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这部论著中,首先对中西两种时间观进行了概述与分辨,并对其异同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比较,从而为论述庄子的时间观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之后,作者依次梳理并分析了庄子时间观的主要特色、思维方式、核心命题以及“道”与“时间”的关系。全书的基本逻辑结构是将“时间”的含义分为两个层面,即本体层面的“原发时间”和现象层面的“标度时间”(“标度时间”还可派生出更为精确抽象的“测度时间”),从而很好地统摄了庄子中的“四时”“年”“岁”“日”等现象层面的时间语词(即“标度时间”)和“不死不生”“不将不迎”“外死生”“无终始”等本体层面的“超时间”语词(即“原发时间”)。作者对《庄子》中“时”概念的分梳,对“气”“化”“道”的时间性诠释,以及从死生、命运、历史等生命存在维度对《庄子》中的时间类命题所做的分析,都是颇具哲学新意和阐释洞见的,这有助于在这个研究课题上继续开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