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哲学是一个相当古老的哲学分支,其中包含了许多扑朔迷离又引人入胜的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思维、感觉、记忆和灵魂等心灵问题的探讨,不过对心灵哲学的研究一直都不是哲学研究的重点。在这个领域取得重大理论突破的学者是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他的身心二元论对心灵问题的研究范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笛卡儿之后的两百多年间,心灵哲学的研究始终进展缓慢。直到20 世纪初期,在维特根斯坦以“语言游戏”为核心概念的语言学理论影响下,心灵哲学领域形成了以牛津大学的吉尔伯特•赖尔
(Gilbert Ryle )为主要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灵理论(哲学的行为主义又称为逻辑行为主义,与心理学的行为主义或称方法论的行为主义有所区别)。作为心灵哲学史上早期物理主义理论,该理论对笛卡儿的身心二元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导致实体二元论迅速衰落,同时也开启了心灵哲学研究的物理主义时代。之后的心灵哲学历经行为主义、同一论、功能主义的理论更替。20 世纪50 年代之后,在人工智能、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语言学及哲学等众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下,学术界逐渐形成了对包括心灵问题在内的整个人类认知现象的多视角、跨学科研究,人类对心与认知问题的探索走上了学科发展的“快车道”。时至今日,心与认知的问题仍然是哲学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热门的话题之一。
丹尼尔•克莱门特•丹尼特(Daniel Clement Dennett )是心智与认知问题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师从被称为美国哲学“大统领”的哲学家奎因(Willard Van Orman Quine )和行为主义大师赖尔,其学术思想深受两位导师的影响。在心智与认知问题的研究范式上,丹尼特接受了赖尔的主张,坚决抵制以超自然的(supernatural )事物或超自然力解释心智能力的“笛卡儿式心灵观”.。他致力于为心灵“去魅”(demystifying mind)——去除心灵中那些神秘的、超自然的成分,抛弃精神实体或“小人”(homunculus)这类“机器中的幽灵”(ghost in the machine).,使心灵研究建立在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承诺之上。另一方面,作为人文学者,他对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与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和进化过程有关的科学成果抱有极大的兴趣,并将这些研究成果融入到自己的心智解释理论中,这是继承了奎因的自然主义认识论的精神内涵.。最终,丹尼特以自然主义本体观和方法论为基础,通过对意向性、意识和自由意志三种重要的认知现象进行自然主义解释,建立了一套极具个人特色的“自然主义(naturalist)认知理论”体系。该体系通过构建心智与认知现象的科学解释理论,驳斥了心灵的不可知论,建立起以自然的、科学的方式理解心智的有效途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