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柯在新疆天山脚下漫游十年,具有只有在边陲才能焕发出的生命素质和从这十年深沉体验提炼出来的人生感悟,这是他的艺术创造之所以别有特点与力度的生活源泉。
从黄土高原走进大漠孤烟,红柯所汲取的智慧乳汁,是“中原文化”与“马背文化”的结合,他的散文中有西部游牧民族所钟情的“生命意识”,有使读者为天山风情回肠荡气的文化气息,有对万物的神性、人的神性的史诗般的书写,有纯净的美学感受。
此书为“小说家的散文”丛书之一。
4月29日早晨8点我正在刷牙,手机响了,作家张者从北京打电话告诉我陈忠实老师去世的消息,我立即怒斥老朋友张者恶人造谣。我那副口吐白沫的样子很可笑,嘴里插着牙刷,牙膏沫子涂了半张脸,声音很含糊地告诉张者,不久前西安媒体上还见到陈老师出席文化活动的报道,张者也相信了。我还拜托张者在北京澄清谣言,然后进卫生间刷牙洗脸。几分钟后手机又响,是单位同事打来的,老同事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不是谣言,哪家媒体也不敢造这种谣言。我还是不敢相信,我给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王晓渭打电话,王晓渭正忙着布置灵堂,同时告诉我今天不要到作协来,明天早晨来。
我是去年6月在商洛开会时从李平那里得知陈老师患病住院的消息,陈老师不让大家去看他。我还是通过四军大的作家朋友钟法权打听到陈老师住院的西京医院见到了陈老师。陈老师说话有点困难,人很瘦,床上还放一本书,我们只简单谈了一会儿,我把电话留给陈老师的二女儿。陈老师第二天出院,听医生讲治疗还比较成功。7月在北京开会,刘醒龙问陈老师的情况,我告诉他陈老师的病情。刘醒龙回湖北后很快找到医治口腔癌的土方子,我给陈老师女儿打电话转发了刘醒龙的问候及土方子。
我是在宝鸡上的大学,大学毕业留校一年后西上天山,之前与陕西文学界唯一的联系就是1983年在《延河》上发了一首诗,对上大二的我来说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那是个诗歌的年代,我虽然发过小说散文,但诗歌是重点。西上天山也是因为西域大地新边塞诗对我的吸引。造化弄人,1988年我在石河子《绿风》发表最后一首诗,告别诗歌,进入小说世界。在我十几部中短篇发表之际,很快就从《当代》《十月》上读到了“陕军东征”的两部最重要的作品,《白鹿原》和《废都》。天山脚下读《白鹿原》,骏马嘶鸣、鹰击长空、沙暴蔽日,天地为之变色,加上字里行间纯正的陕西方言,真正的大秦之声。当其时也,我已经沉醉于西域大漠浩如烟海的神话史诗多年,来自故乡的大秦之声仿佛让我回到汉唐,回到张骞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那个大时代。记得初到新疆,一口蹩脚的普通话,给学生讲课闹出不少笑话。校长是甘肃人,告诉我在城市讲讲普通话还凑合,到农村牧区,就说陕西话。果然,在伊犁、塔城、阿尔泰,一口陕西话,人家就把我当本地人。当地土著汉人都说陕西方言,民族同胞说的汉语也是陕西方言。方言如同家乡饭,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辑一
奎屯这个地方
天赋神境——天山
乌尔禾及乌尔禾以北
西北之北
汉长安与骆驼神话
丝绸之路
——人类的大地之歌
辑二
从黄土地走向马背
一个陕西人看西域
梦江南
鲁迅西北行
那张脸就是黄土高原
山河形胜白鹿原
辑三
英雄末路情更浓
——读《陈独秀江津晚歌——一个人和一家人》
遥远的故乡
——读散文选《伊犁往事》
昨日重现:非虚构写作的壮丽画卷
——读徐怀中《底色》
从草原歌舞到关中神韵:我和我的主人公
——《少女萨吾尔登》创作谈
最美丽的树
——文学创作谈
无边无际的夏天
——《喀拉布风暴》创作谈
辑四
教师生涯
幸运之神
我爱童话
我爱燕子
岐山臊子面
辑五
文学的社会价值
文学与教育
文学与人的成长
自然·乡土·方言与小说创作
从中国经典出发
——傅庚生与杜甫
契诃夫与小说艺术
李仪祉与张家山
小说家们反出围城,奔向田野。他逆流而上,想象和书写万物的神性、人的神性,那是巨大的梦想,是美和壮丽,是无尽的孤独。
——李敬泽
红柯坦然地写出了人和自然的境界。
——陈思和
整部作品弥漫着中亚大漠与天地相融合的生命气息。
——徐怀中
红柯是幸福的,他的写作是如此自然纯粹,是心灵的流露、生命的延伸,又是力量与美的体现。
——陈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