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村研究 (第一辑)》:
如今在村中居住的75岁高龄的党蒙后人曾说:“过去,到八月十五,还能按辈分,到祠堂里领烧馍子,比方说,你80岁了,你资格老,给你分8个烧馍子,他70岁了,给他分7个,后边的小孩一二十岁的娃,小娃每人两个,你家里有三个小孩,你领6个烧馍子,是按照年龄领馍,实际上就是把家族里家里边的人按辈分区分开来,为什么他要领8个,你领7个,把你俩区别开来,他年龄大,受到尊敬了,所以他可以领8个。”这正体现了党家村祠堂活动对于孝道的重视和对老人的尊敬,同时也体现了长幼有序这一思想,但是党家祠堂的这一分馍活动只给男丁分,而不给女丁分,也体现了其所遵循传统社会男女有别的思想。
党家村的祠堂文化其实是在儒家思想主导的传统社会之下产生的,故其秉持着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儒家传统思想,并重视族规、乡规民约对于族民、村民的约束与规范。党家村传统社会有着严密的祠堂系统,表现在数量众多的祠堂,并开展祭祖、议事等祠堂活动,族田收入与基金提供经济与物质支持,“公直、老人”制度管理村庄和宗族事务。这在无形之中使族民、村民的凝聚力得以形成并增强,宗族与乡村社会也被稳定地控制、管理与教化着,宗族与乡村社会才得以稳定发展。而这其中,祠堂所确立的长者权威使孝道至今仍在党家村得以持续传承。
2.“节孝碑”与“看家楼”作为教化村民的文化符号
在党家村众多建筑中,具有凄美历史典故的唯有节孝碑。节孝碑,位于村中大巷东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