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仅有解决社交问题的招式,更有洞悉社交困难的内功
2.亲子、家庭、职场……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社交问题,书中都有答案
3.难得一见的有信息量的一本社交心理书,通俗易读但“耐嚼”
为什么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为什么人们鄙视暴发户,又常会因贫穷感到羞耻?
为什么父母会以爱之名控制孩子?
为什么亲密人之间会常常出现暴力?
社交是我们追求归属的方式,但也催生出人们对权力的欲望。
家庭、爱情、友谊、职场,在社交关系中,
我们选择信任与情感,还是使用权力去控制?
洞察社交,重新发现爱与幸福。
杰克·韦尔奇被称为“全球第一CEO”,他曾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首席执行官。韦尔奇从小就患有口吃症。说话口齿不清,因此经常闹笑话。他的母亲鼓励他,说是他太聪明,想得比说得快。在母亲的鼓励下,口吃的毛病并没有阻碍韦尔奇学业与事业的发展。相反,他乐于接受各种挑战。他在中学的时候,当上了曲棍球队的队长,获得了化工博士学位,最终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公司的总裁。他有句名言是说:“所有的管理都是围绕‘自信’展开的。”企业的发展尚且如此,一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管理,也需要围绕“自信” 展开。信任不是一种本能,也不仅仅是一种品质,而是一种能力。自信力,体现为个体信任自己,信任个体自己的行动能力。个体通过运用自身具备的自由行动能力,来执行并完成某项任务目标,从而自证具备可以完成行为的能力,进而形成对自己现有能力的信赖。
在社交过程中,自信力成为一个人信任能力的一部分。“我”的自信力具体表现为我个人独立完成了某件事情,付出了我的资源和行动,并且认定这样的结果与我的行动和决策直接相关,我对自己的行动及其结果的确定性有明确的认同。
试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方式。给予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空间和时间,并从较长的时间维度中或者更宽广的空间维度去看,孩子总是可以把一件事做好,并由此建立自信。当“信任自己” 被设定为任务目标,那么任务本身的执行和操作就变成了工具。这一点很重要。
比如学习,如果父母将学习视为建立孩子自信的工具,那么学习成绩的好坏就不是评价孩子的标准了,如果数学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那么可以选择语文或者生物,这样,父母的选择空间就大很多。学习这个工具是拿来为人所用,帮助孩子变得更好。
现在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痛苦,都源自深入参与当今的“失败者” 教育的学习模式。过早过多的学习任务,对全面学习成绩的要求,对名牌中小学的追求,使得学习不再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工具,反而是成长的目标。要知道,学习和行动都只是工具,自信及其他能力的培养才是一个人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