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蒙台梭利传记作品,深度再现了蒙台梭利的传奇人生。只有知晓蒙氏传奇人生,才能真正理解蒙氏教育。该书讲述的是“另一个”蒙台梭利,是人们刻板印象之外的蒙台梭利,也是最接近于“真实”的蒙台梭利。
卖点提炼
★权威作者 倾心打造:两位作者都是研究蒙氏教育及其本人的权威专家。耗费数年研读大量史料档案和私人信件,只为打造一部可信的传记作品。两位作者不但理论研究扎实,同时深耕蒙氏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对蒙氏及其教育理论的把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次披露大量私人信件:为呈现一个真实的蒙台梭利,作者研读了大量相关史料档案和私人信件,于书中首次披露大量私人信件和历史档案资料,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蒙台梭利。
★首次展示大量珍贵照片:从欢乐懵懂的童年到桀骜不驯的少年,从努力奋斗的青年到挫折不断的中年,从医学博士到单身母亲,从意大利到美国,从那不勒斯到阿斯亚尔,书中展示了蒙台梭利各个阶段的大量珍贵照片。
★内容翔实,每个章节都足以单独成书:为保证叙事清晰,作者以时间为序,分主题呈现传主参与的诸多历史重大事件,每个章节都足以单独成书,通过阅读,鲜明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圆背精装 硬壳压花:
本书装帧采用圆背精装,内封采用压花工艺,厚重典雅;内文采用80克太阳双胶,清晰明亮,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方便阅读又护眼。
神秘的召唤
“她是在某一个特殊时刻下定决心的。一天晚上,她在罗马街头看见一位可怜的妇人怀抱着年幼的孩子坐在人行道上。孩子的眼睛看向手里抓着的一张红色纸片。她一直记得这个细节。她说,正是在那一刻,她下定决心要学医。在讲起这段往事时,她的眼神变得格外深邃,仿佛在挖掘言语之外的意义。她常常自问‘为什么’。她轻轻地做了一个手势,表示有些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就是会将我们引向某个未知的目标。”
可在那个时代,女性上大学还是一件极为罕见的事情。医学院会不会接受她呢?尽管1874 年便有法律出台,准许女性进入大学接受教育,但理科类女大学生的数量依然相当之少。1877 年至1902 年期间,共有224 名女性获得大学文凭,其中仅有十一名就读于理科专业。首位拥有医科文凭的意大利女性是厄内斯蒂娜·帕佩尔(ErnestinaPaper),她1877 年毕业于佛罗伦萨。1896 年,仅有三名意大利女性获得博士学位,玛利娅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社会对女医生的出现表示强烈反对。《大众画报》(L’Illustrazione Popolare )1896 年3 月刊提出的“女性能够成为医生吗?”这一问题,得到的几乎都是负面回答。玛利娅的父亲同样持反对意见,他并不认为女儿在一个完全被男性主导的领域能有什么作为。他竭尽全力想要劝女儿放弃,但面对意志坚定的玛利娅,他最终妥协了。在那个年轻女性鲜少单独上街的年代,他选择亲自送女儿前往大学校园。
招收玛利娅的技术学院数学物理系只允许她注册数学、物理及自然科学专业。但她毫不气馁,转而向吉多·巴切里(Guido Baccelli)求助,希望可以被破格录取。在遭到拒绝后,玛利娅依然没有放弃。她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决心,并信心百倍地宣称:“我可以做到最优秀,我要学医。”
由于没有接受过传统高中教育,玛利娅既不会拉丁文也不懂希腊文,而这是进入医学院必不可少的条件。她必须迎头赶上。但父亲刚好在这一年退休了,家里无法支付她的私教课程费用。几经周折,一位神父答应让玛利娅旁听神学院学生们的拉丁文和希腊文课程,但她必须躲在木隔板后面听,不能打扰到其他人。后来,这位神父意外离世了,不过玛利娅还是成功通过了拉丁文和希腊文考试,扫除了学医道路上的一大障碍。修读了两年自然科学专业后,玛利娅终于在大学三年级时进入医学院,两个专业中其实很多课程都是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