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就绽放的花朵,才能珍惜;第一眼就惹得的心动,才能算数。生活喜欢焚琴煮鹤,命运不怕碾玉碎珠。废了也就废了。
所以,若正在征伐,停止征伐;若正在战斗,停止战斗。必要当下知返,回到家园。以神明的名义,亲近庄稼与大地。那些生活妄念啊,每一刻的时光凋蚀,都在帮我有能力,放弃你。
信任就是效率,善意就是力量。世间行走,无论做人做事,莫不如此。所以我常说,爱是第一生产力,爱心是行之四海的通行证,保持善意是永不过时的优雅,就是这个意思。
每当遇见一个谈得来的朋友,遇见一次被帮助,遇见一次欢聚,遇见一次真心的问候,哪怕是遇见一朵花、一棵树、一羽飞鸟,都能感觉到:穿越了一生的风雪,仅仅就是为了这样温暖的遇见。这样的遇见,从来不是偶然事件。
我们究竟是依靠支持我们生命的眼睛、心肺、肝脾、肠胃来认识与感知这个世界,还是通过我们的灵魂来周游生活?前者,我们是生灭的草芥;后者,我们可自由地永恒。
当我们反思生命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是生命的奴隶,灵魂就复苏和惊醒了。此身不再是“行尸走肉”,而由灵魂驾驭,而为道器。这就是自觉,看见自己,发现自己,驾驭自己。
迟早有一天,我也将如这秋叶一般凋零。愿我勇气倍增,欣然前往。愿我来得欢欣,去得尊严。愿我的喜欢以及不喜欢,均无变更。愿死亡之手,亦不能消磨我的决绝。
所以人要在造化之中领略生命之美。不必贪恋春秋,也不必惧怕冬夏。豆蔻与皱纹都是恩赐,都是奇迹,都有应当诚挚礼赞的光彩,都有神明的印记。
人应有事,有侍,有职,有业,可谋衣食,不仰人鼻息,不看人冷热,而后修道。因为“事”给你带来劳动的自豪,“侍”给你带来忠诚的美德,“职”给你带来坚守的尊严,“业”给你带来专注的乐趣。如此,则无债务、无债权,不欠人、人不欠,则道心易生,道业易办。
一个不被创造、不被消灭,无须发现、无须验证的生命,就是自在的生命。一个知道自己经历了亿万年来路,未来还有亿万年旅程的人,就是自在的人。建立这种生命认识的人,就能够在繁华尘世感知虚空,在无所有处体味广大,在沉默中保持宁静的欢欣。
所以我说“观身是客,无立足境”。以客人的心态来打量这尘世,就知道即便这脚下的方寸之地,亦是借来的暂居。所以就不必抱怨,不抱怨则豁达释然;所以就应谦退,谦退则教养自来;所以就有了远大深沉的胸怀,因为故事太长,只能隐藏于心底。
我将再次远行。尽管对于我来说,远方已经没有秘密。没有秘密的,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在未知的某处,有广袤的未知生活,有未知的感动和欣慰,有未知的干净透彻的清溪,涓涓始流,欣欣向荣。 那里还有诸多未知的亲切邻居,他们精于耕种,喜好做饭,偶尔饮酒。我喜欢那里,那里没有光荣和权柄,路途遥远,却能在割舍的瞬间忽然抵达。
我们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从未有机会完整地拥有自己。他们一生都在与外境的纠缠中消耗,生命如是转瞬磨损消逝。所以“生如草芥”这句话,并非白说的。
人生,以幸福为要务。假如这个幸福的概念,乃是从别人镜子里得到的,这个幸福就是虚假空洞的。人应当对水作镜,对空作镜,对月作镜,对风作镜。这个世界上唯一不能作为镜子的,也是经常被作为镜子的,就是“他人”。
P3-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