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秩序感:如何让孩子生活更加自律
0.00     定价 ¥ 4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474742
  • 作      者:
    孙晶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 拥有30年一线执教经验高级讲师心血之作,本书按照问题性质划分,而不是笼统地按照年龄划分,新颖的架构,带给家长全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

★ 作者的受众范围涵盖了学生、老师和家长三大群体,不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纠正,还被众多学校聘请为特级讲师,定期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拥有自成一派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改善方法。

★本书全面解析秩序感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来提升孩子的自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出的办法具有很高的普适性,适用于多数家庭。

★良好的秩序感,不仅能为孩子带来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能成为孩子内在的驱动力,帮助孩子更具独立性和自律性。

★拥有良好秩序感的孩子, 也会拥有自我意识、界限规则意识,人际关系会更加和谐。同时, 会让他们拥有更强的专注力和自律性,使其终生受用。


展开
作者简介

孙晶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家。199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并获得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为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特聘教师、天津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

作者拥有30年一线工作经验,在课程开发、家庭教育、心理咨询领域成果丰硕。主编出版《心理班会课是这样设计的——24 堂成长课的奇迹》等20余部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开发并主讲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为主题的教师教育专业修习课。


展开
精彩书摘

多孩家庭中的秩序与双赢

 

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放开,多孩家庭日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家庭教育的新问题。有一次,我参加以“家长成长”为主题的活动,其中有两个妈妈说起二胎子女的教育困惑,比较具有代表性。

 

对大宝完全失去耐心的两个妈妈

这两个妈妈的烦恼有很高的相似性,她们都有两个女儿,都存在大女儿很难教育的难题。

我们先来介绍其中一个妈妈的情况。她的大女儿小茉,11岁。她说小茉是个特别情绪化的孩子,尤其是在家里,说不高兴就不高兴,而且高兴的时候很少。不管是学习还是去课外班,都要看她的心情,心情不好就不认真,甚至干脆什么都不做。因为这些问题,母女之间几乎每天都有摩擦。

小茉的妹妹4岁了,她比姐姐活泼开朗,爱跟妈妈告姐姐的状。姐姐总呵斥妹妹是奸细,懒得搭理妹妹,而妹妹偏偏总爱找姐姐玩,姐姐烦了就会发脾气。然后是一个大叫、一个大哭,妈妈只能哄小的训大的,常常闹得家里鸡飞狗跳。

妈妈说生了小女儿后,自己很在意小茉的感受,吃什么玩什么基本都听小茉的,但小茉还是认为妈妈偏心妹妹。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的宝贝,都心疼,但小茉那么不听话,自己真是没办法好好对她,导致她更加疏远自己。爸爸长期在外地,妈妈一边工作一边照顾两个孩子,非常辛苦,小茉不帮忙也就算了,还总是添麻烦,妈妈为此很难过。

下面我们来介绍另一个妈妈的情况。她的大女儿叫小莉,12岁。小莉前一阵因为和父母闹矛盾离家出走。妈妈说大女儿跟自己特别不投缘,从小就爱生闷气,着急了还会顶撞父母,喜欢乱扔东西,因为这个没少挨骂甚至挨打。于是,夫妻俩决定再生一个孩子,除了希望有个儿子外,还有大女儿不让妈妈顺心的原因。

现在小女儿两岁多,聪明伶俐,特别可爱,无论是长相还是脾气、秉性都比姐姐好。自从小女儿出生后,家里增添了很多乐趣。虽然不是家人盼望的男孩,但都喜欢得不得了,以前总在外面忙的爸爸,现在也经常待在家里陪小女儿玩。

小莉不喜欢妹妹,偶尔让她帮忙照看一会儿就满脸不高兴,所以家人基本不让她照看妹妹,反正家里还有奶奶,人手是够了。小莉是奶奶带大的,以前和奶奶很亲,现在因为妹妹,连奶奶也不爱搭理了。妈妈说小莉之前唯一的优点是学习很努力,成绩不错。四年级后,感觉她学习有些吃力,成绩也有所下滑,对此,父母也没说什么。因为父母觉得她本来就不聪明,功课难了当然学不好,所以她想补课或者学习一些别的也都由着她。就这样小莉还总说父母偏心,对她不好。

最近,让妈妈特别烦恼的是小莉竟然离家出走,原因是妹妹病了,妈妈让小莉拿着装药的袋子,结果小莉把袋子丢了,妈妈和爸爸就说了她几句。之前小莉生气的时候经常跑出去,不用找她,最多到了晚上就回来了。这次彻夜不归,吓得家里一团糟。妈妈不知道以后怎么教育小莉才好,管多了怕她做出极端的事情,不管吧,总往外跑,学坏了可怎么办。

看起来二胎家庭中,大宝问题偏多。对此,大家很容易想到是因为大宝的成长资源被挤占,尤其是父母和其他家人的爱被二宝分走部分,大宝认为自己原本独占的权利被严重侵犯,才会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其实,大宝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二宝也不一定就让父母省心,只是很多家庭中二宝的年龄还小,问题不显著而已。

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来的“有问题”和“不够好”,背后有着复杂的生理、心理、家庭或社会的原因,父母们只有找到造成问题的关键点,才能帮助孩子健康长大。

 

父母首先需要了解出生次序

关于独生子女、二胎子女和多子女的教育问题,心理学家进行了长期且广泛的研究,其中,“出生次序”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出生次序是指孩子在家庭中出生的先后顺序,就是我们俗称的同胞排行。

“出生次序效应”是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人格理论中提出的一个术语,指的是由于出生次序不同,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由此形成了孩子不同的人格和行为特点的现象。

在相关的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些相对普遍的结论,可以给父母们一些启发:

 

第一,独生子女更容易获得学业上的成功,但同时也更容易出现社会适应问题。

独生子女作为家中唯一的子代,不仅可以独享家人的宠爱,还可以利用所有的家庭资源。与多子女家庭的孩子相比,独生子女可以得到父母全部的照顾和陪伴,也能够得到家人更多的指导、管理和教育,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学业成就度自然就高。

也正是这个独享的特权,导致独生子女的分享意识偏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相对不足,合作能力较弱,所以社会适应性相应降低。另外,他们被家人照顾得太多,依赖性较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欠缺,抗挫折能力相对不够。

独生子女很容易出现发展性和适应性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障碍性问题。如果是在青春期出问题,会直接影响学业;如果是长大后出问题,即使学业成就显著,也未必能够获得事业成就。

 

第二,大宝有更高的成就需要,同时也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大宝小时候和独生子女是一样的,是家庭的关注核心,陪伴他们的都是成年人,可以得到全部的关注和爱护。但在二宝出生之后,家庭中就出现了永恒的分享者,熟悉的独享状态被打破,即使天生钝感力强、天性乐观大度的孩子,也不可能没有反应。

人类的动物属性中,保护生存空间是本能。令一个人感到安全的生存空间,其大小并没有客观标准,它是由个体在自身的生活体验中不断感知和确认的,属于主观感受。孩子保有了自认为足够的生存空间,包括物质方面的和心理方面的,就会感到安全。相反,如果感觉空间不够,或者是感觉空间被压缩,甚至被侵犯了,必然会警觉、排斥,进而出现各种“捍卫领地”的行为。

大宝们在应对“领地”问题时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也就有了不同的发展结果。有的孩子“开疆拓土”,通过自身的良好表现,比如学习读书、照顾家人等方面成就显著,不但长辈的关注没有减少,还获得了二宝的崇拜和信赖,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领地”。这是大宝更有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大宝会选择奋力自保的应对方式拒绝与二宝分享“领地”,不惜以破坏性的方式争夺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动因就是想尽可能占用父母的时间和精力,引起家人的关注。淘气、搞破坏、无理取闹等,也是可以吸引父母关注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宝就容易形成行为问题,同时伴随着情绪问题。前文的小茉和小莉就是典型的例子。

“同胞竞争障碍”这个名词,在二胎逐渐增多的当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障碍通常指二宝出生后,大宝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情感紊乱,如果紊乱程度过高,父母处理不得当、不及时,就会发展成病理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家有二宝的父母千万要注意。

 

第三,二宝有可能排行在同胞出生次序中间,也有可能是家中的最小孩子。

多子女家庭中不仅有二宝,还有三宝甚至更多宝。出生次序效应理论认为,面对发展水平高的、享有更多权利的大宝,二宝常常想迎头赶上。二宝随着年纪增长,容易出现对大宝的反抗和嫉妒。在这种竞争意识下,二宝会想出很多赶超大宝的方法,一计不成会再生一计,所以二宝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

排行最后的孩子是家庭中最弱小的,出生的时候面对的是更多的家庭成员,他们习惯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关怀。因为和父母的年龄差比较大,他们容易被过度宠爱,也容易得到大宝的庇护,心理成熟水平和学业、事业成就度相对偏低。

二胎家庭中的二宝,在同胞出生时间排序中,既有排行中间孩子也有排行最后孩子的特点。面对优秀的哥哥或姐姐,二宝长大后很容易相形见绌,自卑又不服气。因为家人更多的宠爱和照顾,二宝能力发展状态欠佳,年龄越大,家人对大宝的认可和尊重越多,失宠的感觉很可能成为二宝心理或行为问题的重要诱因。

在心理学研究中,出生次序是否对孩子的能力和性格发展造成影响,影响的结果是否如阿德勒所言仍然有很多争议,但很多人相信出生次序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家庭大小、出生间隔、性别、父母性格以及社会因素等都会与出生次序产生相互作用。

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孩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相应的教育问题。父母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实现了与孩子共同成长。只要父母养育得当,孩子们都能健康长大。

 

二胎家庭教育的关键是公平合理

结合出生次序效应讨论二胎家庭可能出现的教育问题,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父母能够有效平衡两个孩子的成长需要。

很多大宝之所以更容易出问题,是因为觉得父母偏心,觉得父母对弟弟或妹妹更好,甚至会产生被嫌弃、被遗弃的感觉。

父母更加关注和疼爱二宝有主观原因,比如像小莉妈妈那样,对大宝不满意才生二宝;也有客观原因,比如越是幼小的生命越容易触发成人内心柔软的情感,尤其是人近中年,更无法抗拒小婴儿的吸引力。另外,照顾二宝令父母分身乏术,疏忽了大宝,忙乱之中难以觉察大宝的情绪变化。再者,父母很自然地认为,一奶同胞的两个人没什么可争夺的,大一点的孩子就应该照顾小一点的孩子,等他们长大了就是最好的伙伴。

父母的想法和做法基本上是出于好意,但孩子并不能感知这些。就算父母告诉大宝,他出生的时候也和二宝一样被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大宝也很可能拒绝相信。如果大宝已经上学,尤其是已经升入中学,父母指出其错误和不足的时候可能会更多,大宝觉得父母不但很少关心自己,还总是对自己不满意,从而导致矛盾冲突更多。

有些父母觉得生了二宝就对不起大宝,于是刻意对大宝更好,甚至不惜把二宝交给自己的长辈照看。但是,过度补偿会是对大宝的姑息和纵容,会助长其无理取闹的行为和不加控制的暴躁情绪,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

 

正确理解公平合理

多子女家庭需要父母更理性、更智慧。公平合理不是什么都要平分,而是按需分配。比如对母亲的依恋是婴幼儿期孩子的生存需要,如果亲子关系中缺乏健康的母子依恋,会给孩子以后的成长埋下隐患,所以婴幼儿期的二宝要尽可能地由父母抚养照护。对于年长几岁的大宝,则更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情感投入和积极的关注,所以父母要尽量满足大宝的心理需要。

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到不是待在一起的时间越长父母就越爱他,这一点即使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也很重要。父母要合理分配陪伴两个孩子的时间,还要找到有效的陪伴方式。爸妈更喜欢谁经常是孩子最在意的一个问题,因为“不患寡患不均”是再普遍不过的心理反应。

父母要先和孩子一起讨论,他们想要的“喜欢”指的是什么,还有他们这样想的动机。如果孩子的动机是只希望自己的体验好,那么就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双赢的理念需要从小培养。如果大宝的动机合理,父母就要支持。并不是不能对二宝好,而是要满足大宝的正当需要。然后再讨论孩子得到父母喜欢的方式是否适当。如果方式有问题,即使动机合理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其实,无论是哪个孩子,都要让他拥有这些认知。

生活中,教育孩子如何与同胞相处的机会很多,无论是在吃穿用度上,还是在分享玩具书籍上,或者在参加活动的时候,对应实际需要的供给就是公平合理。也就是说,公平不是不能分,也不是对半分;孩子们还小,父母不能只给出结论,要慢慢引导他们接纳和认同其中的道理。

 

合理看待长幼有序

长幼有序是常用成语,其更深刻的内涵是:弟妹要尊重兄姐,兄姐要照护弟妹,这样的手足之情才能深挚长久。

二胎家庭中的长幼有序很重要。

首先,大宝在二宝面前的尊严感很重要,父母要维护,这个不是补偿更不是护短。维护大宝的尊严不是不能批评大宝,而是要考虑批评的场合与方法。孩子们之间的矛盾很多源自“告状”,尤其是二宝告大宝的状。像前文的小茉,妹妹每次告状妈妈都批评小茉,小茉怎么可能会喜欢妹妹?即使二宝说的是实情,的确是大宝不对,父母也最好不要当着二宝的面立即对大宝进行批评或惩罚,甚至还表扬二宝。父母要找其他的时间跟大宝沟通。

其次还要引导二宝尊重和帮助大宝。二宝跟父母反映大宝的不当情况是对的,但目的不是让大宝被批评和惩罚,二宝则在一旁邀功请赏、幸灾乐祸。父母要让二宝知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告状一样是不良行为,对自己的哥哥/姐姐要尊重和保护。

此外,长幼次序不是划分责任、承担任务的简单依据,孩子们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不能以“你是哥哥/姐姐就要让着弟弟/妹妹”为理由,把责任都推给大宝,或者对二宝说“你必须听哥哥/姐姐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要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的、付出自己应该付出的才对。

如果大宝不仅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期待,还能得到二宝的信赖和尊重,即使内心对二宝有再多的排斥和抗拒,慢慢也会松动和改变。大宝接受二宝之后,不用父母说什么,自然而然就会照顾和保护二宝,甚至对二宝的教育力量会超过父母。这样,两个孩子都能健康长大,这才是好的结果。

 

比较要慎重

家里有两个孩子,时不时要比一下,这个很正常,不过父母要知道什么能比、什么不能比。无关好坏的方面可以比,比如兴趣和爱好。至于两人能力强弱、性情好与不好、哪个更有出息、哪个更可爱等等,这些话题最好少谈,就算父母两人免不了讨论,也不要让孩子们知晓。

生二宝难道是用来和大宝比较的吗?先别说年龄、性别、性格和能力都不同的孩子之间没什么可比性,即使是有可比的角度,那比较的目的又是什么呢?那个父母各方面都不满意的孩子将会有怎样的人生?想想就很可怕。

这个问题不分大宝、二宝,只要是在父母的比较中不如另一个,那个孩子就会感觉特别糟糕。要么压抑自己的感受拼命做到优秀,以巨大代价实现逆转;要么破罐子破摔,反正得不到肯定和欣赏,拥有父母的批评、指责、打骂这种负向关注,也好过被忽视。

养育子女很难,无论是一个还是两个。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瓶颈问题,不管是大宝还是二宝。如果教育理念正确、方法科学,那么无论几个孩子,无论孩子排在出生顺序的哪个位置,他们都会成长得很好。



展开
目录

◎  多孩家庭中的秩序与双赢 001

◎  考场上的7种焦虑 017

◎  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 033

◎  越比越好的诀窍 045

◎  为什么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 057

◎  不能让孩子拒绝长大 068

◎  生命的支点 080

◎  孩子“脱线”是因为父母超限 088

◎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 098

◎  项目式学习的作用 112

◎  成长指南 126

◎  批评使用手册 133

 

◎ 亲子清单

亲子清单一:测测父母的沟通力 148

亲子清单二:测测父母的陪伴力 159

亲子清单三:父母如何知道孩子心理问题的易感值   164

亲子清单四:如何了解孩子的自信心 175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