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 倡办厦门大学
民国八年夏余回梓,念邻省如广东江苏公私大学林立,医学校亦不少,闽省千余万人,公私立大学未有一所,不但专门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师亦无处可造就.乃决意倡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做两年开销,复认捐经常费三百万元,做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并拟于开办两年后,略具规模时,即向南洋富侨募捐巨款.窃度闽侨在南洋资财千万元,及数百万元者有许多人,至于数十万元者更屈指难数,欲募数百万元基金,或年募三几十万元经费,料无难事.而校址问题乃创办首要;校址当以厦门为最宜,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唯除演武场外,公私坟墓密如鱼鳞.厦门虽居闽省南方,然与南洋关系密切,而南洋侨胞子弟多住厦门附近,以此而言,则厦门乃居适中地位,将来学生众多,大学地址必须广大,备以后之扩充.然政府未必肯给全场地址,故拟向政府请求拨演武场四分之一为校址,乃在厦门开会发表此事.
二五 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政府既许拨演武场四分一为大学校址,乃托上海美国技师绘校舍图.其图式每三座做品字形,谓必须如此方不失美观,极力如是主张.然余则不赞成品字形校舍,以其多占演武场地位,妨碍将来运动会或纪念日大会之用,故将图中品字形改为一字形,中座背倚五老山,南向南太武高峰.民十年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奠基.左右近处及后方坞墓石块不少,大者高十余尺,围数十尺,余乃命石工开取做校舍基址及筑墙之需,不但坚固且亦美观.而墓主多人来交涉,谓该石风水天成,各有名称云云,迷信之深难以言喻.余则婉言解释,至不得已则暂停工以顺其意,迨彼去后立再动工,因石众多,两三天大半都已破坏,虽再来交涉亦莫可如何,然回去.数月后拟再建其他校舍,不得不迁移坞墓,为屋址,乃将演武场后诸公私冢墓,立碑标明,限日迁移,并在厦门登各日报,如不自动迁移,本大学则为代迁,并规定津贴迁移费.且在数里外之山腰买一段空地,备作移葬地位.从此顺序进行,依限自迁或代迁,绝不致再发生交涉,或其他事故矣.演武场地界面积约二百亩,下系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实,细草如毡.北负高山,南向洋海,西近厦港许家村,东系山坡及平地.昔为阅兵场,自厦门与洋人通商,兼作跑马场,后来阅兵与跑马均废,被洋人辟为“哥耳夫”球场,厦大建筑时概已收回.教育事业原无止境,以吾闽及南洋华侨人民之众,将来发展无量,百年树人基本伟大,更不待言,故校界之划定须费远虑.西既迫近乡村,南又临海,此两方面已无扩展可能.北虽高山若开辟车路,建师生住宅,可作许多层级由下而上,清爽美观,至于东向方面,虽多阜陵起伏,然地势不高,全面可以建筑,颇为适宜.计西自许家村东至湖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亩,大都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当归入厦大校界.唯南普陀佛寺或仍留存,或兼作校园,至寺前田地,厦大需用时,则估值收买之.厦门港阔水深,数万吨巨船出入便利,为我国沿海各省之冠.将来闽省铁路通达,矿产农工各业兴盛,厦门必发展为更繁之商埠,为闽赣两省唯一出口.又如造船厂修船厂及大小船坞,亦当林立不亚于沿海他省.凡川走南洋欧美及本国东北洋轮船,出入厦门者概当由厦大门前经过,至于山海风景之秀美,更毋庸多赘.日后如或私人向任何方面购买上节所言校界范围山地,建私人住宅,则当禁止或没收之,以免互相效尤,因私误公也.
二六 厦大假集美开幕
汪精卫在新加坡原与余相识,民国九年来漳州访陈炯明,余邀到集美参观.回去后来函告予愿任厦门大学校长,余复函应承,其夫人亦来住鼓浪屿.然不久因粤军回粤成功,彼便来函辞职,谓将回粤办政治无暇兼顾.由是厦大乃组筹备委员会,举蔡元培、郭秉文、余日章、胡敦复、汪精卫、黄炎培、叶采真、邓萃英、黄孟圭等为筹备员,在上海开会,举邓翠英为厦大校长.邓君即派郑贞文、何公敢两人来集美筹备一切.时厦门厦大校舍未建,拟假集美校舍开幕.民国十年四月六日,厦大在集美正式开幕.适美国杜威博士游历上海,故请来校参加,邓校长亦于近甫日到.学生一百二十名,闽生约占半数.闻邓校长开幕后即将北返,彼原为北京教育部参事,当筹备委员会公聘时,关约声明须辞去教育部职务,然彼未有辞印,故欲急回,而厦大校长居然由他挂名,校务交郑何二君.此种挂名校长虽他处常有,若厦大当然不可.郑何二君知余意志,力劝彼暂留勿回,迨至月杪邓君接学生无名函,骂他无才学且欲作挂名校长,若不自动辞退,不日诸生联名攻击,列首名者即是我,邓君于是来函辞职,余亦不留也.
三三 厦大献与政府
自有限公司收盘后,余即函请厦大校长林文庆来洋募捐,数月后结果,新加坡募国币十万元,马来亚十五万元,然催收经年,马来亚仅十余万元,余作罢论,共实收国币二十余万元.而厦大经费已缩至每月二万元,集美六千元,除国府补助及其他收入,逐月尚不敷二万元.集通债款又须陆续清还,幸灰余红利(前生胶厂租人订抽红利)上半年颇好,故聊可支持得过.民国廿五年买树胶园四百英亩,成本十六万余元,拟作厦大基金,每月入息约二千元,该款系向李光前陈六使各捐五万元,陈廷谦一万元,李俊承五千元,不敷由余凑足之.民国廿六年春,余念厦集二校虽可维持现状,然无进展希望,而诸项添置亦付缺如,未免误及青年.若政府肯接受厦大,余得专力维持集美,岂不两俱有益,此乃出于万不得已之下策,乃修书闽省主席及南京教育部长告以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过后未有消息,适孔祥熙院长将往欧洲贺英皇加冕,轮泊新加坡,余下船送行,彼对余云厦大事,行政院已通过.再后接教育部长来函,并委派萨本栋君为校长订暑假时接收,余即函知林校长预备交卸,交卸后而七七战事已发生矣.厦大自民十年开办,迄余公司收盘,适十二年足,及至交卸共十六年有奇,余支出款项,适与当时认捐四百万元数目相符,其凑巧如是.每念竭力兴学,期尽国民天职,不图经济竭蹶,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抱歉无似.回忆古语云,“善始者不必善终”,亦聊以自解耳.
一一○ 谒蒋委员长
三月廿八日,余同庄君等往谒蒋委员长,蒋夫人亦在座,互相问候毕,移时辞出.约更十余天,蒋公夫妇设宴招待,筵终蒋公问余:“到重庆后,所见景况如何?”余答:“政治原门外汉,愧不能言,工厂尚无暇参观,唯经过全市,到处土木大兴,交通便利,大大有蓬勃气象,实堪欣慰.唯人力车及汽车甚不整洁,与马来亚大不相同.马来亚各市区凡有不整洁车辆,禁诫甚严,故车主逐日必须洗刷清净,盖不但关系车辆而已,因市中大众观瞻所系,且影响卫生,故甚重要.”蒋委员长立即登记手册,更十余天,诸人力车改良甚多,而汽车则仍旧.诸官长所用汽车,多属大型,外观亦颇光洁悦目,若俯瞰车下车翼等,则泥土积寸厚,似乎日久绝未清洗,车夫怠惰,车主不知督责,机件易坏,用油加多,皆由是也.
一八六 起程往延安
西安街道颇阔,有五六十尺,两边兼有步行小路,人力车甚整洁,闻系因各车主竞争.有人言妓女甚多,全市妇女七万余人,不务正业者至一万左右人,未悉是否事实.余往七贤庄,访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询往延安汽车事.外处长蒋君言,他本拟来余寓告知,因鉴于前日往访慰劳团,致慰团被移寓所,恐再误故中止.余答无妨,我可自由打算,并托电告延安朱君,前日慰团失约,余甚抱歉对不住朱君盛意,系出于重庆派遣同来者作弊,与省主席等无干,希谅解为荷.盖余自闻该事发生,颇不安心,念慰劳团到祖国,未作何项实益,反增加两党恶感,故托蒋君代为辩白也.蒋君约定卅日早,备大小汽车各一辆,小车为余等坐,大车载护兵及汽油.是早临行时,寿科长坐一辆较新大汽车来,云主席派他用此车送余到延安.余乃辞蒋处长小汽车免往,而蒋君云他亦要加备一架车,路中较妥,故三辆车同行.午间到三原县,近郊有许多人在城外迎接,余甚不安,告寿科长切电止他县,勿复如此麻烦.寿君云此乃主席命令,渠无权阻止.在三原县午饭,设备颇丰,其壁上贴有印刷物多张,有一条云“禁用香烟请客”,余与县长甚表同情.回国两月行许多处,今日始见实行节约.此县为于院长故乡,文化颇发达,有中小校百余校.筵间有一位山西阎将军处长某君,余即问要往山西慰劳阎锡山将军,能否达到.答车路通至宜川县,再陆行二天,如要往可预告备马轿来宜川相候.余言决往,希代转达.午饭后,立再西行,近晚到宜君县,在城外亦有许多人迎接,寓招待所.因蒋处长大小车未到,往城外散步,觉颇寒冷,与西安不同.蒋君等车至晚始到,余车行较快,相差几两小时.于是约他明早大小车先行,到洛川县午饭可也.
一八七 中部县祭黄陵
余自到西安后,拟到中部县谒祭黄陵,故托宜君县长电知中部县长,预备祭陵仪式,并雇照像馆拍影.五月卅一日早由宜君起程,上午八点钟到中部县界,远见山坡上树林茂盛,异于其他诸山.车夫云该处便是黄帝陵.县长等已在城外山下等侯.由是绕坡上进,中间经过大祠堂前,再行两三里到黄陵.该陵原称桥陵亦系土堆,略作圆形,面积不过二千方尺,高约二十尺,陵前建一亭约二丈方,高一丈余,标“轩辕桥陵”,无石刻物等项.县内学生及县长等百余人来参加.香案上排列物数品,余焚香行最敬礼,拍照毕,余立亭阶演说,略云“代表南洋千万华侨,回国慰劳考察,鼓励抗战民气,收取国内军民社会好印象,回洋作宣传材料,冀得增加金钱外汇之助力.”中部县系光复后为黄陵而设,故县界颇小,城市亦寂寞.余辞谢学生等先回去,同县长往游陵之前
后,审其山脉形势,称曰“桥陵”,实有原因.盖陵后有高山,山下有一道山脉隆起,广数百尺,长千多尺,两边地均低平,此山脉直透到陵后,再升超为山岗,高二三百尺,古树森列茂盛.据县长云,前经核计有六万一千余株(古树虽多,枯则补栽).余按所谓桥陵者必为陵后高山与陵墓中间有一道山脉形如桥梁故有此称也.由桥陵观之岂三代以上黄帝时代,便有笃信风水者,不然如桥陵后方有高山起伏形势之,其左右前面复有水流环抱,近代迷信风水者所言之吉地,诚无出其右也.距陵前数百公尺,稍右畔有一小山,面积约数亩,高数十尺,有阶可上,不知是人造或天成.相传汉武帝在此求神仙云.游毕下山至大祠堂前停车,该祠堂,即黄帝祠,庭边有数株大树,有一树圆三十余尺,据云自远古时代迄今,又一树旁立一碑刻字云,“汉武帝挂甲树”,传汉武帝征匈奴回曾卸甲于该树.祠内外尚多可记,惜余已忘之.又相传黄帝已仙去,所葬系衣冠,然史不详载,是否事实,无可考.至陵前小山,传系汉武帝求神仙所造或属事实,因汉武帝信任方士欲求作仙,数十年而不悟,确系事实也.
二○一 毛主席与寿科长
毛泽东主席来余寓所数次,或同午饭,或同晚餐.陕北多山地水田甚少,故罕有食米,然待余等三餐均米饭及鸡蛋诸物.毛主席与余谈论两党磨擦事.余乘间告以“南洋华侨负抗战金钱责任,义捐不过十分之一,汇寄家用占十分之九,然均属政府所得外汇,概系兑现白银,如旧年(民廿八年)连美洲等处共汇来十一万万元.设政府以半数往外国采办军火,留半数汇来祖国作纸币基金,便可发出加四倍纸币,以作抗战军费,无须责成各省民众受公债困苦.自抗战以来,海外华侨提高爱国,并欣幸全国一致团结对外,可望获最后之胜利.兹若不幸两党恶感日剧,破裂内战,海外华侨必悲观失望,公私外汇定必降减,抗战经济或须发生问题.因自抗战以来外国未有借我现金,政府所倚赖全属华侨外汇.万望贵主席以民族国家为前提,降心迁就,凡有政治上不快事项,待抗战胜利后解决,此乃内部兄弟自生意见,稍迟无妨.”毛主席满口应承,言伊等绝无恶意,所有磨擦生端,皆由下级人造作,而中央多误信,嘱余谒见蒋委员长时,代为表白伊完全无恶意.又云:“君到此多日,所有见过此间情形,如回到南洋请代向侨胞报告.”毛主席所托两事,余均应承.然余心中已自揣度,凭余人格与良心,决不指鹿为马,不待到南洋,就是出延安界,如有关系人问余所见闻者,余定据实报告耳.余寓洞房前有一座小平屋,隔作两间房,茅盾先生及寿科长各住一间.晚餐后毛主席问余,寿科长住何处,余指其住所,毛主席即入其屋谈话,役人立门外等候.余在洞房前待与毛君相辞,乃久不出.余回洞内半点钟复出,视毛君尚未出来,时近十点钟,洞外晚风寒冷,余乃入洞安眠,不知毛君谈至何时回去.以一省府之科长,毛主席竟与长谈若是,足见其虚怀若谷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