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中“先验演绎”结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56200
  • 作      者:
    董滨宇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内容介绍
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其艰深晦涩,在一些关键哲学问题上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其中围绕“先验演绎”部分的结构问题展开的争论尤为瞩目,几乎有史以来所有一流的康德哲学研究专家对此都有置喙。康德生前曾发表《纯粹理性批判》第1版,就
展开
精彩书摘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中“先验演绎”结构研究》:
  按照亨利希的说法,“一个证明、两个步骤”的观点正式抛弃了第一版的“主观—客观演绎”,从而也表明康德确实有重写“先验演绎”的必要。尤其是,亨利希认为康德在第二版演绎中不再关注“主观演绎”了,它的一切论证都属于“客观演绎”。应该说,亨利希的这一主张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主观演绎”所围绕的主题——先天认识具有怎样的能力?而它们又是怎样具体运作从而形成关于对象的知识的?这些论述都将无法避免地带有某种心理学色彩。史密斯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主观性演绎寻求使知识得以可能的主观条件……结果它带有心理学特征。另一方面,之所以有客观性演绎,是因为它并不处理心理学而是客观有效性问题,它探究的是源于纯粹理性的先天概念何以对对象是有效的。换句话说,客观演绎是逻辑的,或者用后康德时代的术语说,它是认识论的。”可见,依据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一个清楚的事实:第二版演绎绝不是对于第一版的简单重复,相反,它确实发挥着一个重要的功能:尽量去除掉第一版演绎的心理学色彩,而从逻辑功能的角度展开更为“形式化”的论述。《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第2版)中“先验演绎”结构研究》认为,这是康德重写“先验演绎”最为根本的目的,在这一原则之下,第二版演绎呈现的是与第一版相比截然不同的论证思路。为了更准确把握其中的差异,我们认为,可以从“先验演绎”中三个基本概念人手来加以深入领会,它们分别是:先验统觉、先验对象与先验想象力。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先验演绎与《纯粹理性批判》
第一节 先验观念论的主旨
第二节 先验演绎的位置与作用
第三节 康德为什么重写“先验演绎”?
一、基本差别:两种论证结构
二、先验统觉、先验想象力与先验对象
三、差别与一致:两版演绎的整体意义

第二章 对先验演绎中关键概念的批评
第一节 主观性演绎的批评
一、豪威尔的批评
二、克利弗的批评
三、盖耶尔的批评
第二节 客观性演绎的批评
一、豪威尔的批评
二、克利弗的批评
三、盖耶尔的批评

第三章 结构的分歧
第一节 亨利希的“一个证明、两个步骤”
第二节 阿利森的修正与质疑
一、阿利森的修正
二、阿利森的质疑
三、补充性说明与问题
第三节 其他相关阐释

第四章 先验演绎结构的阐释
第一节 线索的发现
第二节 第一步骤:先验统觉及其客观有效性(第15-19节)
一、判断行为与直观杂多(第10、13、14节)
二、先验统觉(第15、16节)
三、先验对象(第17节 )
四、判断的客观有效性(第18、19节)
第三节 第二步骤:范畴与感性直观(第20-23节)
第四节 第三步骤:先验想象力与形式直观(第24-26节)
一、先验想象力(第24、25节)
二、形式直观/图示(第26节 )

第五章 结构的归纳

第六章 “先验演绎”中的其他问题
第一节 “直观”概念辨析
一、“直观”的基本定义及其问题
二、作为认识活动的直观:意向性
三、作为意向性行为的结果:形式直观
第二节 “先验对象”概念辨析
一、积极意义上的“先验对象”
二、消极意义上的“先验对象”
三、“先验对象”与“先验观念论”
第三节 康德与贝克莱主义
一、康德是贝克莱主义者么?
二、根本分歧:经验与“幻相”
三、“物自身”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