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the case of Xi'a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54325
  • 作      者:
    竺剡瑶著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竺剡瑶,浙江奉化人,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英国巴斯大学建筑设计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大遗址保护与古建筑(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现从事建筑设计教学与实践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旧城更新、遗产保护与再生、空间句法应用。
展开
内容介绍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分析了在城市高速扩张的背景下城市空间出现的问题,指出可以通过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的进一步整合来优化城市空间。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的论述重点是城市空间整合度的量化途径与分析方法。阐述了如何运用depthmap软件和社会调查进行原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如何计算各级因子数值和空间整合度值,以及如何进行纵向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并以西安市为例,选取了三个典型片区进行方法的运用演示和验证,揭示了片区内建筑遗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最终归纳出一套量化的、分析和优化城市空间系统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遗产、空间组群、整合、量化、空间句法
展开
精彩书摘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量化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建筑,建筑遗产往往在立面和所处位置上更能吸引行人的注意力。加上人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保护建筑遗产,不在它们的周边建造过多遮挡或者影响其视觉效果的建筑。因此,相对而言,建筑遗产能够在空间上获得更大的自南度,无论是横向上还是竖向上都占有一定的范围不被其他构筑物干扰。这样一来,建筑遗产的周边往往会形成开放空间,而开放空间的出现就为城市空间活力的提升创造了物质空间基础。例如西安的大雁塔广场、钟鼓楼广场、环城公园等城市公共空间,都是依托建筑遗产而建造的,这些空间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在此聚集,成为西安城市中的活力地带,并且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空间发展,就城市活力的提升来说,这些实践不失为通过建筑遗产提高城市空间活力的明证。
  其二,某些建筑遗产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因而它们往往本身就落成在城市非常重要的交通节点上,例如各地的钟楼、鼓楼。或者,在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自发地在它们的周边发展出较为重要的城市空间,例如城隍庙、教堂、塔楼等,这些建筑遗产就成为了城市的地理坐标。通常来说,这类建筑往往比较高大,人们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或者位于几条重要街道的交汇处,因此,人们只要一看到它们就很容易定位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
  此外,即便某些建筑遗产在一开始并不受人们的关注,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却逐渐被人们接受和喜爱,而逐渐成为城市的新坐标。这一类建筑遗产通常都经历了整修或者改扩建,使它们与重要的道路或者视线通廊有所联系。在城市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这类建筑遗产的数量明显增多。一方面,城市的新建区必然会吞并原有的郊区、乡村土地,连带其中的建筑遗产用地;另一方面,新建区往往没有可遵循的空间历史格局和路网关系,也需要建筑遗产来形成城市文脉。因此,人们在建设新城区时,就自然会利用建筑遗产形成地理坐标,以方便定位。
  这两种情况在历史古城的发展中尤为明显。就西安来说,根据社会调查得知,所有市民都不约而同的会将钟楼、大雁塔、城墙等重要建筑遗产作为绘制西安意向地图的参考点。由于大雁塔与日俱增的城市地位,一些访客和新人住的居民,会误以为它与钟楼一样位于西安市最核心的南北轴线上。可见,建筑遗产的存在可以有效地影响城市空间使用者对于方向、位置的识别,如果利用得当,完全可以作为一套城市地理坐标来使用。
  其三,就城市特色来说,如前所述,尽管目前鲜有城市形成了真正的根植于本土文化的、并且融人市民生活的城市特色,但我们还是可以为其形成创造一定的条件。
  城市特色的形成最重要的在于人的实践活动,这无疑需要我们为这些活动创造聚集、相互吸引和影响的空间。建筑遗产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在久居城市的市民情感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其影响对于居住在其周边的居民来说更是不可忽视。如果能够将建筑遗产空间调整得更容易聚集周边居民,并且不大容易被其他地区的活动所影响,那么这对于形成本地区特色来说,将是非常有利的。
  事实上,某些建筑遗产空间本身就具备了这样的潜在优势。一方面在建筑遗产周边形成的公共空间可以容纳市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建筑遗产的留存在周边居民的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影响形成一种共同的地域意识,当这种意识强化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建筑遗产为核心形成心理上的“社区”。当相对稳定的“社区”形成后,就比较容易培养出内在的特色,而不会轻易被外来的干扰同化了。因此,如果能够调整好建筑遗产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的关系,是可以达到为城市特色的塑造提供空间平台的目标的。
  其四,建筑遗产空间的有效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安全度。一方面,被有效利用的建筑遗产可以吸引人流,确保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始终有人在使用,提高了人群的监视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人流汇聚,建筑遗产空间内越来越丰富的活动,也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预防发生在公共空间内的反社会行为。最后,当在建筑遗产的影响下形成相对稳定的“社区”后,社区内居民的公共意识和责任心都会自然的形成,从而提高社会监督能力,以降低犯罪的发生。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1.1 我国城市空间的现状
1.1.2 不可回避的建筑遗产
1.1.3 研究的核心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学科的发展
1.2.2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沿革
1.2.3 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沿革
1.2.4 空间整合理论的研究
1.3 概念的界定
1.3.1 建筑遗产
1.3.2 建筑遗产空间
1.3.3 城市空间
1.3.4 空间整合
1.4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1.7 研究内容框架图

第2章 城市空间的问题与建筑遗产的作用
2.1 城市空间问题的分析
2.1.1 空间活力不足
2.1.2 空间认知困难
2.1.3 城市特色消失
2.1.4 城市安全问题突出
2.1.5 城市记忆消亡
2.2 建筑遗产的价值与作用
2.2.1 使用价值
2.2.2 艺术价值
2.2.3 情感价值与历史价值
2.2.4 建筑遗产对城市空间的作用
2.3 利用建筑遗产进行城市空间整合
2.3.1 整合的目标
2.3.2 整合的原则
2.3.3 整合的途径
2.4 小结

第3章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的理论研究
3.1 理论基础
3.1.1 自组织理论与系统论
3.1.2 空间句法理论
3.1.3 新都市主义理论
3.2 空间整合度的影响因子分析与计算
3.2.1 空间整合度的一级影响因子
3.2.2 便捷性、特色度、安全性与理解度的影响因子
3.2.3 空间群属性标准值的影响因子
3.2.4 算法小结
3.3 以时间为参照的纵向比较
3.3.1 比较的意义、对象和原则
3.3.2 比较方法
3.4 静态影响分析
3.4.1 比较的意义、对象和原则
3.4.2 比较方法
3.5 动态影响分析
3.5.1 比较的意义、对象和原则
3.5.2 比较方法
……
第4章 建筑遗产与城市空间整合的实证研究
第5章 西安建筑遗产空间组群的属性特征与优化模拟
第6章 结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