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作式规划:在碎片化社会中塑造场所:shaping place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2211944
  • 作      者:
    (英)帕齐·希利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8
收藏
内容介绍
  空间和环境规划几乎是所有社会的重要议题。然而,当前空间和环境规划的形式、作用及所遵循原则正日益成为争论和冲突的焦点。这一方面由于对全球和地方环境的关注与日俱增,同时也反映了当前规划体系的现状:其中大部分规划体系在其产生之初都是为应对区域中的城市扩张,以及相对独立的城市,而现在这些城市正在变得日益开放、多元,其联系也开始遍及全球。此外,“规划师”既是饱受诟病的对象,同时也是社区高效管制的希望,一方面需要不断肩负新的责任,同时对于特定空间开发而言,不管许可与否都会受到批评。
  在这一经典规划著作中,帕齐·希利基于社会、政治和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出立足当前世界制度现状的新规划框架。《协作式规划:在碎片化社会中塑造场所(原著第二版)》基于国际视野和广博的学科领域,提出空间规划工作应当由以往技术和程序导向转向交流和协作模式,从而实现在碎片化社会中塑造共享空间的公共目标。
展开
精彩书摘
  《协作式规划:在碎片化社会中塑造场所(原著第二版)》:
  该储备库提供了一套行为规则,当参加2l世纪地方行动会议时(关于环境问题),或者回答问卷调查时,人们都需要运用这些规则。规则储备库不专属于个人,而是可以与他人分享,并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完善和巩固这些规则。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构建共享的语义系统,形成“习惯性”的理解、印象和隐喻。同时,根植于已有的文化群体,人们还可以构建新的文化资源,形成新的文化群体。
  但是,文化不是外在所赋予、固定不变的,人们也不是被动地由文化所塑造的。与之相反,文化是可变、充满活力的,随着人们努力“感知”自己和周围世界,而不断地被创造和重塑.从而持续演进。尽管文化塑造了人们的思考内容以及行为方式,但其本身也是人们社会关系影响下的结果(Latour,1987)。人们并不一定生活在同质的文化中,我们都清楚地意识自身与他人的“生活方式”不同,并且明确区分“我们”、“你们”、“他们”,以及与我们不相关的“其他社会”。在个人生活轨迹中,人们会发现自己经常被拖拽至不同的方向。比如,在我们所生活的关系网中,有一些行为原则会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按照这些原则行事,但这些原则与另外一些关系网中的原则相悖,将人们推至相关方向。“原始社会”(primitive society)中人与人之间形成密切联系的“礼俗社会”(gemeinschaft)文化特征;与之相反,人们当代的生活世界被相互渗透的多重文化“层级”(layers)所分隔。新古典经济学语汇鼓励人们将来自各方的压力视为冲突中不同的“偏好”以及由偏好而形成的“利益”。而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1992)则认为偏好的形成原因并未受到关注,关注“文化”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形成“利益”冲突背后的社会进程。如果人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些社会进程,或许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冲突。
  当前,在寻求如何通过协作来管理公共场所的共存问题时会出现一些难题,即这一过程需要与多种生活模式和多元文化群体产生交集。而在早期这并不作为问题,因为当时多样性并未受到关注,人们先人为主地认为社会是同质的,公共利益是一致的,公众可以将制定公共政策的权力统统交给政府精英,及其所属的文化形成过程。而缺乏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也可能通过阶级斗争推翻原有的统治阶层,并用本群体的文化取代原有统治阶层的文化。如今,社会精英以及阶层固化的社会受到民主诉求和民粹主义的强大压力,人们普遍认识到多样性和差异性,认识到来自不同生活圈的人必须彼此“面对”。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种多样性并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利益争斗,而是根植于文化形成的隐性和显性过程中,那么相较于民粹主义者和经济学家的争论,这种差异则更加根深蒂固。如果人们生活在不同文化群体中,建构其生活世界,形成不同的“语言”和“价值体系”,那么人们如何针对社会公共事务开展对话?如何跨越这些障碍和偏见进行对话,确定什么是正确的?如果基于自身文化参照系形成的“正确”观念,那么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捍卫自己的初衷?是否存在凌驾于个体差异之上的绝对优先选项(例如环境管理和自然公正的责任)?所有这些批判性问题是否会让人们陷入“文化相对论”,最终也会如其所批判的狭隘工具理性和物质主义一样草草收场?一些利益群体主导抽象系统话语体系,拥有可将自身观点强加于他人之上的权力,那么如何才能约束这些利益群体?
  制度主义方法认为,若要解决文化差异下的协作困境,首先需要认清文化差异存在的维度(“人们是从哪儿来的”);其次,积极创造新的文化概念,建立共享的语义系统和行为方式,在现有的文化形态之上再创造一个新的“文化层级”。地区环境规划因此也成为构建和传播“文化层级”的工作。
  ……
展开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中文版前言
第一部分 引入制度主义和交流性规划理论
引言
第一章 传统规划思想
源起
三个传统规划领域
转向解释性和交流性的规划理论
第二章 分析空间变化和环境规划的制度主义方法
挑战
“结构”与“科学”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转折”
现代主义转型:吉登斯和哈贝马斯
一种制度主义方法
文化嵌入
空间规划和建构多元文化共识
一个规范性视角
第三章 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实践
空间规划:土地使用权管制和空间组织管理
空间和环境规划体系
空间和环境规划作为一个社会发展过程

第二部分 城市区域发展动力
简介
第四章 日常生活和地方环境
社会关系
人与家庭
身份、网络和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中的权力关系
社会多样性与社会极化
社区与日常生活
社会生活与地方环境
第五章 地方经济、土地和财产
空间规划和经济活动
什么是地方经济?
地方经济、土地、不动产市场和规划条例
地方经济发展策略和空间规划
房地产市场以及土地用途管制
地方治理与地方经济:积极主动的角色
第六章 在自然界中生活
环境主义者的挑战
空间规划中的环境概念
当前环境政策中的争论
环境争论和空间规划
新环境主义的转型的力量

第三部分 协作式规划的过程
简介
第七章 规划和治理
管理与治理
政治、政策和规划
治理的形式和风格
治理的转型
第八章 策略、过程和规划
规划过程产生战略决策
策略制定作为政治行动和技术手段
通过多方辩论制定策略
策略制定的制度设计问题
从激进的理想主义到“共识”
第九章 系统的协作式规划制度设计
系统构架和构架案例
系统性制度设计中衡量参与和民主治理的指标
权利与义务
资源
应对挑战的标准
治理职权
通过协作式规划构建制度能力
第十章 协作式规划:不断发展的竞争性实践
简介
本书的意图
本书的贡献
“制度主义”视角的治理理论化
当前的协作性治理实践
逐步完善对规划的理解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