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建筑文化遗产的文化多元性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融合。最为典型的实例是中西宗教文化在澳门成长发展的过程。澳门自开埠之初就已存在的中西两种宗教文化、两种宗教建筑类型始终并行发展,具有同期建设、同时共存的特点。有时分属两种文化的宗教建筑甚至毗邻而建,并行祭拜,在这种情况下两类宗教信徒相安若素,而两种宗教居然也都旺盛发达。大三巴教堂右后侧的哪吒庙就是这种情形下比较极端的例子。这种同时发展、和谐共存的包容性是澳门宗教建筑文化特点。这种建筑文化上的特点一经形成,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心理结构上的稳定性给澳门的城市发展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近代的殖民大扩张,澳门这种城市与建筑文化特点也随之波及各个离岛。随着氹仔、路环两岛并入澳门,澳门先后在氹仔岛建立了嘉谟圣母教堂与氹仔观音庙,在路环岛建立了圣方济各小教堂与路环天后庙、谭公庙等。这些宗教建筑在建立之初,即成为当时离岛区新的葡萄牙人聚居中心区与华人聚居中心区,时至今日上述区域依然在现代城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传统文化中心与区域中心的作用。 朱蓉,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英国爱丁堡大学访问学者,亚洲遗产管理协会会员。从事建筑设计与理论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巿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景观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历史建筑的再利用等。现就职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担任院长助理。 曾主持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学术研究课题奖励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等省 部级项目多项,出版著作与译著5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权威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20余篇,曾多次赴英国、德国、瑞士、韩国、新加坡、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进行学术访问与项目合作,在国内外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