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试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社会结构的思想
第一章 作为整个社会生活前提的物质生活的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生产方式
第二章 社会生产机体的内部结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三章 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上层建筑
第四章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问题研究
第五章 本体论的终结:论实践的中介性质和地位
第六章 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语境和内在逻辑
第七章 从“异化劳动”到“谋生劳动”:青年马克思人本主义范式解构的开始——兼与张一兵教授的“穆勒笔记”解读商榷
第八章 从人类自我意识的演进看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规定的意义
第九章 马克思恩格斯的个性观——兼评现代西方人生哲学的个性理论和我国当前的价值导向
第三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
第十章 继承和推进孙伯鍨先生开创的马哲史研究传统
第十一章 在学科分化与整合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第十二章 马克思研究“历史科学”化还是“马克思学”化?
第十三章 五四运动以后两次中西文化论争的当代启示
第四编 比较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十四章 论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兼论马克思同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的关系
第十五章 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误读及其方法论根源
第十六章 从文献考证与文本解读统一的视角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十七章 准确评价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十八章 马克思“三大社会形式”理论的原像
第十九章 《资本论》与“自我所有权”
第二十章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与西方生态哲学的比较研究
第五编 应该重视和加强对第二国际的研究
第二十一章 应该重视和加强对第二国际的研究
第二十二章 第二国际关于资本主义现代形态理论的当代审视
第二十三章 罗莎·卢森堡的现代资本主义批判逻辑的历史生成
第二十四章 超越学理:虚假问题与幼稚答案背后的视域拓展和视角转化——评卢森堡《资本积累论》及其引发的争论
第二十五章 希法亭对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解模式的逻辑转换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