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179054
  • 作      者:
    张文京,陈建军主编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主要是针对o~3岁、3~6岁这两个年龄阶段的身心障碍儿童,《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延至8岁,即对学前特殊儿童和学龄前期特殊儿童而做的教育、康复及相关主要服务。特殊儿童早期是人生的起始阶段,被称为发展期,有和普通儿童一样的发展规律和一致的发展趋势,身心均处在迅速成长时期。同时特殊儿童又有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使得处于这一阶段的特殊儿童障碍与潜能同在,主动成长与支持辅助并存,压力与动力、失败与成功共生。对于特殊儿童,这一时期具有基础、奠基、关键、可变的特点,所以本阶段影响并决定着后面阶段的发展。又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为“与时间赛跑”的时期。介入式的早期干预专业化强、复杂性高、范围广,要求介入正确,讲究介入的实效和品质。
  我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历来是特殊教育的难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十二五”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执行、“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与实施以及一系列纲领性特教文件的出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日益受到应有的重视与支持。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本着全面介绍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与我国该工作的现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核心概念与普遍性知识能力相结合,早期干预完整流程与各环节的实际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布局谋篇。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第一章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进行了概述性介绍,特别通过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意义、特点、原则的介绍,呈现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部分重要概念:以家庭为核心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技术转移、多学科跨专业团队、关键期、奠基性、主动发展、医教结合、教育康复整合、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感知动作基础能力培养、注意、记忆、模仿、听指令等基本学习能力培养、个别化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分析、工作分析、支持系统建设、生活品质、尊重、平等、合作品质等。
  第二章在早期干预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全人教育理论、超出理论、知动理论、融合教育理论。
  第三章以教育为核心对特殊儿童支持系统进行全面的模式建设,突出了家庭支持和社区康复支持。
  第四章介绍我国目前开展特殊儿童筛查、鉴定、通报、安置工作,有流程和实作的呈现,以便了解早期干预工作的全貌。
  第五章“教育诊断”和第六章“个别化教育计划与个别化教学”含教育康复个别化诊断一个案研讨会一个别化教育计划拟订一教学活动设计等十三个步骤以及教学实施八大要素。这两章呈现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完整流程,并给出了实作范例。
  第七章至十三章按特殊儿童早期发展的七个领域分章,分别是: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感知觉、生活自理、语言交往、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各章均由意义和作用、教育教学目标、方法活动三节构成,每章呈现相应的领域目标。各章的方法活动按教育康复整合思路组织,含主题教学设计建议,并给出个别活动建议(家庭教育、教学),以便教师教学和家庭教育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一、全人教育理论
  (一)全人教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西方北美学界传承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隆·米勒、加拿大的约翰·米勒、英国的赫尔等。全人教育主要包含进步主义、人本教育、开放教育、全脑开发教育、体制外教育、协同教学、地球教育等教育思想。所谓全人教育,最早的提出者是日本教育学家小原国芳,他于1921年将这个理念表述为:全人教育就是塑造“完善的人”的教育,也是“全人格”的教育,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主要包括学问、道德、艺术、宗教、身体和生活六个方面。学问的理想在于真,道德的理想在于善,艺术的理想在于美,宗教的理想在于圣,身体的理想在于健,生活的理想在于富。通过多年来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中的实践,全人教育被进一步地理解为塑造全面发展的儿童,因而它既强调儿童本身的身体、情绪、社会性、认知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同时又认为儿童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分不开,教育培养的是能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创造、保持情绪健康和身体健康的儿童。所以,全人教育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视人的价值的整合的教育观。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中明确指出:“课程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关注学生全人发展。”
  在普通教育实现全人教育理念获得进展的同时,特殊教育面对身心发展障碍儿童,如何确立全人教育观,直面障碍、困难又不为障碍所累,突破缺陷、障碍的羁绊,让身心障碍儿童获得全人的发展,也是当今特殊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特殊教育亟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全人特殊教育含义
  1.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全人特殊教育定位
  (1)对共性与个性关系的理解
  在理解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差异时,要首先明确“共”和“同”是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实质性特征,是考虑全人特殊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与“同”相对应的“异”即特殊,是指部分身心障碍和特殊的教育需求,不可将此特殊夸大至极端,视差异为“异类”的表征。因此,论及特殊儿童的个别差异时应谨记:所有的差异个性都包含在共性中,离开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同时,论及共性时亦不能忽略其个性和特殊需求,特别要强调个别化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体会到特殊儿童共性中有个性的表达,个性中有共性的追求,这些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构成了特殊儿童全人教育的基础。
  (2)全人特殊教育定位
  特殊教育从人出发,通过适合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服务,促进学生成长为个人适应、社会适应、职业适应的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完全意义上的人,这是与个性结合的全人,是从教育起点到教育目的整合的全人。
  2.完整、动态的全人教育
  (1)特殊儿童是身心合一、心物合一、知行合一的整体
  所谓身心指的是个体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心物可以理解为主体的心理特征与客观外在环境(自然和社会)的关系;知行即是一定的心理反应以及知识与技能行为的关系。
  特殊儿童机体某方面的障碍有时可能出现身心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但不导致身心分离,也不必然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他们是有自身特点的身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完整全人。
  机体是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承载着特殊儿童心理的成长和表达。心理又会反映和调节机体状态。
  我们看到因机体障碍,部分特殊儿童需要医疗、保健、康复,特殊儿童第二次易罹性较普通儿童高。所以对特殊儿童身体健康以及安全的充分关注,是对其身心发展基础的维护。因此在特殊教育课程中,有针对各类特殊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学的界定,有对其成因、出现率的描述,特别有满足各类特殊儿童的康复课程,如聋童语训课、手语课、律动课,盲童的定向行走、生活自理课,智障儿童的语言训练、动作训练、作业治疗、游戏治疗、音乐治疗等等的运用。此外,还有对脑瘫儿童的动作训练,对语言障碍儿童的动作、语言训练。所以,特殊教育不是单一的教育,而是康复进入的教康整合的全人教康服务。
  身心合一、心物合一、知行合一的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在身与心、心与物、知与行的动态螺旋系统里,即有机体处于生活实践中,在环境的习染下,经教康介入而完成自我教育,最终形成心理特征。心理调节支配着相应的行为,行为表现了该儿童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或障碍度。比如:身心障碍儿童或自卑、退缩,或自强奋进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取决于环境、实践、教育、康复等变量。环境的建构、教育的调整、自我教育能力的获得带来身与心、心与物、知与行整体系统的改变,促进了障碍克服过程。
  (2)特殊儿童是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合一的主动的全人
  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如潘菽教授所指,由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构成。认识活动(包括感知、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认识活动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称为反映活动。意向活动(包括动机、需要、兴趣、注意、情绪、意志,还有人生观、世界观等)表明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人们的意愿所向,称为对待活动。认识活动指引着意向活动,使人们的态度更深入、更有目的、更主动。意向活动主导着认识活动,主导着反映客观事物的方向、强度、效果,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构成了全面、完整的心理活动,两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述
第一节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相关概念和背景
第二节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意义、特点、原则及课程

第二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
第一节 早期干预基础理论
第二节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理论

第三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支持系统建设——以教育为核心
第一节 关于支持的概述
第二节 法律、科技、义工、康复医学与卫生保健支持
第三节 特殊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与家庭支持
第四节 社区康复建设中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第四章 特殊儿童筛查、鉴定、通报、安置
第一节 特殊儿童筛查与鉴定
第二节 特殊儿童通报与安置

第五章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
第一节 教育诊断概述
第二节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基础——观察
第三节 教育诊断中教师常用的自编问卷及调查表
第四节 生态化动态评量

第六章 个别化教育计划与个别化教学
第一节 个别化教育教学概述
第二节 接案
第三节 特殊儿童教育诊断实作
第四节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拟订与个别化教学

第七章 粗大动作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与活动

第八章 精细动作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与活动

第九章 感知觉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与活动

第十章 生活自理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与活动

第十一章 语言交往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与活动

第十二章 认知能力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及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和活动

第十三章 社会适应教育训练
第一节 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 教育教学目标
第三节 方法与活动

第十四章 特殊儿童基本学习能力培养
第一节 注意力
第二节 听从指令
第三节 模仿能力
第四节 适应力
第五节 合群性
第六节 独立性
第七节 耐性
第八节 自律

第十五章 各障碍类别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第一节 听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二节 视觉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三节 智力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四节 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五节 脑瘫儿童早期干预
第六节 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
第七节 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八节 多重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第九节 超常儿童早期干预
第十节 学习障碍儿童早期干预

附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