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延迟的否定:康德、黑格尔与意识形态批判:Kant, Hegel, and the critique of ideology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144684
  • 作      者:
    (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齐泽克曾多次谈及自己对黑格尔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痴迷:“我虽然写了很多关于电影、大众文化的评论,但在内心深处*根本的还是跟从黑格尔的哲学。黑格尔在今天是鲜活的。”但这“内心深处”为什么会有这种痴迷却鲜有道出,它成为了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构建的一种“无意识”。在这本初版于1993年的《延迟的否定》中,齐泽克对于康德和黑格尔的独特解读表现得*为淋漓尽致。并且,作为“严肃”思想家的齐泽克,阐述观点时每每借用希区柯克、《银翼杀手》、莫扎特等大众视野中的流行符号,入手极为艰深晦涩的哲学研究,使其论述多了几分易读性。


展开
作者简介

斯拉沃热•齐泽克(1949-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社会和哲学高级研究员,拉康传统*重要的继承人,他长期致力于沟通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精神分析、主体性、意识形态和大众文化熔于一炉,形成了极为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政治立场,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耀眼的国际学术明星之一,被一些学者称为黑格尔式的思想家。现任教于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担任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译者介绍:

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哲学系主任助理。长期从事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研究对象包含齐泽克、鲍德里亚与科耶夫。曾出版《消费社会理论及其方法论导论》《拜物教的幽灵》等研究专著,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相关文章近 60 余篇。翻译了多部英、法文哲学著作。其所翻译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 法 ] 让·鲍德里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版)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评选的“第九届(2009年度)引进版优秀图书奖”中获得社科类图书优秀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地阐发了齐泽克对于康德、黑格尔哲学的拉康化解读。这部书被齐泽克的好友巴特勒称为“恢弘巨制”,并判定为齐泽克众多著作中“迄今为止*丰富的对黑格尔的理解”。

本书中,齐泽克对于自己虽然作为拉康的忠实拥趸,“内心深处”为什么会对黑格尔怀有某种近乎痴迷的热情做了详尽的阐释,以及将他对康德和黑格尔思想的独特解读表现得淋漓尽致。

齐泽克对于思想界的贡献在于:借助于大众文化通俗的表现形式揭示了晦涩的拉康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致力于对当代社会意识形态新形式的揭示和批判,而这使得齐泽克成为当代激进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与他对康德和黑格尔思想的深入研读关联甚深。


展开
精彩书摘

★精彩试读选段:

“知道自身是一个复制品的主体”所包含的矛盾使得“主体的无实体性的存在”更为清楚地被再现了出来;就其实体性而言,我的存在所具有的确定性的内容就在于:我不过“是”一个复制品,让我成为“人”而不是一个复制品的特质并不能在“现实”中找到。在此出现了在《银翼杀手》中隐含的哲学内涵,它在电影中被反复地证明着,它们大多指向了笛卡尔的我思(Cogito)。问题在于:当所有构成“我”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些制造物——不仅我的身体,我的眼睛,甚至我最为隐蔽的记忆和幻象都是被创造出来的,那么我思,这个自我意识究竟会在哪里呢?在此我们遭遇了拉康所谓的阐述主体(the subject of enunciation)与被阐述主体(the   subject of enunciated)之间的区分:我确证所“是”的每一件事物,我能指出的每一个被阐明的内容,以及说“这是我”,最终都不是“我”。我只是一个空,与任何内容保持距离。

《银翼杀手》由此给出人和机器人之间的两个区分。人是一个不知道他是复制品的复制品。但我们却不能仅仅停留于这个简单的观念,即我们作为一个“自由人”的自我意识不过是基于对规范着我们生活的那些偶然的连接的无知。我们还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一个被阐发的层面,我确认我作为复制人的身份,在一个阐发的层面,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的主体:“我是个复制品。”这一确认是在其最为纯粹的意义上对主体的一种确认。……简言之,在《银翼杀手》中,那些复制品只有在证明自身就是一个具有确定性、具有现实性的内容的时候,才真正地成为了纯粹的主体。这其中包含着最为隐蔽的妄想。主体虽然不就是“他们自身”,却已经是根植于其中了。在确切的含义上来说,对于主体的界定带有一点乡愁,它本身就是主体的缺失。

……

我们当然可以将《银翼杀手》解读为一部描写复制品主体化过程的电影,但实际上,那些最为隐蔽的记忆并不是“真的”,而只是被植入的,复制品通过将这些记忆综合为一个个人的神话而将他们自身主体化。这种记忆的综合就是他们在象征界为自己构建起来的一个位置。但更进一步说,我们“人类”的记忆难道就不是被植入的吗?在其中,我们也向大他者借来了构成我们个人的神话的诸多要素。先于我们所说的一切,难道我们不是首先被大他者言说的吗?至于我们真实的记忆,在拉康看来,难道不也就是一个虚幻的结构吗?甚至构成这个结构的要素也是被创造出来的,被植入的,而并不是“真的属于我们的”。留下来属于我们的只有我们对这些要素的主体化的过程,我们将它们整合到一个象征界当中去。从这一角度来说,《银翼杀手》给我们的教训就在于告诉我们这种操控注定是要失败的。


                                   

 


展开
目录

译者前言

前言

 

第一部分 我思:被称之为主体的空洞

第一章 “能思维的我或者他或者它(原质)”

黑色的主体

……脱节

从康德到黑格尔

非平等交换

货币与主体性

从主体到实体……而后再返回

主体作为“消失的中介”

限定先于先验

“完全的回想”:在真实中的知识

第二章 我思与性别差异

在普遍中的康德式断裂

基督式的崇高,或者“向下—综合”

“性化公式”

“我并不在我思之处”

作为幻象—凝视的我思

“自我意识是一个客体”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加速的认同

 

第二部分 故:辨证的非逻辑性推论

第三章  根本恶及其相关事宜

“康德与边沁在一起”

幻象与现实

“以毒攻毒”

根本恶

到处都是烟斗

非—主体间性的他者

不定判断的客体

Ate及其越界

符号的至福

第四章 作为意识形态理论的黑格尔的“逻辑学”

不充分基础之原则

同一性、差异、矛盾

形式/本质,形式/质料,形式/内容

形式、真实、完成的基础

从“自在”到“自为”

“基础”对决“条件”

“事物返回自身”的同义反复

“绝对的无休止的生成”

可能的现实性

 

第三部分 我在:快感的环路

第五章 “被矛扎伤的伤口还需扎伤的矛来治愈”

真实之回答

主体性与宽恕

第六章 如同在你自己的祖国中一样自在!

 

索引

译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