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睿拒而不受,一则由于愍帝未死,二是愍帝的附加的北伐条件对他有很大的压力。恰巧这时,祖逖在收复大片北方领土之后,又在谯县(今安徽亳县)打败石勒大军。建兴六年(317年),司马睿借势传檄天下,声称要派遣其子司马裒统率三万大军、水路四道,增援祖逖。然而队伍尚未出发,司马裒旋即被召回建康。再一次表明司马睿的所谓北伐仍是在故作姿态。这年年底,刘聪将备受羞辱的晋愍帝杀死。愍帝之死,使司马睿的称帝不再存有任何障碍。司马睿一面斩缞居庐,表示对愍帝的哀悼,一面积极筹划即位前的事宜。这时,南渡的北方大族周嵩上疏,劝说司马睿不要忙于称帝。他认为,司马睿当务之急是出师北伐,“雪社稷大耻”。实际上,他是在要求司马睿履行愍帝诏书的附加条件。上疏后,周嵩很快遭到报复,先是被贬出朝廷改任新安太守,后又以“大不敬”之罪几乎被杀。
太兴元年(318年)三月丙辰日,司马睿名正言顺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东晋王朝正式建立。
二、“王与马,共天下”
“永嘉之乱”后,以王导为首的琅玡王氏土族集团辅佐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王导、王旷已经南下“开辟”了根据地。
“永嘉之乱”后,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永嘉南渡,整个中原地区的北方名门望族和精英,以及政府机构、官员甚至士族家中的佣人和鸡鸭牛马都被带过了长江。这次以门阀士族为主要力量的大迁徙共有90多万人,琅玡王氏是其中最重要一支。王氏一门出身中原著名土族,王导、王旷、王敦都是老练的政治家,是东晋朝的实际创造者。司马睿向来缺少才能和声望,在晋室中又是疏属,他能够取得帝位,主要靠王氏家族的支持。司马睿因此把王导比作自己的“萧何”。
司马睿移镇建业后,三吴的大族豪强都不肯依附,士大夫们都不来拜谒。王导十分忧虑。正在这时,王敦来到建业,王导与其商量说:“琅玡王虽有很高的仁德,但是知名度不高。兄的威风远扬,应该予以匡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