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语言与实践: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诊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137677
  • 作      者:
    陈常燊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6
收藏
编辑推荐

        什么是哲学?哲学做什么?哲学家各有各的答案。本书论述了“20世纪后半期重要的哲学家之一”维特根斯坦如何将哲学的任务理解为揭示“十足的胡话”,克服“误解的冲动”,并从哲学语法、哲学心理学等角度阐发这种哲学治疗的异质性。

展开
作者简介

        陈常燊,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社科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哲学,已出版专著《美德、规则与实践智慧》,译著《维特根斯坦》,另在《世界哲学》《哲学分析》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哲学研究并非是对我们所观察到的语言现象给出哲学说明或解释,更不是对某些哲学问题给出新的答案。哲学研究其实就是一种观察活动,或者说,哲学是一种治疗智性疾病的活动。我们以往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理解多有误解。这些误解包括把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思想说成是一种理论、把他后期的意义解释理解为一种使用论、认为他在后期放弃了私人语言概念以及把他的家族相似和生活形式概念提高到他后期哲学的核心地位等等。应当说,这些误解都可以随着我们深入细致地阅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得到消除。

展开
精彩书摘

  《语言与实践: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病”的诊治》:
  1.4理解的考察与例示
  若有人问道:“当一个人恍然大悟时,他的脑子里发生了什么?”该如何回答呢?如果说这个“恍然大悟”意味着主体顿时获得了某种“理解”,那么这种“理解”是人脑中的实体吗?抑或它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并且无法定义的体验?我们又是如何比较这种体验的?我们将什么确立为所发生的是否相同的标准?情况也许如此:我们无法在本质主义上对体验进行比较,我们只能找到体验的相似之处,或有所类比;种种关于理解的体验之间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什么东西能够成功地为某人对某事的“确定无疑”提供更好的理由呢?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回答是:除了“实用”上的考虑,没有进一步的理由,也不需要有。在关于自然现象的理解中,我们考察确信现象的假说体系,也就是自然规律的体系。如果自然规律系统性地发生错误,那我们是否系统性地犯错了?是的,自然规律只是我们的背景的一个部分,我们的整个信念体系的一个部分,提供终极理由的是整个信念体系。我们的理由之链是有尽头的。在疼痛的语言表达与疼痛的意象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关于疼痛的语词并不指称疼痛的意象,语言本身就是思想的载体,也是内部感知的载体。心灵的图画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思想不在语言之前,思想也是一种不出声的语言游戏,而意向、意象中介镶嵌在处境、人类习俗的建制当中。若没有象棋技术,我就不可能有下棋的能力。若在原则上没有表述某种内在感知的语言,我们就不会有关于这种内在感知的意象。只有学会了说(sprechen),才能有所说(sagen)。因此,要有说的意图就必须先掌握一门语言;当然,可以有说的意图却不说。为了有说的意图,就必须先学会关于有所说的语言游戏。我们完全可以假设一个人只能出声地思想。这是在批判《逻辑哲学论》中的思想一语言之同构关系的学说。
  理解的确定性在哪里?我如何在许多具体的场合下知道自己理解还是不理解?我又是基于什么样的标准来判定自己理解或不理解某一句话、一个指示或命令的?理解当然是需要根据的,理解也离不开公共的背景,以及那些信念系统、习俗、周边情况和社会建制。并没有抽象的理解或不可理解,“炉子有疼痛”这句话并非绝对不可理喻,相反,“上”、“下”的概念只有在地球上才能得到恰当理解。
  首先不会有关于理解的内部确定性,就像是一幅理解的图画。其次没有判定理解与否的主观标准。最后,没有关于如何能算得上是理解的本质主义定义以及严格唯一的标准。人为什么要思想?人为什么要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人思想有时的确是因为思想划算。这里给出了一个实用主义的解释。划算为什么是一个理由?没有为什么。我依赖自己的信念体系,包括那些最基本的常识。“自然齐一性”的信念不是绝对确实的,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追求一个绝对的确实性。经验偏偏就是地基,它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所谓理解的最后根据地,不是依照逻辑而从中推论出来的让人相信的命题。没有这样的命题,科学基于自然齐一性,而不仅基于逻辑。可靠的根据无非是“看来”可靠的根据,而不是“绝对”可靠的根据。为了寻找绝对确实性,就去“想”,而只是为了实践上的合用,我们只需要去“看”。
  ……

展开
目录

序(江怡)
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缩写
引言
0.1 语言与“哲学病”
0.2 语言的三个层面
0.3 哲学的任务

第1章 解释、理解与“综观式表现”
1.1 “奥古斯丁图画”批判
1.2 “苏格拉底图画”批判
1.3 “回到粗糙的地面”:批判本质主义、理想主义和超级概念
1.4 理解的考察与例示
1.5 “看”的语法与语词之梦:看见与看作

第2章 概念的家族相似及其合用性
2.1 语言游戏与家族相似
2.2 “看到共同之处”:样本的语言实践
2.3 概念的合用及合用度

第3章 规则与实践:一种语法考察
3.1 遵守规则的悖论
3.2 从语言游戏的规则到规则的语言游戏
3.3 规则与实践:从反思平衡看“遵守规则悖论”
3.4 规则、背景与制度性事实
3.5 建构主义还是特殊主义?
3.6 维特根斯坦的梯子

第4章 欺骗如何可能?——对隐藏、假装和说谎的哲学诊治
4.1 说谎何以成为一个哲学问题?
4.2 作为欺骗的隐藏
4.3 作为隐藏的假装和说谎
4.4 隐藏与确定性
4.5 结论

第5章 私人感知与感觉表达式的语法——庄子、维特根斯坦与托马斯·内格尔的视角之比较
5.1 维特根斯坦对理解的“心灵图画”之批判
5.2 重解“濠梁之辩”:鱼之乐与人之知
5.3 “盒子里的甲虫”
5.4 内格尔:作为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样的?
5.5 结论

第6章 《论确实性》中的“哥白尼式革命”与“相对主义之谜”
6.1 本质主义之谜
6.2 维特根斯坦的四个隐喻
6.3 白痴抑或异教徒?
6.4 谜底是什么?
6.5 “太初有为”:行为方式克服相对主义
6.6 “批判性继承”

第7章 从反思平衡看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7.1 背景与问题
7.2 反思平衡:典型例示与反思维度
7.3 反思平衡的要求及其奇特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