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德思想文化彼此靠近的摆渡人 曹卫东 学术散文自选集。
▼ 追溯法兰克福学派的沿革史,绘就德国现代社会批判理论的思维图景。
在《迟到民族与激进思想》中,作者以《德国思想的他者视角》开篇,从著名学者卡尔·曼海姆、马丁·格莱芬哈根、库尔特·伦克的研究成果出发,考察了有关保守主义的不同定义,揭示了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语境,分析了德国保守主义的思想结构,发掘其背后隐藏的思想关联、社会关联,特别是政治关联,揭示出德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激进思想;从宏观上勾画出德国保守主义的发展脉络。
德国保守主义:一种现代性话语
通常情况下,人们一说到保守主义,就会简单地把它与一种坚持传统、捍卫现状、反对剧烈变动的思想形态或者说一般的“守旧思想形态”等同起来,1这种一般的“守旧思想形态”,就是德国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所概括的“传统主义”(Traditionalismus)。也正因为如此,曼海姆认为,要想搞清楚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及其早期发展历史,首先就需要对保守主义与传统主义之间的差别进行深入的揭示,以纠正人们对于保守主义的普遍误解,还保守主义以思想的历史相关性和普遍有效性。
曼海姆运用其知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把概念阐述与历史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围绕着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原因、思维方式、与时代的关联性、与自由主义的对立和互补等诸多方面,阐明了其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的发展,在研究保守主义方面推出了筚路蓝缕、也颇遭质疑的成果,因此他本人被公认是研究德国保守主义乃至保守主义一般的代表人物之一。曼海姆的主要思想成就尽管并不在于保守主义研究,而在于阐明了一种以“作为科学的政治学的研究法”为核心内涵的知识社会学体系。但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如果没有保守主义研究,曼海姆很难在经验研究与哲学反思之间取得均衡,正是对于德国保守主义发生和早期发展的历史追溯和理论反思,让曼海姆尝试并成功地把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与历史科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区分开来,实现了自身研究的经验转向。
曼海姆在其《保守主义》一书中开宗明义,2明确指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阐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早在19世纪的前半期,德国就已经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作是“早期保守主义”的思想潮流,为特定社会阶层所代表和呈现,也反映了特定社会阶层的旨趣,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思想潮流的历史动因和内在结构。曼海姆首先试图在概念上给予保守主义一个明确的界定。他有意识地回避了从纯粹思辩的角度,而是采取了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来阐明他对于保守主义的理解。为此,曼海姆把带有历史色彩的保守主义概念与人类学和心理学所主张的传统主义概念区分了开来。曼海姆首先试图在概念上给予保守主义一个明确的界定。他有意识地回避了从纯粹思辩的角度,而是采取了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来阐明他对于保守主义的理解。为此,曼海姆把带有历史色彩的保守主义概念与人类学和心理学所主张的传统主义概念区分了开来。
……
代 序:文化的中介者(阿克塞尔·霍耐特)
第一辑 德国现代思想的紧张与挑战
德国思想的他者视角
——关于《德国思想史》的访谈
德国保守主义:一种现代性话语
“犹太人的路德”:门德尔松与启蒙思考
卢梭是个保守主义者
第二辑 德国保守主义思想的发生语境
默泽尔:德国保守主义的奠基者
哈曼的伦敦之行及其思想史意义
赫尔德的1769之旅
论歌德的“中国主义”
席勒与“古今之争”
从“全能的神”到“完整的人”
——席勒的审美现代性批判
第三辑 迟到民族的激进话语
法的历史性与有机性
——萨维尼的法学理论及其思想史意义
“保守主义革命”及其后果
狡猾的刺猬
——施密特解读笔记之一
社会激进主义批判
——普莱斯纳与汉语世界的潜对话
第四辑 进步话语的断裂反思
布鲁门伯格:人类此在关系的解释者
对“现代断裂论”的反拨
反思“现代性问题”
进步观念批判
——与罗伯特·施佩曼先生座谈纪要
从“认同”到“承认”
第五辑 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07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08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09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2010德国哲学发展报告
附录
中德现代化比较笔记
20世纪德国的艺术意志
曹卫东学术论文
让我们共同具有的理性达成一种非暴力的谅解、从而能够达到相互理解的设想,影响和促使曹卫东决心成为一名中德之间思想文化的中介者。让中德这两个迄今为止共同点颇少的文化大国彼此更加接近和相互加深了解,甚至彼此通过对方来观照自己,成了曹卫东所有创作重要的目标。
——阿克塞尔·霍耐特
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研究者曹卫东在过去的十年中对德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把阿多诺、霍克海默、哈贝马斯和霍耐特的大量著作翻译成中文并介绍到了中国,成功地把高校教师、翻译家以及协调中国出版社的联系人等多个角色结合于一身。
——德国翻译界zui高奖项之一“文学之家 德嘉银行奖”授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