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是目前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但对于读者而言,也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许多人都熟读他的著作,对他本人却不甚了解。本书作者从昆德拉的家乡、捷克布尔诺一路追寻,沿着昆德拉的脚步,探寻他的人生旅程,是首部触及昆德拉人生经历的著作:
★ 唯一:第一部米兰·昆德拉“人物”传记
★ 有料:采访作家的妻子、译者、好友、助理、同时代的作家等,呈现大量一手资料
★ 有趣:把昆德拉放在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从侧面再现了昆德拉其人,也呈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学样貌
★ 图文并茂,勾画昆德拉人生拼图
早年经历
一九五〇年代初期,米兰·昆德拉离开省城来到首都。导演米洛斯拉夫·斯米德马耶认为“那是因为布尔诺对他来说变得太小了。”从一九五三年起,昆德拉开始在著名的布拉格电影学院教授世界文学史,后来教授小说理论。他还指导一个剧本研讨班,“几乎所有捷克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人物都是我的学生” ,他在到法国之前提交给法国当局的一份“履历”上这样写道。据他当年的一位巴黎朋友向我透露,这是他为世人所知的唯一一份简历。在他的学生中,有“捷克戈达尔”之誉的伊利·门泽尔,还有未来的美国导演米洛斯·福尔曼,他也是一个流亡者。在导演斯米德马耶看来,“正是因为昆德拉在课堂上讲授过《危险的关系》,福尔曼才拍摄了自该小说改编的电影《最毒妇人心》” 。
“窃听风暴”
一九七四年六月一日。作家米兰·昆德拉,又名“精英主义者一号”,“离开家,他没戴帽子,深色西装,黑皮鞋。夫人陪着他。他们在住所前稍停片刻,十点五分一辆牌照为ABJ6797的车停在‘精英主义者一号’家门前。司机是G,同车还有一个陌生人。当事人和夫人上了车,汽车朝里克纳街开去,到达后停在那里。”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精英主义者二号(薇拉·昆德拉的代称)’来到布尔诺人类博物馆与演员Z.K.见面,Z.K.和女演员V.F.在一起生活。见面是事先约好的,他们前后脚到达。交谈大约半小时后,我们的线人看到昆德洛娃[捷克语“昆德拉夫人”]向咖啡馆服务员要了一张A4纸并在上面写着什么。她写下‘O.S.’,还有她的电话号码。薇拉·昆德洛娃把这张纸交给了Z.K.。线人接下来听到昆德洛娃和服务员讨论‘拳师犬的交配’问题,她不太肯定自己的纯种拳师公犬杭沙是否能让服务生的母犬受孕。”
二〇一九年底,当我发掘出这些档案时,昆德拉夫妇还从未听说过它们的存在。并且,他们后来也一直没有阅读过这些材料。米兰与薇拉·昆德拉的生活就这样被记录在案、打印、编目,装订起来的文件达二千三百七十四页之多,上面盖有“国防机密”或“绝密”字样的章。
艰难时日
如同很多受到官方制裁并被剥夺体面职业的其他知识分子一样,昆德拉夫妇靠着攒下来的最后一版捷克语《玩笑》版税艰难度日。此外,每人也都找点小活计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主人公托马斯做了玻璃擦洗工,薇拉·昆德拉试着去布尔诺的一个集市餐厅“洗碗帮厨”,但没能如愿。幸运的是,几年前她想出了学习英语的好主意,于是在家里给人上私教课。“这是不允许的,但是他们没找我们的麻烦。要知道我们的电话是被监听的,或者他们很蠢,或者他们故意不来纠缠我们”,薇拉在电话中笑着对我说。而米兰这时候则用笔名给一份面对青年人的热门杂志《青年世界》星相学专栏撰稿,他为每一个星相、每一个上升星座配诗。他还用笔名发表了一个剧本《雅克和他的主人》,一九八九年共产党倒台后,这部剧上演的时候依然延用了当时的笔名。这篇剧作穿越了国境,也跨越了年龄界限:一九九二年,初中四年级的学生马克龙选择了这个剧本并在他的法语女老师面前表演,这位女老师后来成为了马克龙夫人。
第一章 隐身
第二章 从冷战走来的作家
第三章 薇拉·昆德洛娃
第四章 “精英主义者一号”,或窃听风暴
第五章 雷恩二大,或生活在别处
第六章 巴黎小说工作坊
第七章 入籍法国
第八章 用法语写作
第九章 德佛哈塞克事件
第十章 告别圆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