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1
第一章 学海堂与江浙学术入粤/32
第一节 文笔考与桐城义法/33
一 文笔不分/34
二 《文选》正统/39
三 古文与时文/44
第二节 学海堂与经解之学/53
一 科考与学风/54
二 精舍与经解/61
三 江浙学术入粤/68
第二章 入粤江浙学人与汉宋叙述/78
第一节 《汉学师承记》与汉学名义/79
一 易学与汉学发端/81
二 求古与求是/88
三 确立惠栋汉学正统/96
第二节 《汉学商兑》与汉宋之争/105
一 发轫商兑/106
二 撰述因缘/112
三 首攻毛奇龄之旨趣/121
第三章 东塾之学与浙粤学术递嬗/129
第一节 陈澧小学理念之演进及旨趣/130
一 学海堂与小学入门/131
二 声韵贯穿训诂/136
三 小学与初学/145
四 小学与以浅持博/152
第二节 《科场议》与经解、经学之辨/158
一 论学与议政/159
二 割裂经义与学风/163
三 经学与心术/168
第三节 “四科说”与陈澧构筑新经学之抱负/175
一 四科论与兼存汉宋/176
二 以文学总会四科/183
三 惠、戴与假汉学/189
四 郑玄与真汉学/195
五 文在兹、道在兹/203
第四章 东塾之学的确立、反响与意义/213
第一节 东塾之学的两歧反应及不同立意/214
一 江浙门径与经史小学/215
二 大帅与大儒/219
三 兼采汉宋与摭拾相似/225
第二节 汉宋兼采的浙粤取径与宗尚/231
一 与吾江浙学者之言尤多不合/233
二 治经不如治史之尤要/238
三 尽观其深与徒据一二端之近似/243
征引文献/250
人名索引/268
后 记/276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