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
1 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
企业要赚钱,要赢利,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现在许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有的业务员,为了得到订单,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不正是企业唯利是图、追名逐利的表现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根本在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传统文化管理模式的不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方向——绩效目标;方法——严格考核;结果——功名利禄。传统文化管理智慧: 方向——共同幸福;方法——仁爱利他;结果——和谐共赢。
许多企业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也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在一些错误的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企业,同时也很容易培养出一批自私自利、利欲熏心的小人。根基出现问题,建成的大厦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
当年三鹿奶粉因为掺有剧毒物质三聚氰胺而一夜间崩溃,不禁让我们惊诧,企业到底是以营利为目的,还是把消费者的需要当作目标。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智慧就是要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为前提,从而达到共同幸福的目标,只有双赢才会是永久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主要指儒、释、道三家。被西方誉为“东方三圣人”的就是这三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释家的六祖惠能。
图1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家及其代表人物
三家皆尚柔:儒家讲中庸,道家讲太极,佛家讲圆融;三家皆讲爱:儒家说仁义,道家说无为,佛家说慈悲,都充满一种人性的关怀;三家皆内省:儒家讲自省,“吾日三省吾身”;道家讲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佛家强调向内观望,“观自在菩萨”;三家皆修心:儒家讲“天下之元在于王,一国之元在于君,君之元在于心”;道家讲“欲入吾教,先要修心”;佛家讲“万法唯心造”。
2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德行
自汉武帝时期起,儒家学说被正式确立为教育政策。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20世纪上半叶。宋朝朱熹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待人接物的原则: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教育的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如图1 3所示。
图1 3八端
孝:百善孝为先。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段话的意思是,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仁道也就在心里扎下了根。”
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字,心在弟旁,心中有弟,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而“弟”字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顺从。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也是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表明“心正”。一个人的心不偏不斜,是为“忠”,换句话说,就是经典里面讲的正知正见。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事业。
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人无信则不立,国无信则衰。”这些讲的都是做人要诚实,不欺骗他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必信,行必果。
礼:“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这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以礼待人,要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义:“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这指的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应该具有正义感,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廉:“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这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我们做事应洁身自爱、廉洁奉公,不起贪求之心,没有占便宜的想法,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特别对领导来说,要真正认识到,领导是服务于下属的,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在思想上要勤政廉政,以贪污受贿为耻。同时,要建立好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
耻:“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耻感。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知耻,天下无敌。人若无耻,等于和禽兽一样,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耻”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3 心灵是智慧和潜能的本源
心灵是人类的思想,是智慧和潜能的本源。孙中山先生说:“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益之期。”心灵的力量是一种精神能量、心理潜能、思想感召力。心灵的力量是一种意向、梦想、愿景。心灵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可以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
代表东方智慧的管理思想有三个体系,分别是以人为本、以德为本和以心为本。以人为本和以德为本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基础,综合了崇尚自然法则的道家哲学,而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则更多的来自佛学精华。
以人为本的典型管理方式可以从管仲帮助齐桓公称霸的治理手法中略见一斑。这种方法强调对下属的管理,要从人性出发,鼓励人性中的善,遏制人性中的恶。
以德为本的典型代表是山西晋商。德在这里表现为“仁、义、礼、智、信”等行为准则,其中特别强调“义”和“信”这两个字。以义制利,诚实守信,是以德为本经营的核心。不过,社会的道德标准首先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变化;其次,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对道德要求也不一致。在法治较为完善的社会中,法律成为道德参照的底线。
以心为本深植于禅宗的内心修炼。事实上,稻盛和夫本人与佛有不解之缘。他出生的家庭笃信佛教,在稻盛和夫事业低潮期间,他曾向圆福寺的西山片雪老师倾诉烦恼并获高僧指点迷津。佛教的众多概念,如“孽”“报应”“善果”和“心相”等,对稻盛和夫的信仰影响至深,他于1997年正式皈依佛门。以心为本管理思想的精髓建立在自己积极向上的心相上, 并以自己内心的纯正对待他人。所以,以心为本的管理首先要求我们每个人要有一个正确对待生活和他人的心相。 一个人的行为和对他人的态度乃至做法会映射出自己的心相。
树立以心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尊重人的自我空间,不是倡导个人主义,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在实施以心为本的管理中,要形成集思广益、众志成城、团结共进的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在推行管理中,要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已调动起来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具有和谐人际关系和高度凝聚力的协调共进的员工队伍,这是管理者在实施心本管理的落脚点。
4 好的管理一定要关注人心
我问过许多管理人员:管人重要还是管事重要?大家都会回答:当然是管人重要,因为事是人做的。我进一步问:你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你是管人的时间多,还是管事的时间多?他们这才意识到,实际情况与他们的回答正好相反。
许多管理人员每天都是陷于事事物物的管理中不能自拔,忽视了对人心的呵护,有的甚至员工找上门来想与之倾谈,他都会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实际上,管理人员与下属谈话,这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就是指人心所向。
《论语》上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管理经历了物本管理、人本管理到心本管理,中国几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心本管理最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中国传统文化运用于现代管理,可以被高度地概括为一个字,就是“心”。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古圣先贤的思想智慧,无不与修心紧密相连。
真正好的管理一定要关注人心、触动人心。一切能够赢得员工心的言行,就是管理所努力的方向。而赢得员工心的方法,不外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由市场决定,现实中的绝大多数企业的员工的福利报酬相差不会太大,而精神方面则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挖掘。
要想赢得员工的心,首先我们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只要我们为员工着想、关爱员工,就会产生万众一心、泰山可移的效果。
一个没上过一天学、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居然在短短6年间白手起家,创办了一个资产达13亿元的私营大企业!这并非耸人听闻。
创造这个真实童话的农村妇女名叫陶华碧,对于她的名字,许多人也许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干妈”麻辣酱,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认识她的人,包括员工都亲切地称她为“老干妈”。老干妈公司曾名列“中国私营企业50强”第5名,上缴各项税金3 8亿元,产品已出口到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老干妈”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企业。
这个连文件都看不懂的农村老干妈到底是如何将企业带上了这样一个让许多科班出身、国外留学的管理专家也望尘莫及的高度,她的创业绝招是什么呢?
有记者曾问老干妈:“您没有文化,又从来没有学过管理,怎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
老干妈回答得非常好:“我虽然没有学过管理,但我当过妈妈。”言下之意,她把员工当作自己的小孩来对待。记者又问:难道您没有惩罚过你的员工?老干妈说:“当然惩罚过,不过惩罚的利剑一定要掌握在妈妈的手中。”
一个“爱民如子”的老干妈,即使责罚过员工,相信员工也会在责罚中感受到老干妈的那份爱意。成功的企业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企业各有不同。我想大家已经悟到了老干妈的成功之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