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就是一种“博弈”,一个说服和反叛的过程。父母有父母的策略,孩子有孩子的博弈武器,比如用发脾气来表达自己的索求,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委屈,用过激的行为和言语来挑战父母的quanwei,等等。
本书从博弈的角度,介绍家长在与孩子博弈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些方法和规律,帮助家长能好地培养、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1.哭泣是内心情绪的表达
教会孩子区分、判断各种不同的情绪,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有益而无害的。
小敏背着绵羊造型的书包去幼儿园上学,小朋友都很喜欢她的小书包,都会争着摸一摸、抱一抱,只有辛辛默默地站在一旁。
小敏以为辛辛不喜欢她的小书包,可没想到就在大家不注意的时候,辛辛突然冲过来,不由分说抢了小敏的书包就跑。
小敏着急地跟在辛辛身后追,可辛辛是男孩子,跑得比小敏快,小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还是没追上辛辛。顽皮的辛辛冲身后的小敏做鬼脸,还把她的“小羊书包”扔到了地上。
小敏委屈极了,看着自己心爱的书包被辛辛弄脏了,她气得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虽然小敏很想冲上去,狠狠地咬一口辛辛以示“报复”,但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的方法——哭泣,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委屈和不满。
是的,孩子都知道:哭泣,是他们表达内心委屈情绪最直接、最见效的方法。
如果你是小敏的爸爸妈妈,你会怎样化解这样一场小孩子间的“闹剧”呢?
你是第一时间跑到小敏跟前温柔地安慰她“别哭了”“别生气了”,还是很严肃地喝令她“不准哭了”,并对她进行一番说教,抑或是默默地站在一旁,让她宣泄自己的情绪,待她情绪稳定了之后再跟她好好沟通呢?
众所周知,情绪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微妙信息。
人与人之间,常常通过表达情绪来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对于孩子而言,爸爸妈妈严肃的表情可能会让他们停止哭泣或是吵闹;对于爸爸妈妈而言,孩子痛苦、委屈的表情,都会让他们揪心。
幼年的孩子不懂得控制情绪,感到委屈时会通过哭来表达情绪。此时,如果爸爸妈妈用严肃的语言或表情要求他停止哭泣,虽然可以达到“止哭”的目的,但却未必能抚平他心灵上的创伤,以及宽容小伙伴恶作剧的行为。
其实,辛辛把小敏的书包扔到地上,只是他的恶作剧,绝没有大人想的那么复杂,比如“因为得不到所以毁掉的坏心眼”行为。所以,爸爸妈妈要让小敏从这件事中学会宽容,而不是对辛辛进行“报复”。
孩子就像一只小刺猬,他们需要采取一些行为来保护自己。如果强硬制止孩子的哭泣,是肆意“扼杀”孩子宣泄情绪的自主权利,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蛮不讲理,不疼爱自己。
亲子劳动课上,同学们都谨遵老师的交代,和爸爸妈妈从家里带了水桶和抹布去图书馆搞卫生,只有小天忘记了。于是,小天乘丽丽不备时,抢了她的水桶。
丽丽眼看着小天拿着她的水桶跑远了,哭着跑去找妈妈。妈妈见状,一边轻声安慰她,一边问她为什么哭。
丽丽抽噎着说:“我的水桶被小天抢去了,我没有劳动工具了,我要报告老师去。”
妈妈安抚好丽丽的情绪后,带她找到了小天,然后对两个孩子说:“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你们两个人可以分工合作,小天去打水,丽丽擦桌子,这样好不好?”
两个孩子高兴地答应了。
隔壁班的花花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不过妈妈对她的教育方式却不太一样。
亲子手工课上,花花刚做好的手工作业被张兰抢走了。
花花委屈地哭了。不过,她的妈妈并没有安抚她或听她倾诉,而是立马从张兰手中把花花的手工作业给抢了回来,并告诉花花:“哭是弱者的行为,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动脑筋去想怎么做才能解决问题。”
不同的教育方式,收获的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于是,后来花花变得很“强大”,再被同学抢东西或是欺负时,她会狠狠地反击,甚至会跟同学打起来。时间长了,同学们都不敢跟她玩了。而丽丽则因为喜欢帮助同学,越来越多的同学喜欢跟她玩了。班会上,同学们还一致推选她当班长呢。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都应该知道答案了吧。
是的,当你的孩子因感到委屈而哭泣时,你应该第一时间安慰他,了解他哭的原因,给他充分的时间来倾诉内心的委屈和不满,这也是尊重、疼爱孩子的表现。
孩子之所以哭,就是想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得到他们的重视和帮助——在他哭着告诉你原因之后,你要安慰他,并帮助他分析对方为什么要“欺负”他,以及面对这样的“欺负”他到底该怎么做。
当他完全将你的话听进去之后,自然也就停止哭了。
其实,化解闹剧的整个过程大多都是在“哭声”中进行的。因为,我们不能一味地制止孩子的哭泣,也不能扼杀孩子通过哭泣来表达委屈的权利,我们应该给他们发泄情绪的机会。
不过,为了能让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还要教会孩子或是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我们中国人在感情的表达上比较含蓄,尤其是亲子之间的情感表达。有些爸爸妈妈都不曾在孩子面前大声地说过一句“我爱你”,却会在孩子熟睡之后偷偷亲吻他的脸颊表达自己的爱。
虽然这种表达爱的方式不是不可取,不过,爸爸妈妈用明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情绪示范。
当你大声对孩子说“我爱你”时,他也会高兴地给你一个爱的回应——抱抱你或是亲亲你;当你沮丧地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时,尽管他会难过,但他还是会安慰你,会向你表示以后不会再惹你生气……
只有父母明确地将自己的情绪摆在孩子面前,孩子才会体会到自己高兴时爸爸妈妈也高兴;自己生气时,爸爸妈妈也生气;自己受到委屈时,一味地哭闹会令爸爸妈妈更加难过;而无理取闹或耍小性子时,会令爸爸妈妈烦躁甚至生气……
渐渐地,孩子会因为疼惜父母而慢慢去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以上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适用于那些已经开始读书的儿童。对于婴幼儿,可以通过跟他们玩各种象征性的游戏来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比如过家家、画画、跳舞、搭积木等。
洋洋妈妈经常和儿子一起玩过家家游戏。
妈妈会让洋洋扮演“妈妈”,自己则扮演“儿子”。“儿子”生病了,“妈妈”着急地带他上医院;“儿子”肚子饿了,“妈妈”会去厨房做饭;“儿子”要睡觉了,“妈妈”会讲故事哄着睡觉;“儿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抢玩具了,“妈妈”会跟“儿子”一起难过;爸爸出差了,“妈妈”会跟“儿子”一起想爸爸。
妈妈就是通过模拟情境,让洋洋体验各种强烈的情绪,学习协调、管理自己的情绪,感受、体谅他人的情绪的。同时,这还能锻炼洋洋的情绪表达能力、调节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会孩子区分、判断各种不同的情绪,允许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是有益而无害的。
现在就行动起来吧,你和孩子将会获益终身。
2.孩子讨厌学习,就像大人讨厌上班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要多注意观察,找到孩子的长处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其树立起自信,然后再将他们往好学的方向引导。
有人说,孩子讨厌学习,就像我们大人讨厌上班一样。
确实,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讨厌上班了,为什么呢?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模式固定,工作内容变得越来越枯燥;工作时间久了,惰性来了;工作压力太大,心理承受不住了,等等。
孩子厌学的心态跟大人厌班的心态还真是有点像,不过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孩子厌学的原因大致有三大类:
一、自身的因素
有的孩子从小学习成绩就不优异,他们觉得“读书、学习”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社会的因素
有的孩子受到“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觉得好好学习考上了名校又能怎样?毕业之后还不是人人都在“拼爹”,拼不了爹的孩子还读什么书,不如早早步入社会赚钱得了。
三、家庭的因素
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没有了家这个温暖的港湾,没有了父母细心的关爱,使他们慢慢滋生了偏激心理,于是开始自我放纵,经常出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将学习之事抛诸脑后。
对于孩子厌学,家长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曲蕊从小就爱挑食,由于妈妈没有太在意,所以导致曲蕊出现了厌食症。妈妈看着曲蕊每顿饭都吃得很少,就想给她好好补一补身体,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有红烧肉、水煮鱼、爆炒腰花。
曲蕊放学回到家,看着一大桌子荤菜顿时没了胃口,垂头丧气地说:“妈妈,我不想吃了。”
妈妈很是生气,对曲蕊说:“你顿顿不吃饭想干吗呀?将来你要是贫血,妈妈可不管你!”
原本妈妈只是想吓唬曲蕊一下,可她冰冷的态度让曲蕊觉得妈妈不爱自己了,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
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可以压住自己的怒火,问清女儿想吃什么,给她做一些合胃口的饭菜,相信母女俩就不会发生这场冲突了。
对待厌学的孩子就要像对待厌食的孩子一样,不能过度批评和指责。家长越是加以批评、指责,反而会让孩子更加讨厌学习。
那么,家长到底该怎么帮助孩子解决厌学的问题呢?
一、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多都缺乏自信,他们觉得不管自己多么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所提高。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孩子就会变得厌学。
对于这样的孩子,务必要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才能够将他们厌学的心理慢慢地剔除掉。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要多注意观察,找到孩子的长处加以表扬和鼓励,让其树立起自信,然后再将他们往好学的方向引导。
希希的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他的记忆力很好。一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十分钟的时间阅读一篇文章,之后回答老师的提问。
希希第一个举手,他不仅把老师提的问题都答对了,而且还流利地把该篇课文给背了下来。老师当即给他封了一个“背诵大王”的称号,并且鼓励他,让他将自己的“好记性”用在各个科目上,这样成绩一定会有所进步。
结果真的如老师所愿,希希的成绩突飞猛进——因为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下,他找到了自信,学习起来不再那么吃力了。
二、要耐心引导
如果发现孩子不太喜欢学习课本知识,爸爸妈妈可以让孩子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多创造一些让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大力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再适时地教育他们。
比如,如果科学文化知识学得好的话,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得到更多的表扬。通过感受成功的喜悦,慢慢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从课外活动回到课堂活动上来。
当然,引导孩子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引导,千万不可以强迫孩子。
三、给孩子定一个小目标
成绩不好的孩子,因为基础差,学习信心不足,常常会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放大,所以心情会比较沉重。
家长切不可急于求成,不能要求孩子立马补回落下的所有课程,不要让孩子产生焦虑感,而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去“追赶”,尽量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可以先帮孩子设定好分阶段的小目标,让孩子一点一点慢慢地赶,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追。
四、和孩子一起学习
由于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时间的家长可以在晚上和周末陪着孩子一起读书、写作业,这除了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之外,对孩子也会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
五、目标倾斜法
专家提出,通过“目标倾斜法”可以治疗孩子的厌学症,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目标倾斜法即“不管课业有多难攻克,只要前方有孩子所期待的东西,他们就不会觉得难受或痛苦”。换句话说,就是给孩子建立一个“激励制度”。
孩子只要按时完成了一定的课业任务,就会得到一些奖励。但是,这些奖励必须是孩子所期待的、喜欢的,不然也只是徒劳。
目录:
第一章 情绪方程:哭是孩子的博弈武器
1.哭泣是内心情绪的表达 / 002
2.通过哭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 007
3.用哭泣来表达抗议 / 013
4.用哭泣逃避来自父母的惩罚 / 017
5.哭泣是一种得到的要挟 / 022
6.别让孩子尝到哭泣的甜头 / 027
7.有选择性地“冷落”他们 / 031
第二章 节制任性:孩子总是不那么听话
1.父母向左,孩子向右 / 037
2.你所想的,并非他所想 / 040
3.孩子潜意识里的抵触 / 045
4.没有原则性的孩子 / 048
5.用孩子的思维理解孩子 / 052
6.寻找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 056
7.什么样的孩子需要点强制性 / 060
8.没有自控力的孩子,需要父母的控制 / 064
第三章 厌学情绪:孩子学习需要父母的博弈
1.孩子讨厌学习,就像大人讨厌上班 / 069
2.学习是一种兴趣的培养 / 073
3.不要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好 / 077
4.不要限制孩子看课外书 / 081
5.与孩子一起学习吧 / 085
第四章 兴趣培养:如何为孩子培养一种兴趣
1.不是每个孩子都要成为钢琴家 / 091
2.保护孩子那些稀奇古怪的好奇心 / 095
3.“兴趣实验室”发掘孩子的兴趣 / 099
4.培养主兴趣和多样化兴趣 / 103
5.有些兴趣需要父母的把控 / 107
第五章 自私心理:到底谁的理想更重要
1.父母总想着为孩子规划人生 / 113
2.孩子并不知道未来的方向 / 117
3.做孩子最好的人生导师 / 121
4.父母的大规划,孩子的小目标 / 125
5.别让孩子去完成你的梦想 / 129
第六章 自卑情绪:鼓励与批评两者的博弈
1.对孩子过度夸奖是有害的 / 134
2.敏感而自卑的孩子,需要不断鼓励 / 138
3.“没心没肺”的孩子,在批评中才能进步 / 141
4.要批评,而不是冷嘲热讽 / 145
第七章 理解情绪:不要抱怨孩子总不理解你
1.谁该照顾谁的情绪 / 150
2.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 154
3.先学会理解孩子吧 / 158
4.先打开自己,再打开孩子 / 163
5.征服孩子的内心,才能赢得理解 / 167
第八章 正确引导:自由与限制需要一个平衡
1.让孩子学玩,但不是任意玩 / 172
2.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或“讨厌” / 175
3.懒惰是一种习惯 / 180
4.“放养”与“圈养”缺一不可 / 184
5.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总做主 / 188
第九章 识破谎言:爱撒谎的孩子,爱说谎的父母
1.说谎父母,是说谎孩子的榜样 / 193
2.别总拿“都是为你好”来哄骗孩子 / 197
3.要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 / 200
4.读心术,识破孩子的小谎言 / 204
第十章 叛逆情绪:当父亲的权威遇到孩子的叛逆
1.不要一味把孩子当朋友 / 210
2.建立你在孩子心中的权威 / 213
3.让孩子知道你坚定的立场 / 217
4.让孩子知道后果的重要性 / 220
5.威胁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 /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