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想象创造人自身:加斯东·巴什拉的想象哲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85120
  • 作      者:
    张璟慧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作者简介
  高继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院长。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外国文学学科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出版著作《伊夫林·沃小说艺术》《英国小说史》《英国小说的流变》《历史文学中的英国王室》等;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获诺贝尔奖的女性》(译著)获第七届中国图书金钥匙二等奖,《英国小说史》获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文学中的英国历史”和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英国工人阶级文学的发展与演化”。
  
  张璟慧,女,1977年7月生,汉族,九三学社社员,文学博士(后)、副教授。现任教于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主要研究兴趣是文艺关学、视觉艺术、英美文学。
  已独立发表专著1部、论文30余篇,独立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4个。2009年9月,独著专著《方式即意义:自<黑暗之心>到<现代启示录>改编的中国古典美学观照》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年10月,独著论文《情爱与禁锢——以(荆棘鸟)为例》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4年度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开封市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好人榜2014年6月“敬业奉献”榜入选人。
  
  杨朝军,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科研副院长,河南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语用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翻译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翻译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教育科学专家库专家,河南省优秀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三等以上奖励多项。出版《形式与功能:英语左偏置构式的篇章语用功能研究》《系统·功能·评价》《伦敦文学地图》《科学语言》等著作多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中国翻译》等国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语言学、语用学及翻译理论。
展开
内容介绍
  加斯东·巴什拉是20世纪法国思想家,毕生学术先后围绕科学哲学和文艺诗学两个方向进行。目前,国外学者对他的定位是,科学哲学之新认识论的奠基者与文艺诗学之想象哲学的开创者。然而,于中国理论界,巴什拉近年才渐被熟知。整个法国甚至欧陆哲学在中国的接受受限,可能是导致国内接触、研究巴什拉较晚的主要原因。相应的,国内对巴什拉思想的关注与应用就少了许多。《想象创造人自身 加斯东·巴什拉的想象哲学》拟系统梳理巴什拉的诗学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评述巴什拉对文艺批评领域的贡献、作用、局限,旨在抛砖引玉,为国内进一步研究及运用巴什拉的理论漠定一定的基础。
  《想象创造人自身 加斯东·巴什拉的想象哲学》可供国内从事理论研究的学者、文艺理论在读研究生等查阅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在此,关于主体(或者其缺失)的思考导致了关于知识的结论。巴什拉颠倒了哲学的先后次序:一开始就强调知识、它的各种形构或变形,最终导致了关于主体的结论。”(Tiles 1987:143)简明扼要地说,20世纪法国哲学看似流派纷呈,其实都是从同一问题的两端之一出发的。然而,此两派法国哲学家中,一如前述,有哲学家曾进行过综合两者的卓有成效的努力,这就是上文已几次提到过的法国思想家——巴什拉,本书探讨的核心人物。虽在目前中国学界,巴什拉的贡献还不太为人所知,但他对法国乃至世界的几代哲学家,如康吉莱姆、福柯、德勒兹等的年轻时代都具有启迪式的重要影响。他的思想游走于科学哲学与诗学之间,与当今哲学的间性思潮一脉相承,至今仍是法国哲学的骄傲(Gutting 2001:227-228)。
  二、文艺研究与个体的精神诗意探寻
  巴什拉的思想,不仅在上述法国哲学两派的精彩角逐中时被提及,影响了哲学的发展,他后半期思想以前期思想为基础而转向的想象哲学与诗学研究也为文艺研究①开启了意义深远的阵地。有人说,中国精神具有悠久传统的审美情怀并恪守道德化的社会生活;印度精神长于语言分析、辩证法、逻辑及细致的内省;西方精神专注于理性分析,以精确的自然科学方法把自然界逻辑化。自比较文化兴盛以来,此类对各种文化类型之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屡有出现,以简洁的对比语式给人深刻、明了的印象。就上述论断来说,至少以巴什拉这样的思想家的一生的思想踪迹考察,对西方精神的概说稍显片面。西方传统精神未必只是自然界的逻辑化、理性分析及对实证科学的追求。科学实证固然是西方精神的一个重要维度,但并非全部。科学理性是希腊精神的一个方面,而希腊精神还有前苏格拉底学派的前科学探寻、奥尔菲斯意识、悲剧诗人的诸神世界及与希伯来结合生发的基督教。也就是说,诗意与理性本就是西方的两个向度,自柏拉图“将诗人赶出理想国”后,这两种精神维度始终都在交锋中前行。
  西方思想具有悠久的内在反思批判传统,这种反思批判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追随近代经验主义,分析哲学力图进一步扫除形而上学的影响,为确立科学对象的明晰性和经验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厘清道路,批判将形而上学拉人人文伦理,划清科学与人文、审美、宗教等的界限。另外,现象学、解释学也捍卫了人文的疆界,批判以形而上学解决宗教、人文、伦理的谬误。分析哲学与现象学、解释学的推进,在厘清形而上学与人文及审美问题方面获得了相当一致的结果:拒斥科学理性对人文学科领域的支配。
  人文学科中,文艺学,即对文艺文本、作品的研究中蕴含着最大、最多、最复杂层面的精神意义的探寻。寻访文艺中所蕴含的“精神”,是一种诗意活动。重新体验创作者的内心及其诗意本然,才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本质。体验始终与人(创作者与阅读者)的当下心境有关,要求的是使文本中的精神意义还原出来,而非把它解读为琐碎、具体的知识性事实。人正是通过精神的创作来超越平庸的现世,确立自身的生存意义的。①文艺作品的真诚意味只在真诚的审视者的精神中显现出来。这就意味着,审视者的精神在与创作者的直接精神对话中,开启了自己的新维度。这种“交谈”是意义的双向显示过程,既显示出创作者的意愿,也显示出当前阅读者的意义,即通过交谈,文本中的意义因阅读者的提问而显示出来的同时,阅读者的生命意义也会被交谈揭示出来。这就是当代间性理论对时代的回应。海德格尔在后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与古代哲人和诗人的对话中,其目的正在于以精神对话,显示文本的内涵。交谈中,精神的意蕴指向未来,对话于是开启了生命意义的未来向度。文艺作品的意义不是唯一、死板的,而是在循环不息的问与答中不断开启,“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种先决条件,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参与到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地规定了传统”(伽达默尔1986:62)。那么,谁来负担此对话呢?只能是作为个体的阅读者。每个人都具有自身无法抹去的思想的个体性,这也就为个体与个体间的思想或精神交流、解读、释义、增殖提供了可能。
  ……
展开
目录
丛书序
序令人敬畏的想象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思想史嬗变与加斯东·巴什拉
第一节 哲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理论的三次历史演变
一、哲学与美学的第一次历史演变
二、哲学与美学的第二次历史演变
三、哲学与美学的第三次历史演变
四、建于哲学与美学演变基础上的文艺批评理论
第二节 法国思想史及其精神气质
一、20世纪下半叶法国哲学的五个问题
二、勇于挑战“未知”的法国哲学
第三节 现象学在法国的继承与发展
一、当代法国哲学的划分
二、两派与胡塞尔的关联
第四节 文艺研究:一种个体化的精神诗意探寻
一、法国流派中的巴什拉
二、文艺研究与个体的精神诗意探寻
三、巴什拉传奇

第二章 巴什拉及其研究意义
第一节 生平及著作
第二节 思想历程
一、起步于科学哲学
二、诗学转向源于科学认识论
第三节 巴什拉的贡献
一、法国思想传统:科学与人文相连
二、巴什拉贡献的两个方面
第四节 巴什拉在中国及其传播受限的原因
一、迥异于英美学派的法国思想
二、法国思想特质
三、巴什拉等法系思想家为中国注入新活力
第五节 巴什拉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一、巴什拉国外研究现状
二、巴什拉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巴什拉想象哲学的诞生
第一节 时代造就巴什拉
一、20世纪自然科学革命
二、巴什拉的回应
第二节 巴什拉的科学哲学:“巴什拉辩证认识论”
一、巴什拉辩证认识论的内涵及价值
二、巴什拉辩证认识论与诗学的微妙关联
第三节 巴什拉科学哲学的意义:为想象哲学奠定基础

第四章 巴什拉的想象哲学
第一节 巴什拉之前的想象观
一、历代不同想象观的哲学背景
二、古代、近代及现代初期的想象观
三、既往想象观的理论特点
第二节 巴什拉的想象哲学:物质想象与想象的现象学
一、巴什拉想象哲学前期:物质想象
二、巴什拉想象哲学后期:想象的现象学
第三节 巴什拉想象观溯源
一、受益于众多思想家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
三、“去精神分析”到现象学转向
第四节 “巴什拉之谜”
一、对巴什拉的两个争论
二、本书对第一个争论的解答
三、本书对第二个争论的解答
第五节 进步性与缺陷
一、进步性
二、缺陷

第五章 巴什拉想象哲学的意义
第一节 对现象学的贡献
一、现象学与20世纪法国哲学的四个阶段
二、现象学自身的理论缺陷及后世改造
三、厘清现象学:基本概念与失误
四、现象学的出路:审美/美学
五、巴什拉对现象学的尝试与回应:想象哲学
六、巴什拉现象学的目的
第二节 由“艺术终结论”看美学与哲学关系的重建
一、“艺术终结论”及其症结根源
二、解构“二项对立”
三、直观:一种本源性的认知能力
四、重审美学、哲学的关系与巴什拉的转向轨迹
五、现代哲学两大谱系的转向:审美、诗学、文艺
六、两大谱系转向的原因与新论断:“美学是哲学的基础”
第三节 开启新的文艺批评及流派
一、巴什拉与法国文艺批评史
二、法国文艺批评的最新发展
第四节 巴什拉的文艺批评:一种个体化的现象学精神分析
一、巴什拉与文艺批评的“日内瓦学派”
二、“日内瓦学派”学者的共同点
第五节 巴什拉的文艺批评实践
一、理论与实践并行
二、巴什拉的告诫
第六节 巴什拉文艺批评的后继者
第七节 巴什拉的启示:理论之内与之外
一、启示之一:个人建立某种独特的现象学的可能性
二、启示之二:厘清科学与人文的界限
三、启示之三:法系哲学的最佳诠释
结语想象创造人自身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学上的“日内瓦学派”
附录二笔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