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无界》:
弗洛伊德把欲力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把人的各种需求、欲望比作河床。河水可以流入各类低级本能的河床,提供驱动力去满足各类生理需求,保证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河水也可以流入科学认知、艺术创造等高级目标,把欲望转变为更远大、更有价值的智慧和创造活动。性倒错的研究向我们展示,当正常的性行为的河道被阻塞时,欲力会通过各种倒错行为的支流来表达并获得满足。这些案例中,多数的改变并非是当事人自己的主动选择,而是其成长过程中特殊的外在或内在环境导致的。
与之不同,在一些主张禁欲的古老的修行体系中,有通过主观努力和训练,使欲力升华、改变原有心理能量表达渠道的修行方法,以此来实现修行目标。在这些体系中,通过特定的方法,实现了快感功能和生殖功能的完全分离,达到对身心的深层控制和改造,以实现高级的精神成就。这种古老的修行技术,不仅在内丹学中有着长期的实践历史,在佛教的密宗、伊斯兰教的苏菲派、基督教的诺斯替派中也都有着大量类似的描述。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成长、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各种需求和欲望,更进一步,他把人的所有需求进行分类整理,并由低到高划分成多个层次,从低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到更高级的认知、创作需求,直至最高层的自我实现需求。
马斯洛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一个从低级需求层次到高级需求层次的发展过程。人在每一个时期,都有一种需求层次占主导地位,而其他需求和欲望处于从属地位。例如,对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吃一顿大餐或拥有各种物质享受和安逸稳定的生活是最大的幸福。社交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只有当身边总有一群围绕自己的朋友时才会感到快乐,他们的生活意义就是穿梭在各种聚会之间或活跃于各种社会团体中。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更多追求的是社会地位和权力,对于这些人,有面子和影响力是生活中最大的价值。而认知、创作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科学探索和艺术创作才是其人生最大的意义。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梵高、陈景润等伟大的艺术家、数学家的故事。他们工作起来废寝忘食,生活中不修边幅,不善社交,对周围世界毫无兴趣,甚至被世俗之人视为怪异,但他们对于自己专注的事业却有着无比的热情,常常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如果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出发就很容易理解了。对于认知和创作的需求已经完全主导了这些伟大的艺术家、数学家们的生命,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以至于其他需求都不那么重要了。
按照精神分析理论来理解,欲力会流入各种欲望和需求的渠道,在人生特定阶段会有一个主导地位的渠道,成为心理能量的主要释放渠道以及获取快乐的源泉,而其他渠道则会成为从属。如果把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与精神分析的力比多理论做比较,弗洛伊德、荣格等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更关心各种需求、欲望背后的驱动力,以及它们之间的流注和转化能力,但是从内驱力层面来看,两种体系所描述的事实本质上是一致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