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增订版)(京东限量签名本,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4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9860774
  • 作      者:
    王国平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国平,1976 年生,四川江油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南怀瑾的最后100天》《灵岩山传:三十二位大师与一座山》等。策划发起中国田园诗歌节,参与创办诗刊《芙蓉锦江》。曾获全国“阅读学习成才职工”称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四川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奖、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等。现居四川都江堰。


展开
精彩书摘

声情并茂唱川剧

 

 

一 

 

2012年7月3日。

午饭时,遇见了前来看望南师的史济洋、史济锽姐弟,两位都是近80岁的老人了,他们的父亲正是国民党名将史久光。

南师曾对我们说:“民国时期有两个真正称得上军事家的人,一个是蒋百里,另一位就是史久光。了不得啊!”

早在1970年,史济洋就开始听南师讲课。

42年后,我和史济洋坐在餐厅一角,听她讲南师的故事。

史济洋深情地回忆道:“那时候家父已过世,南老师说蒋百里的传记已经出来,你父亲的还没出,你们应该做出来。当时,父亲的遗稿七零八落,有的被火烧了,有的淹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些,弟弟跟弟媳妇就一张一张地裱起来。裱好以后我弟弟就拿来找我,他说:‘四姐,我拿去找了10家印刷厂,人家不帮我们印,你可不可以问问南老师有没有办法?’”

史济洋记得,南师当时正准备请他们姐弟俩到一个西餐馆吃饭,她就对弟弟说:“你把书稿捆起来,我们去见南老师。”南师就抽了一天,从早到晚把所有的遗稿都看完了,看完他就跟史济洋讲了一句话:“你父亲的东西非常有价值,很值得编排出来。”

史济洋说:“老师,那怎么编呢?”

南师说:“我给你想办法。”

然后南师就请孙毓芹先生逐字逐字地细读。这样读完一遍后,就重新编排。

史济洋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才接着说:“我们那个时候有个东西精华协会,南老师是会长,南老师挑选了一些文学修养非常好的工作人员帮忙校对,因为父亲的东西是用文言写的,而且字很潦草,所以还请了一个草书的专家指导我们,草书的诗词歌赋我来抄。孙公为人真好,也是南老师非常好的学生,琴棋书画样样都会,他就指导我这个草字是什么什么,我每天晚上抄,抄好了以后拿去排版。这样搞了3年,刚好赶上我父亲(过世)10周年,把书印出来,书名是《史久光先生遗著》。书印出来以后,老师当时还找了许多人,‘国防部’有很多人是我父亲在陆军大学将官班的学生,他们那个时候已经在‘国防部’工作,有的在编译书籍,老师把这些学生找来,还有一个也是常常听老师课的,也是父亲的学生,叫安矜群,他那个时候是台湾辅仁大学的教官,老师是辅仁大学教授,但是他这个教官喜欢南老师讲的东西,南老师一要讲课,他就跟学生来听,南老师就和他熟了。找的人还有刘仲平,也是跟他同期的同学。后来还有曾任台湾‘国防部长’的郝柏村。”

史济洋递给我两大本书,书名是《廿世纪军事理论》,我一边翻书,一边听她继续讲:“你看到的是第二版,老师写的(初版)书名是《史久光的军事哲学》,第二版是前两年我从美国回来,老师问我:‘你父亲的书现在还有没有?’我说:‘没有了,送完了。’他说:‘不行不行,要再版。’老师就鼓励再版,全部重新再编译过。这个时候就请老古(文化事业公司),老古的人一看就说:‘这个书这么深,我们没有印过这么深的书。’后来我就打电话告诉南老师,南老

师就讲,这个书非常有价值,你们想办法印出来。现在终于印出来了。”

 

 

 

晚饭时,大家天南地北地闲话。

无意中大家说到了一个话题:英雄!

南师说:“我为什么不想当英雄呢?那是因为我看了川剧之后就不想当了,我才明白了什么叫英雄!”南师突然兴起,与我们谈到了川剧,并兴致勃勃地当了一回票友,为我们即兴演唱了几段70年前他在川居留时听过的川剧段子,南师一口“川腔”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锣鼓声声的川剧舞台上。

20世纪40年代,是川剧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成都当时有“三庆会”“进化社”“永乐班”“泰洪班”等名剧团,涌现出了阳友鹤、康芷林、萧楷成、周慕莲、浣花仙、静环、张惠霞、许倩云等著名川剧艺术家,真正是名班云集,名角荟萃。南师在四川10年的日子里,有时会去成都的几个剧场听川戏。

南师说,川剧语言之幽默,充分体现了四川人的诙谐风趣与他们的人生哲学观。他说有一回去看戏,演的是两个山大王。第一个山大王一登场,在锣鼓喧天后的开场白中,先不说自己劫富济贫的英勇事迹,而是直接幽默起来了。“他是怎么幽默的呢?”于是,南师模仿山大王声情并茂地唱道:

 

独坐深山闷悠悠,

两眼盯到帽儿头。

若要孤家愁眉展,

除非是——

 

南师又跟着帮腔:“除非是——豆花拌酱油。”“你看四川人好幽默。怎么才能让我愁眉展?只需要有一碗豆花拌酱油就行了。”他怕同座的人不懂四川话“帽儿头”是什么意思,就解释说帽儿头就是大碗的白米饭,堆得冒尖的那种,像给碗戴了顶帽子,而且要冒到鼻尖下的那种才好。

南师又说,然后,在一阵锣鼓喧天中,戏台上出来第二位山大王,威风得很啊,吹胡子瞪眼,也来了一段唱。说着,南师微闭双眼,字正腔圆地唱道:

 

小子的力量大如天,

纸糊的灯笼打得穿。

开箱的豆腐打得烂,

打不烂的——

 

“打不烂的是什么呢?你们可能猜不到。”南师说道,然后唰地一下站起来,双手握拳作打状,右手握拳高过头顶, 左手握拳护在胸前,双目精光四射,直视前方,异常陶醉地接道:“打不烂的——除非是豆腐干。呵呵呵,把我笑安逸了,我恍然大悟到四川人的幽默哲学观,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称帝称王,他原始的人生意义,第一是为了吃饭,所以伟大的本领和成就,不过是‘纸糊的灯笼打得穿’而已。”一个自诩盖世无双的绿林好汉,什么都能打烂,居然打不烂一块豆腐干,这个牛吹得太大了吧!听者都哈哈大笑起来。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一湖涛声忆初逢

第二章 太湖三万六千顷

第三章 月在清波说向谁

第四章 只缘一会灵山后

第五章 师为教育试耕田

第六章 声情并茂唱川剧

第七章 又向荒唐演大荒

第八章 我为南师做川菜

第九章 于细微处识南师

第十章 “人民公社”故事多

第十一章 心随帆渡蜀山青

第十二章 南师“骗”人办女学

第十三章 南师眼中三首诗

第十四章 楼成人去散亦聚

第十五章 中西交流一使者

第十六章 一瓢一笠走他乡

第十七章 隔海忆旧已沧桑

第十八章 五百年来第一人

第十九章 一百年来春梦痕

第二十章 肠断沧溟魂梦中

第二十一章 十年生死两茫茫

 

附 录

附录一 南怀瑾先生年谱(简谱)

附录二 南怀瑾先生经典语录

附录三 南怀瑾先生荐书

附录四 南怀瑾先生有关的试题(部分)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