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一
亲爱的读者,现在呈现给您的是《中国环境法学评论》第15卷。给本卷贡献作品的各位学者、专家的共同努力,赋予这一卷一个闪亮的标志——自然保护地。
这个闪亮标志来自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设定正确的年会选题——“自然保护地法律问题研究”。2019年10月25~27日在海南大学举行的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以自然保护地法为中心议题,把与会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然保护地上来。
这个闪亮的标志来自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一步一个坚实脚印的迈进。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一重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这是我国环境法治建设上的一项重大的且将产生深远影响的战略举措。
这个闪亮的标志由众多学者、专家一起擦亮。在本卷收录的除年会综述文章外的14篇论文中,有8篇都以自然保护地立法、自然保护地保护为主题,或以自然保护地立法为主要关注对象。其中包括:(1)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原庭长王旭光同志的《自然保护地与司法保障》;(2)李冰强、康星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构建》;(3)陈婷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逻辑演进与功能递进》;(4)史学瀛、杨博文、孙成龙的《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赔偿司法评估框架的重构》;(5)孟琦的《论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的外部秩序构建》;(6)乔刚、蔡晓琼的《国家公园体制下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探析》;(7)罗翔、王世进的《论自然保护区环境监察执法的失位与完善路径——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8)周海华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策略优化与制度供给》。是这些作品,这些积极响应年会选题的作品,是这些作品的作者和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对加强我国环境法治建设的“建立以国......
特稿
自然保护地与司法保障 王旭光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努力开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化发展新局面
——在“青衣沫水”杯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白宗钊
自然保护地法专题
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构建 李冰 强康星
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逻辑演进与功能递进 陈婷
我国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赔偿司法评估框架的重构 史学瀛 杨博文 孙成龙
论我国自然保护地立法体系的外部秩序构建 孟琦
国家公园体制下自然保护地治理模式探析 乔刚 蔡晓琼
论自然保护区环境监察执法的失位与完善路径
——以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罗翔 王世进
环境法主题论文
清代特定生态区域的法律保护及当代启示 刘海鸥 李天助
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刑事司法适用问题与对策
——以补充路径的选择与适用为视角 马欢欢
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的策略优化与制度供给 周海华
我国新时代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完善 刘卫先 付建斌 马灿
区域环境治理模式探索
——以建立我国浒苔联合防治机制为视角 时军 杨力
美国的气候变化诉讼制度及其启示 邢菡雯
年会综述
自然保护地法律问题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2019年年会综述 尹佳妮 王秀卫
陆海统筹背景下海洋环境保护法治的完善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法治研讨会综述 李挚萍 杨雷 梁树森 龙有园 黄晓婷
四川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加强与审判实务界紧密合作,推进环境资源法学理论研究 阳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