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506952
  • 作      者:
    卢安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致公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既不是一本工具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知识书。因为书的内容是伴随着卢安克的成长过程而来的,所以有时还会出现后边的内容推翻前边的做法的情况。因此,读者如果期望《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对自己产生什么效果的话,其实并不需要记住它的内容,只需要去感受,从头到尾和作者本人一起去经历这个过程就行。也许只有这样,这本《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才能推动读者的思维。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来发生的。
展开
作者简介
  卢安克,1968年生于德国汉堡,1996年毕业于汉堡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2002年取得WAI-DORF教育学校教师资格。1992-1994年作为国际交换生先后在东南大学,广西农业大学学习。从1999年起,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林、河池等民族地区进行志愿教育工作,义务为当地学生讲授汉语普通话、艺术及科学类课程。现为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村板烈小学义务教师。2003-2013年,在板烈小学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观察、感受、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带领学生创作了电视剧《和平剑》《心镜》等作品,通过与学生共同创作来培养儿童的归属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其教育研究文章先后结集成《与孩子的天性合作》《是什么给我力量》《非目的的行为》《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其中,《与孩子的天性合作》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外,卢安克利用课余时间翻译了大量德文教育著作。译作包括:《适合儿童的成长》《孩子成长的力量》《适合年龄的教育》《适合人类的教育》《适合人类的教育(补充)》《精神科学》《怎样培养直觉能力》《直觉作为研究手段》《通过教育去治疗》《适合人类的社会》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
  他们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用上自己的感受的机会,要能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他们需要的是根据真实感受,而不是根据胡乱发挥的想象而来的创作。
  《是什么带来力量:乡村儿童的教育》想介绍的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些经历和观察。
展开
精彩书摘
  让教育适应真实为了保证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制定出很多规则,来让每个老师都达到标准。这样,全国的教师都能做到同样好的事情,都能提供同样好的课堂。这就是所谓的计划教育的含义。但是,制定规则的人怎么可能知道每个班里发生的事,怎么可能知道每个学生正在需要一些什么呢?每个人都会带来他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命运和他根据这个命运(包括天赋)要学习的不同于别人的才能和发展道路。
  虽然,要学到的知识都是一样的,但具备不同特点的人也就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需要走各自不同的生活道路,需要具备不同的能力。
  我们虽然能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能定下在什么情况下该怎么做,也可以举出其他的一些规律和知识。我们能知道的事情虽然很多,但这样的知识本身并不起什么作用。知识不会改变我们做事的态度。重要的和起作用的,是理解,是对这些事实的感受,然后让这些事实来改变我们的心,让我们培养出一种适合做事情的心态,然后再以这种适合的心态来行动。而培养这样的心态所需要的,是观察,是以适合的方式、以认识人类的方式去观察,而不是对规则、对知识的了解。
  我没有什么教育理念,我只是去观察学生,然后让我的教育去适应我所观察到的实际情况。我对现在教育的普遍感受是,在某个人的办公桌上设计出一种模式思维的理念来编辑一套课本,然后把这个理念强加于事实。对小孩来说,这样的教材其实是他们很不熟悉的,是忽略了小孩天性的。当然,在只接触到这些之后,他们也会适应,但同时,他们也会失去自己的天性。这样的话,还不如我在学生的生活中去寻找我们课堂的内容。图1-1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东兰县板烈村坡远屯。图中在树下的那个小房子是当时的教学点。早期的坡远屯学生都是读到三年级才从这个教学点转到板烈小学。
  如果我们有了对于什么是理想的人的想象或定义,如果我们想让所有的小孩都变成跟我们这个想象中的理想一样,这也是在忽略了小孩自己已有的东西。这种“小孩该怎么样”的想象就像一堵墙一样站在老师与小孩之间,不让他们发生真正的交流和理解。
  但如果我能够去观察小孩的成长过程,我就能发现:一开始好像没有自己特点的小孩,慢慢地会形成和表现自己带有的某种命运,包括某种个性、兴趣、才能、追求和问题。如果没有这些,也就没有了使命。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自己特点的精神因素会越来越清晰地从他物质的身体表现出来。通过这样的观察,我就感受到了进入物质世界的精神,也感受到它进入物质的原因和困难:只有在物质的生活中,精神才能经历到考验,才能有发展。然后我就能问自己:“我怎样才能支持和推动这种精神所需要的过程呢?”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对某种目标的想象,仅仅有对于所观察事物的爱,而这种爱就会起作用。
  通过孩子外在的表现,我们能学会去观察他们内在变化的发生。
  ……
展开
目录
真实
让教育适应真实
寻找学生的梦想

感觉
清醒是难受的
感觉的过程
培养幼儿的感觉
培养感觉的活动

活动经历
去观察
改造环境
发挥意识
创作

意识的发展
我最失败的活动
寻找新的力量
人类意识的发展
跟学生创作电视剧《三个世界》

意志与意识
智力与意志
怎样引导行为

创作会带来什么
跟学生创造文化
顺序传达的力量
结果会带来意识
跟学生创作电视剧《和平剑》
跟学生创作音乐片《在乎》和《梦别》
留守儿童的归属

作为教师与志愿者
老师的心态决定一切
作为志愿者
影响力的后果

附录一 参考书目
附录二 延伸阅读
附录三 卢安克教育活动年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