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略稿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02157046
  • 作      者:
    作者:杜运辉|责编:王琳
  • 出 版 社 :
    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原著,结合我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新进展,以专题的形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和解读,共分为9个专题,分别是马克思主义观、物质观、实践观、认识论、方法论、历史观、资本观、自由观、价值观。力求达到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准确把握和生动阐释,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与综合创新。
展开
目录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节 知人论世:马克思的生平
一、“三不朽”视野中的马克思
二、“先立乎其大者”:马克思、恩格斯的理想信念
三、好朋友是如何炼成的
第二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四、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三节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
一、历史: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二、现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未来: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与人类解放
专题二 物质观
第一节 什么是哲学
第二节 实践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一、自然界是一个历史过程
二、物源心流
第三节 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
一、恩格斯为什么提出“哲学基本问题”?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涵
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二、社会存在的物质性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启示意义
一、自然界具有客观实在性
二、社会存在具有客观实在性
三、通过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专题三 实践观
第一节 实践的界定
一、实践的内涵
二、实践的类型
第二节 实践的地位和特征
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的特征
专题四 认识论
第一节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四、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第二节 认识的运动过程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
第三节 真理和真理观
一、什么是真理
二、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专题五 方法论
第一节 什么是辩证法?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联系的观点
二、发展的观点
第三节 对立统一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二、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四、内因与外因
五、量变与质变
六、肯定与否定
专题六 历史观
第一节 正确理解唯物史观
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
二、“现实的人”与历史的规律性
第二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存在
二、社会意识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一、生产力
二、生产关系
三、生产方式
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第四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
二、上层建筑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五节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
一、社会形态及其类型
二、社会形态演变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演变的动力
专题七 资本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
一、自然经济
二、商品经济
三、产品经济
第三节 劳动价值论
一、商品的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四、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五、商品价值量及其决定
六、价值形式
七、价值规律
八、商品拜物教
九、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意义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确立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征
第五节 剩余价值理论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三、剩余价值率
四、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形式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六、工资与利润
七、资本积累
第六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三、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与曲折性
专题八 自由观
第一节 自由的界定与类型
一、自由的界定
二、自由的类型
第二节 自由人联合体
一、“个人的自由发展”与“自由人联合体”的有机统一
二、“自由人联合体”的基本特征
专题九 价值观
第一节 价值的界定
一、价值: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
二、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第二节 价值的特征
一、价值关系依赖于主体的存在和创造
二、同一客体对同一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三、同一客体对不同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
第三节 价值观的形成、功能和选择
一、价值观及其形成
二、价值观的功能
三、价值观的选择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