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新诠》:
“笔者从小在批判封建礼教、打倒孔老二的社会氛围中长大,从小养成了一种崇尚西方科学、鄙视传统文化的心态。直到本人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大学从教10年之后,受到政府委派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思想才发生了变化。我在外国朋友家里,看到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从外国人写的书里,我了解了许多自己全然无知的东西。有一次聚会,外国朋友请我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我的讲话言之无物却充满了自己的批判性意见,大家听了都露出不以为然的神色。这些经历使我猛醒:我横加批判的东西,是我真正了解的吗?流传了几千年,受到全世界最有知识的人尊崇乃至外国的普通人都愿意学习的东西,难道我这个炎黄子孙反而应该嗤之以鼻吗?我自以为传统文化是现代人应破除的封建迷信,根本不懂孔子学说却认定自己比孔子高明,这难道是科学的态度吗?这下我才发现了自己的迷信、无知和狂妄。于是我才虚下心来认真读古书,用科学的态度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几年的学习研究,我才发现,原来,中国传统文化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而且其中埋藏着无尽的宝藏。”因此,我们不能把近代落后的责任全部推到祖先的头上,推到传统文化的建设者头上。用十七大报告的话说,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家园有密切的关系:“中华历久弥新的璀璨文化,是全民族文化认同、文化尊崇的基础,是民族生命智慧的源泉,是民族安身立命的支撑。否定和斩断中华文化,搞民族文化虚无主义,那是民族衰亡之路。无文化认同和尊崇,共有精神家园就无文化根基和文化底蕴。文化认同和尊崇积淀愈深愈厚,文化认同感、尊崇感就愈具有吸引力、聚合力、亲和力,中华共有精神家园就愈美满。”
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提到这样的高度,更是深切地体察到了当今中国所存在的精神危机。这种危机具有历史性、整体性、现代性。就历史性来说,说短点是近代,说长点从明末清初就开始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