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公民观的复苏:地球生命的伦理思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2656858
  • 作      者:
    周国文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国文,1973年8月生,男,福建宁德人,哲学博士后,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哲学伦理学研究。现任中国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美学协会会员,教育部科技评价与评审信息系统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工作评审专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库专家,生态文明智库专家,国际英文学术杂志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杂志编委与审稿人。出版学术专著《公民伦理观的历史源流》《自然权与人权的融合》《和谐社会的公民伦理研究》等4部,参与编撰论著5部,在《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与文化》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公民观是一个复合的系统,从本然的意义上须追溯其存在的必然,也就是公民的存在观。《公民观的复苏 地球生命的伦理思虑》记述了公民的存在观是公民从其本体生成的意义上对其物质存在与精神来源所做的本质思考。公民生成的前提条件是大写的人的存在,它需要从人的解蔽开始。从人到社会,公民概念从酝酿到成熟的逼近,不仅触动了公民哲学的产生,也直接促成了公民之社会观的形成。从人到社会,公民观从人之为人到融入社会,公民概念的社会印记逐渐凸显,也直接促成了公民之社会观的形成。从存在观到社会观,公民概念与蕴含的稳健成型说明了系统的公民观从产生到发展的必然。
  复苏系统的公民观既需要立足于人类社会的整体现实,又需要善于从自然世界中吸取营养。公民之生态观是公民在认识自然、理解自然与融入自然过程中所持有基本态度、观点与准则。
  公民之传媒观是公民在社会生活境遇中对现代传媒的含义、定位、作用、界限与趋势的整体认识与系统看法。公民之传媒观是系统公民观的重要维度,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愈发体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
  从一种外在机制再转回内心信念,如同从公民之传媒观的讨论再回归公民之价值观的辩析。在理性和科学精神的指导下,从深奥到简单,从艰深到平凡,公民之生活化哲学思辨不断朝着生活智慧的方向前进。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公民之存在观
第一章 人之解蔽:超越工具化的技术宰制之可能
一、人:有限理性的存在者
二、人的问题:自迷与异化,以及丧失勇气
三、人的状况:风险生存
第二章 人之自明:技术时代的解蔽抉择
一、世界的变化与作为对象物的人
二、个人的抉择与历史进步论
第三章 人之疏离:源自现代性流弊的宿命
一、现代性流弊的揭示
二、模仿自然化的自然:人与自然的疏离
三、工具化的效应:人与人的疏离
四、人性中潜在的缺陷:人与社会的疏离
第四章 人之自足:精神返乡的新生
一、自足的信念及其内涵
二、人的精神返乡

第二篇 公民之社会观
第五章 公民概念的历史源流暨述评
一、公民概念的源起
二、古希腊城邦政治时代之后的公民概念
三、公民概念理论的二元论
四、公民概念的理论发展
第六章 公共服务与公民诚信社会
一、公共服务的公民本位主义
二、公共服务的缺失及其根源
三、公共服务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可能性
四、公共服务与中国社会现代化
五、公民与诚信社会的关系
六、公民诚信社会与公民伦理的形成
七、公民诚信社会的基本道德机制
八、公民诚信社会文化建设的五个原则
第七章 协商民主的公民观
一、公民治理制度的理论内涵
二、公民自治制度的“公民意识”蕴含
三、“协商民主”与公民自治
第八章 自主、公共性与和谐
一、自主:公民治理的内在价值
二、公共性:公民自治的基本维度
三、和谐:公民自治的目标趋向

第三篇 公民之生态观
第九章 自然与生态公民的理念
一、自然:世界原初状态的存在
二、面对自然:生态公民的终极依归
三、关怀自然:生态公民的观念形式
四、理解自然:生态公民的本真存在
第十章 生态公民的价值蕴含
一、生态公民的概念
二、生态公民的身份
三、生态公民的价值
四、青年生态公民:最具有能动性的生态公民主体
五、青年生态公民的理念:未来创新的生态模式
六、青年生态公民的精神源泉:生态大学的新生态教育精神
第十一章 自然生命的伦理思虑与生态公民的城市论
一、生命的内涵与自然生命的哲思
二、人类生命与自然生命的关系
三、保护自然生命的基本伦理原则
四、自然生命与自然生命权
五、人之生命性、人性与人之生命权
六、城市荒野与地球公民
七、宜居城市与低碳城市
八、城市森林与城市农庄
第十二章 自然主义的生态思维与生态主义认识论
一、自然的哲学概念
二、生态概念与生态思维
三、自然主义生态思维的蕴含
四、新生态文明的重要路标
五、生态主义认识论的缘由与内涵
六、生态主义认识论的价值原则
七、生态主义认识论的四阶段

第四篇 公民之传媒观
第十三章 公共社会的传媒伦理及大众传媒的价值实现
一、传媒伦理及其属性
二、传媒伦理的价值实现
第十四章 大众传媒、公共性与公共权力
一、大众传媒的定位:公共舆论的传播者
二、公共权力的基本属性:公共性
三、大众传媒与公共权力的关系:歧异性
第十五章 公众、传媒与公民权利
一、公众与传媒
二、权利与公民权利
三、大众传媒:公民权利的公共性保护
四、公民权利与传媒的关系
第十六章 现代传媒与公共理性
一、现代传媒的公共领域存在
二、公共理性及其对现代传媒的影响

第五篇 公民之价值观
第十七章 公民生活化哲学的思辨与道德感
一、哲学是公民生活的哲学
二、公民哲学的生活化蕴含
三、道德感:公民哲学生活化的结晶
第十八章 公民乌托邦的探询、可能及其反思
一、时空的公民乌托邦:想像与描述的概念形态
二、玄思的公民乌托邦:不同向度的可能
三、理想的公民乌托邦:一种基于愿景的存在
四、虚无的公民乌托邦:内在悲怆的忧郁感
五、完善的公民乌托邦:对一个祛魅世界的解答
六、自足的公民乌托邦:立足自由的精神澄明
七、终极的公民乌托邦:一种普世主义的范本
八、运动的公民乌托邦:信仰轨迹的意义所在
九、健全的公民乌托邦:意在超越的未竞之业
十、救赎的公民乌托邦:返归现实的心灵摆渡
第十九章 德性蕴义的形成及发展:城邦、政府与共同的善
一、自足的显明:德性概念的内在分析及溯源
二、理想国的德性及其实现:作为观念史背景的柏拉图德性观
三、公民之至善: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基础
四、公民的德性: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载体
五、城邦之善:亚里士多德之德性观的目标
六、理想的共同体社会:德性的完备
第二十章 自由概念的价值思虑
一、密尔的自由概念
二、自由的路径选择
三、自由个性的力量
四、作为终极价值的自由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