于我们的客观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外在于我们而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能直接成为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的意义的。事实只有被实践与交往主体纳入对象化活动关系之中并成为主体有意识地认知、感知、反映、影响或改变的对象时,即事实只有通过实践与交往主体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反映及经验,才能转化为“意义”生成的质料。也就是说,当事实作为一种外在于我们的客观存在时,它虽然具有成为构成我们现实生存与发展“意义”的可能性,但是却不具有现实的必然性。在这一意义上而言,与其说事实是生成并构成了我们现实生存与发展“意义”的根源,倒不如说是实践与交往主体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过程中经历并形成的主体性经验,才真正成为生成并构成了我们现实生存与发展“意义”取之不竭的现实源泉。
  经验之所以能够成为生成并构成了我们现实生存与发展“意义”取之不竭的现实源泉,乃是因为以下几点:
  第一,经验与事实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实践与交往主体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过程中对作为对象化客观存在的事实的主体性反映、感受及体验,因而任何经验,都既不是纯粹客观的,也不可能是纯粹主观的。经验所具有的这一特征,一方面决定了其与对象化客观世界贯通与联系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决定了其与人的主观世界即意识世界或精神世界贯通与联系的必然性,从而也就使得经验具有了贯通与联系主、客观世界的功能属性。也正是因为经验具有贯通与联系主、客观世界的功能属性,因而才使得经验具备或者获得了生成人的存在与发展意义的内在质性,同时也使得经验具备或者获得了一种可以脱离人的主观世界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属性。经验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经验之成为人的现实存在与发展意义来源的可能性。
  第二,经验总是会伴随着人的实践与交往活动的多样化发展而不断得到积累、丰富与发展的。人作为一种感性的活动的存在物,实践与交往活动既是其生命存在的唯一现实方式,也是其内在本质生成与生命意义获得及其丰富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一方面,只有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过程中,人才能与作为事实的客观世界建立起对象化的认知与反映等主客体彼此作用的互动关系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感性的活动的存在物,人只有通过具体而现实的对象化活动关系的建立,才能在这种对象化活动关系之中确证自己的存在并发现与形成自我,正如费尔巴哈所说“人是在对象上面意识到自己的: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你是从对象认识人的;人的本质是在对象上面向你显现出来的: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我'”。人的感性的活动的存在本质特征,决定了人必须始终且只能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的开展中,才能实现现实的存在并展开自己的生命之旅。由于人的实践与交往活动具有极大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历史发展性,因而也就决定了人通过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所获得的经验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历史发展性。
  第三,经验的物化存储性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经验获得了能够脱离人的主体世界而独立化存在与演进的特性,而且也使得经验具有了一种自我复制、自我传播与自我发展的特殊能力。经验作为人类对对象化活动世界的认知性反映与体验,虽然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性形态或者说知识形态的存在,但是,由于人类对知识物化存储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因而使得经验这一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或知识形态的存在物可以通过一定的物化技术得以存储并成为人们认知、还原或再经验的客观对象。经验的可物化存储性,一方面为经验的还原、传承与传播创造了必要的现实基础与条件,另一方面也为经验的再认知、积累、创造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与条件。正因为如此,经验不仅可以成为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客观事实)的重要工具,而且也可以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现实意义获得的重要来源。
  由上述分析可见,事实作为人类对象化活动的客观对象,它是人类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过程中被认知、反映、体验与改变或改造的现实存在物,是人类经验生成、创造、丰富与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根源,因此,事实本身并不构成人的现实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事实之构成人的现实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是以事实转化为经验作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转化为经验形态的事实,只能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自然也就不可能生成人的现实生存与发展的意义。经验作为人类在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过程中对对象化存在事实的主体性反映、感受及体验,它虽然是一种精神性形态或者说知识形态的存在,但是,人类对通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创造、日益更新与发展,不仅使得经验与知识等精神性形态的创造物能够以物化的形式得以存储、传承与传播,而且也使得经验与知识等精神性形态的创造物能够转化为一种客观性的存在而成为人们具体而现实的实践与交往活动认知与反映的客观对象。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而言,经验才具有了不断生成并构成人的现实生存与发展意义来源的内在品质。
展开
目录
特稿
老子“道化冲和”的生命哲学理趣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解读

儒家生命哲学
朱子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合论

道家、道教生命哲学
《道德经》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时代价值
李昌龄注《太上感应篇》中神仙思想初探
多元样态与文化融合
——清水江地带土地信仰文化的变迁研究
内丹学视域下《郁离子》“神仙有死”观念阐释

佛教生命哲学
安乐死的佛教伦理考量.
现代医学模式视角下对中国佛教医方明的审视

现当代生命哲学
意义的寻找与内在秩序的建构
中国当代生命哲学中的“残缺”与“完美”
——以史铁生“生死观”为中心
性别平等与母职惩罚
理性引导激情
——尼采生命哲学的柏拉图式批判

书评
观“二葛真人”以窥道教人生价值观的精神面貌
——评《葛洪、葛长庚人生价值观研究》
《生命哲学研究》稿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